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江苏省“两个率先”任务的基础、比较与展望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 14: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上世纪后20年,江苏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由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世纪头20年,江苏将实现“两个率先”。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又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结合起来,走又快又好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江苏“两个率先”的实现基础

    20世纪后20年,江苏发现并及时抓住发展乡镇企业、呼应浦东开发开放、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三次大的发展机遇,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五大战略,推动经济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提前实现了第一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为在未来20年实现率先发展、快速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00年底总体上达到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小康

    全省生产总值1992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持续快速增长,在五年间相继迈上7000亿元(1998年)、8000亿元(2000年)、9000亿元(2001年)三个千亿元大台阶,2002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03年达到12460.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自1998年始突破万元大关(10021元),2003年达到16809元。小康进程一直领先于全国,20世纪90年代后建设进程明显加速。与1978年相比,到上世纪末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递增7.4%和8.1%,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55.1%、62.3%下降到41.1%、43.5%,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到2000年底全省已总体上达到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小康建设之路。

    (二)国民经济超额完成第一个翻两番

    表1:江苏GDP、人均GDP翻番进程

年份                    GDP                                人均GDP
       以80年为基期的倍数 比1980年翻番进程  以80年为基期的倍数 比1980年翻番
                                                                    进程
        江苏       全国    江苏     全国      江苏     全国     江苏   全国
1980      ─         ─      ─       ─        ─       ─       ─     ─
1985    1.86       1.66    0.89     0.73      1.77     1.55     0.83   0.64
1990    2.99       2.43    1.58     1.28      2.62     2.10     1.39   1.07
1991    3.24       2.65    1.70     1.41      2.81     2.26     1.49   1.18
1992    4.07       3.03    2.02     1.60      3.49     2.55     1.80   1.35
1993    4.87       3.44    2.28     1.78      4.14     2.86     2.05   1.52
1994    5.68       3.87    2.51     1.95      4.79     3.19     2.26   1.67
1995    6.55       4.28    2.71     2.10      5.49     3.49     2.46   1.80
1996    7.35       4.69    2.88     2.23      6.12     3.78     2.61   1.92
1997    8.24       5.11    3.04     2.35      6.81     4.07     2.77   2.03
1998    9.14       5.50    3.19     2.46      7.52     4.35     2.91   2.12
1999   10.06       5.90    3.33     2.56      8.24     4.62     3.04   2.21
2000   11.13       6.37    3.48     2.67      9.02     4.95     3.17   2.31
2001   12.27       6.85    3.62     2.78      9.84     5.28     3.30   2.40
2002   13.69       7.41    3.77     2.89     10.95     5.68     3.45   2.51
2003   15.55       8.10    3.96     3.02     12.39     6.18     3.63   2.6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江苏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319.80亿元(当年价格)发展到2000年的8582.73亿元(当年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以1980年为基期,于1992年提前8年实现了翻两番,1981-1992年年递增12.4%;于1997年实现了翻三番,1993-1997年年递增15.1%。在上世纪的最后20年,江苏经济在1980年基础上实际翻了3.5番,实现了年均12.8%的高速增长,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经济规模和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江苏人均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541元发展到2000年的1177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以1980年为基期,于1993年提前7年实现翻两番,1981-1993年年递增11.5%;于1999年实现了翻三番,1994-1999年年递增12.2%。在上世纪的最后20年,江苏人均生产总值在1980年基础上实际翻了3.2番,实现了年均11.6%的高速增长。

    与全国相比,江苏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979-2003年,江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从翻番进程上看。全省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比全国(1995年)提前了三年;人均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比全国(1997年)提前了四年。在上世纪的最后20年,全国GDP(2.7番)、人均GDP(2.3番)均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而江苏生产总值(3.5番)、人均生产总值(3.2番)均已实现了20年内翻三番。

    (三)“两个率先”――江苏发展目标的新要求

    根据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江苏明确“两个率先”为本世纪头20年全省发展的总定位,即江苏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度上要先于全国,水平上要高于全国。其主题是,充分利用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达到更高的水平,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目标任务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做到地区生产总值每10年翻一番,20年翻两番,实现国民经济第二个翻两番。

