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俊
在国际油价下跌和国内价格“平抑”双重作用下,一度引起多方关注的国内油品“抢购潮”正逐步消退,沿海地区油品供应紧张局面稍有缓解。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国内油价“上突”和“下泄”动力同时并存,未来一段时间油价走势并不明朗。
动荡之后走势趋“稳”
9、10月份特别是10月,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飙升和国内成品油需求的放大,我国油品(主要指柴油)呈现供应紧张、价格走高之势。广东和山东等地一度出现加油站为保证已售未提(先期购买了油票)者的利益而停止向现金持有者销售油品的情况。在山西太原,柴油价格最高时每吨超过5000元。
紧张形势引发政府部门采取紧急措施。10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声明,国家将上调成品油价格的消息不实,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成品油价格大检查,打击囤积和哄抬油价行为。
据市场人士介绍,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严格督查下,而且随着进口柴油到位,目前沿海省市的油品供应紧张局面稍有缓解,油价已经有所回落,但仅回归到国家规定的零售价或略低于零售价,仍高于国家规定的批发到位价。各地基本上是停止批发,只有零售,批、零销售一价。而东北、华北和广西、云贵等内陆省份,受铁路运输瓶颈制约,资源仍很紧张。
产销缺口和库存下滑值得关注
上海东方油气网总经理钟健说,当前国内柴油供需情况分析中有两个因素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产销缺口扩大。据东方油气网统计,去年7月至今的16个月中,有12个月我国的柴油产量和消费量之间存在缺口。今年10月份,缺口高达68万吨,较9月份扩大约65万吨。
二是库存降至历史低点。10月底,国内柴油库存量为337万吨,比上个月减少13%,只能提供约11天的国内柴油消费需求。如此低的库存无法平抑供求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柴油使用需求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8、9、10月份,由于秋收、渔业恢复生产等,柴油需求迎来旺季,产销存在较大缺口。进入12月份,随着天气转凉,农、渔和工程建筑业将进入“歇工期”,柴油需求将减弱,但两节备货又将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
“上突”与“下泻”之间仍存多种变数
专家分析认为,近期油价调整并不意味着油价将走上下滑通道,而今后柴油仍旺盛的需求也无力推动油价上行,油价陷入涨跌两难境地。
一方面,虽然最近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使得国内炼油厂严重亏损的局面有所好转,但炼油厂依然不能盈利。为调动炼油厂的积极性,11月初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上调出厂价和大区销售公司的调拨价,终端零售市场油价下跌的空间十分有限。同时,10月份我国进口柴油的到岸价已达4050元/吨,每吨比国内柴油的平均出厂价高出1000元,进口资源成本的上涨也减少了油价下跌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受国际油价下跌,以及发展改革委不提价声明和油价大检查的影响,目前国内抢购风潮基本平息,油价出现回落。今后,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下跌或者上涨但行情不大,市场购油的积极性就不会被再次哄抬。
据两大集团长期跟踪国际油价的专家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趋跌,布伦特原油每桶平均价可能在35美元至40美元的范围内波动。其次,对两大集团而言,稳定价格、保证国内油品市场供应已成为一项“重要职责”。前三季度两大集团所获取的丰厚利润足以消化可能出现的上涨压力。
观察人士认为,从近一年来政府平衡油价和通胀关系的手法来看,近期我国不会上调油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表示:“在国内粮食价格涨势缓和的同时,能源价格猛升已成为推动物价指数上涨的主要动力,并可能增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新华网)
《市场报》 (2004年12月03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