创建长效补偿机制提升造血机能是当务之急
本报讯“北京人要喝水,我们要吃饭。”这是记者在采访张家口市宣化造纸厂时所听到的一句话,朴实无华的语言将北京—张家口之间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跨区域协调问题暴露无遗。跨区域环境治理因其复杂性、重要性正日益受到关注。环境利益相关各方到底是如何看待环保的?如何才能破解跨区域环境治理的困局?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张家口市政府、
北京市政府的官员以及相关专家。
张家口素有“陆路商埠”之称。不久前,记者来到了张家口,沿途落后的城市建设令人吃惊。据悉,目前张家口市属企业100多家中有70多家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同时,该市还有10万下岗工人,10万低保职工,10万退休工人,财政负担极为沉重。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差,环境脆弱,风沙多(是北京风沙源之一),植被少,水资源短缺,企业排污还达不到稳定达标排放。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均收入在河北省位列倒数第一,并“囊括”了该省经济最落后的四个县。
历史的变迁令人不禁叩问,繁华地何以“落魄”至此?张家口市接受采访的对象认为,环保制约是主要的原因。“其实制约作用最核心的体现就是补偿不足,张家口的环保成本急需足额地补偿。”张家口市环保局邱建国局长对记者谈到。
是什么原因形成了环保成本的补偿瓶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教授告诉记者,张家口的环境治理问题具有普遍性,和淮河污染、黄河污染、煤矿开发污染、省际地带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相同,都是一个环境治理的跨区域协调问题。邹教授分析,原因在于:首先,不同行政区划财政上分灶吃饭,这样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收支被人为地错开了,付出的得不到回报,收入则不需要付出成本,违反了经济规律。其次,中央在跨省区协调管理不够,跨省区的环保实际上是在解决一个外部性问题,中央只有有了足够的财政资金才可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而目前薄弱的中央财政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做到这一点。最后,缺乏环境治理的资金筹措机制,包括如何确定排污费的收取额度和投向,如何进行环境产权的合理定价与分配、资源价格的合理定价等等方面。
邹骥教授认为,搞好跨区域的环境治理协调,除了壮大中央财政实力,最根本的还是合理配置环境资源的产权,形成经常性的补偿机制“国家应该在上下游之间、上下风向之间、三不管地带内部建立合理的产权收益分配机制,”邹骥教授指出,“我国基本上没有这种机制,但鉴于目前在环境资源定价方面的难度,可以先建立起这样的机制,然后通过交易各方不断的讨价还价来最终确定一个合适的利益分配方案。”具体到水资源的保护,他指出,目前的水定价还是存在不合理之处,只是弥补了直接的水成本如净化、输送等,而对本地的污染治理成本没有足额补偿,对跨区域的水资源保护费用则完全没有征收、补偿。他建议,可以从水价中划出一部分来弥补耗费了环境治理成本的上游,1毛、2毛都可以,关键是把这个机制给建立起来。
作者::刘河军 郭亚新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