    按照发展目标的要求,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个“率先”的目标,即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改变水平较低、侧重物质生活、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总体上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达到“六个更加”和“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数量目标是:从2000年到2010年,江苏生产总值增长1.4倍左右。把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约24000元)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美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一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

    2、第二个“率先”的目标,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20年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省份。数量目标是:从2010年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比2010年再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接近7000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江苏与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国家的差距比较

    江苏实现“两个率先”,首先是要实现第一个“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和提高第一和第二步战略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发展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是江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性的数据,也是江苏迈向基本现代化的一个平台。提高人均生产总值到3000美元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难点。

    (一)江苏人均生产总值与国际对比水平还比较低

    人均GDP是判断一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与2001年国际上人均国民总收入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由于江苏生产总值增长很快,1991-2002年年递增13.5%,远高于3.2%的世界年均增速;而人口增长速度比世界平均速度低,1990-2000年江苏总人口年均递增0.83%,1991-2001年世界人口年均递增1.4%,因此江苏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97-2001年,江苏人均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0%,世界人均GDP年均仅递增1.4%。

    但与国际对比,江苏人均生产总值绝对量的差距还很大。按当年汇率平均折价算,江苏人均生产总值于1977年超200美元(204美元),1988年超500美元(508美元),1996年超1000美元(1016美元),2003年超2000美元(2031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2003年江苏人均生产总值约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860美元),远低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5120美元)的39.7%、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4550美元)的44.6%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6510美元)的7.7%。在有数据资料的176个国家和地区中相当于第78位,甚至低于牙买加(2800美元)、南非(2820美元)、巴西(3070美元)等发展中国家。

    (二)江苏与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国家的差距比较

    2001年,人均GNI为3000美元左右的主要有以下国家:牙买加(2800美元)、南非(2820美元)、巴西(3070美元)、博茨瓦纳(3100美元)、拉脱维亚(3230美元)、马来西亚(3330美元)、立陶宛(3350美元)等(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下同)。与这些国家的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比较,江苏存在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欠均衡、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别较大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表2:江苏和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比较

    地区              人均GNI  第三产业占   城市人口  劳动生产率  个人计算
    -                (美元)  GDP比重(%) 比重(%) (美元/人) 机普及率
                                                                 (台/千人)
     世界平均           5120     66.31     47.55       10432          86.2
     #低收入国家         430     44.65     30.46                       6.2
     中等收入国家       1860     53.79      52.5                      35.4
     下中等收入国家     1230     47.63     49.39                      25.5
     上中等收入国家     4550     59.79     75.14                      77.2
     高收入国家        26510     69.54     77.71                     416.3
     立陶宛             3350     57.97     68.79                      70.6
     马来西亚           3330     42.39     58.74        8847         126.1
     巴拿马             3260
     拉脱维亚           3230      69.4     60.45                     153.1
     多米尼克           3200
     加蓬               3160
     博茨瓦纳           3100     50.88     49.87                      38.7
     巴西               3070      56.8     82.24        6229          62.9
     伯利兹             2940
     南非               2820      65.6      57.6        6580          68.5
     牙买加             2800     62.81     57.06                        50
     圣文森特和
     格林纳丁斯         2740
     土耳其             2530      60.7      66.2        4628          40.7
     江苏               2031      36.6      46.8        3366            38
     地区                每千人拥有   平均受教   可以获得改良   可以获得改良
    -                    小汽车数量  育年限(年) 水源人口比重  卫生设施的人
                         (辆/千人)              (乡村,%)    口比重
                                                                (乡村,%)
     世界平均            140.55                    70.97         36.93
     #低收入国家           9.14                    69.91         30.73
     中等收入国家         49.07                    70.25         40.83
     下中等收入国家       22.84                    69.92         39.71
     上中等收入国家      152.81                    77.45         64.39
     高收入国家          442.51
     立陶宛               334.4       14.2
     马来西亚            181.03       12.1            94          98
     巴拿马
     拉脱维亚            234.73       13.3
     多米尼克
     加蓬
     博茨瓦纳             29.08       11.9            90           43
     巴西                136.64       13.4            53           43
     伯利兹
     南非
     牙买加                             11            85           99
     圣文森特和
     格林纳丁斯
     土耳其               61.44         86            70
     江苏                             7.42

    注:每千人拥有小汽车数量、可以获得改良水源人口比重、可以获得改良卫生设施的人口比重为2000年数据;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999-2001年数据;城市人口比重为2002年数据。

    1、产业结构相对落后,服务业比重偏低。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国家的第三产业较为发达。2001年,拉脱维亚、南非、土耳其、立陶宛、巴西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9.4%、65.6%、60.7%、58.0%和56.8%,世界平均水平为66.3%。2003年,江苏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8.9:54.5:36.6,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偏差,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偏高,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44.65%)。

    2、最终需求结构不合理,消费率偏低。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国家的最终需求结构中,总消费的比重较高。2001年,南非、土耳其、巴西GDP中总消费均占到八成以上(分别为82.5%、80.9%和80.1%),马来西亚为52.8%,世界平均水平为59.8%。江苏资本形成率较高,消费却比重偏低,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比重分别为49.6%、44.0%,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投资增长的格局仍未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高投入、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

    3、劳动生产率低下,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2001年,马来西亚的劳动生产率达8847美元/人,南非、巴西、土耳其也分别达6580、6229和4628美元/人,世界平均水平为10432美元/人。2003年江苏劳动生产率为27864元/人,折合3366美元/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3%。劳动生产率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影响了江苏产业市场竞争力,制约了经济发展后劲。

    4、非农化进程迟滞,城市化水平不高。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2001年,巴西城市化水平在80%以上(82.2%),立陶宛、土耳其、拉脱维亚、马来西亚城市人口比重接近或超过60%(分别为68.8%、66.2%、60.5%和58.7%),世界平均水平为47.6%。2003年,江苏城市化水平为46.8%,高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尚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49.39%),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高于其增加值比重30.1个百分点,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5、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生活质量偏低。人均GDP3000美元国家居民生活质量相对较高。恩格尔系数基本在30-40%之间。信息技术、小汽车等较为普及。每千人拥有的计算机数量多数达到了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77.2台),小汽车数量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41辆),其中拉脱维亚、立陶宛、马来西亚超过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53辆)。居民受教育年限多在11年以上。2003年,江苏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4%,生活质量偏低。信息化、小汽车普及程度不高,每千人约拥有家庭电脑38台,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城镇居民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5台。居民受教育年限7.42年/人,明显偏低。

    6、能源利用率低,资源环境消耗大。受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结构差异的影响,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国家的资源环境指标差别较大,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趋势。2003年,江苏每万元GDP(现价)能源消费量为0.9吨标准煤。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不高,单位GDP能耗量是日本的6倍、英国的3倍、美国、巴西及中国台湾地区的2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11.4%,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7%)。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的国家农村居民饮水和卫生条件较好,可以获得改良水源的人口比重和可以获得改良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多数达到了上中等收入国家77%和64%的平均水平。相较而言,江苏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差距较大。

    三、江苏“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展望

    (一)国民经济第二个翻两番任务艰巨

    据测算,2001-2020年,全国GDP实现翻两番,须每年平均递增7.2%。根据江苏经济发展实践和目前的态势,这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人均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是可能的。与1981-2000年前20年12.8%、11.6%的平均增长率相比,虽然这一时期的增长速度降低了一些,但仍属快速增长。同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解决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保证经济和社会稳定,也要求江苏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速度。这是非常艰巨的历史任务,绝不是没有困难的,绝不是轻而易举的。

    1、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看,持续40年保持高速增长并非易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地区)实现了经济连续翻两番,或持续40年保持高增长。如日本用37年(1945-1982年)经济连续翻了两番,韩国用37年(1950-1987年)经济连续翻了两番,泰国用42年经济连续翻了两番,中国台湾地区用33年(1950-1983年)经济连续翻了两番。上世纪60年代以来,40年平均达到7%以上增速的只有韩国(8.4%)、新加坡(7.9%)和泰国(7.6%),平均6-7%的只有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平均5-6%的只有日本、印尼、土耳其、巴基斯坦和莱索托。

    2、经济总量的扩大存在伴随基数不断增加、增长率逐步下降的一般性规津。假定1980年江苏经济总量为1个单位,则2000年经济总量实现第一个翻两番时,为4个单位;在2000年基数上花20年实现第二个翻两番时,经济总量基数比第一个翻两番时大了4倍,就要求2020年的经济总量为16个单位。这样,在前20年经济总量须增加3个单位,而在后20年则要求增加12个单位。而且,江苏经济总量的第二个翻两番是在前20年翻了3.5番的基础上实现的,基数更加扩大。由表3可见,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历了持续了20年左右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

    表3:江苏与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的经济增长率

     国家        高速增长   GDP增长  高速增长期  GDP增长  高速增长  GDP增长
   (地区)        前期      (%)                (%)     后期     (%)
    江苏         1953-1978    5.18   1979-2000   12.39
    日本                             1955-1973    9.22    1973-2000    2.81
    新加坡       1960-1965    5.74   1965-1984    9.86    1984-2000   7.18
    韩国         1953-1962    3.84   1962-1991    8.48    1991-2000   5.76
    中国香港     1966-1968    2.61   1968-1988    8.69    1988-2000   4.14
    中国台湾     1951-1962    7.92   1962-1987    9.48    1987-2000   6.59

    3、在人均GDP从1000-3000美元的时期,江苏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国际经验显示,人均GDP从1000-3000美元的时期,可以成为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这是江苏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阶段,更是经济发展面临风险的关键阶段,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早于全国、大于全国,如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不相称,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匮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走向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出现所谓的“拉美现象”。

    (二)江苏经济具有保持较快增长的条件和潜力

    步入21世纪,江苏经济正处在改革开放后第五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改革和开放双轮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四力合聚,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结构三个根本性转变同时并进,成为支持江苏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

    1、科学发展的新动力。科学发展观扭转了片面追求GDP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这对于江苏“两个率先”目标的顺利实现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江苏“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环境承载能力比较脆弱”的省情,江苏正在先于全国加快推进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以质量效益型为特征的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前进道路中最终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低效率、社会福利难增进等不够全面、不够协调的问题,在实现经济量的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质的提升。

    2、工业化的强力推动力。发展经济学认为,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在2000-10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在10000美元以上为稳定增长阶段。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江苏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一个国家由经济起飞到工业化完成,有一个相当长的较高速增长时期。对此,可借鉴的国际先例是日本、新加坡和韩国在从经济起步到基本完成工业化、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期间均保持了经济长期的较高速增长。目前江苏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正在步入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化工业化时期,加快实现工业化、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是江苏到2020年经济再翻两番的最主要支撑力量。

    3、资本和技术的支撑力。从中长期看,一个经济体的潜在增长水平由资本积累、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所决定。在江苏经济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中,资本的快速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主导作用。伴随改革深化,目前投资扩张的动因已从政策性推动逐步向市场自发扩张转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将使江苏未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高的增速。同时,江苏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投资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项下的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增强了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了江苏的技术水平和供给保证能力。

    4、后发优势等的综合力。所谓后发优势,一般是指后进国家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学习使用现代化先行者长期积累的高成本发展的技术、知识、信息,并充分利用比较优势,通过开放和贸易进入国际市场,从中获得比较利益。江苏在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和挖掘潜力,可以凭借较低价格的土地和劳动力、发达的教育文化事业、巨大的社会需求等条件,抢抓国际制造业向长三角转移的机遇,建设国际性制造业基地;可以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和装备,加速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这些后发优势同样是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

    综上所述,今后江苏经济的发展要保持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是比较困难的,从长期趋势上看有可能放慢,也不能完全排除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波动,但我们有理由对未来江苏经济发展会保持快速持续增长的基本趋势做出乐观的估计,江苏经济具备了保持长期较快增长的潜力。

    要将趋势变为现实、潜力变为实力,从而顺利地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关键是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审时度势,采取得力措施,充分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化解不利因素,并使其向有利的方向转化。主要着力点是:

    ――率先贯彻科学发展观,率先实现统筹发展。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重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不能动摇,但是,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和整体素质,这是确保经济长期持续、高效增长的重要保证。

    ――贯彻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方针。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根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两个率先”的核心内容。重点解决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加快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降低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

    ――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发展的主战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进依法治省,开展“平安江苏”创建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共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着眼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注重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从2000年起,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主要以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作为比较各国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把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作为参考指标。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江苏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