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树军 徐培鸿
目前,国家和地方“十一五”规划的制订已经进入最后征求意见阶段。11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中部地区座谈会就在郑州召开。分析人士指出,如何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中部六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据了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六省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崛起目标和战略。而在中部崛起战略明确提出之前,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在去年就提出了“中原崛起”战略。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河南以及中部地区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等问题采访了河南省的几位专家学者。用他们的话说,这些也应该是河南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在制订“十一五”规划时考虑的问题。
挖掘比较优势
去年7月,《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之后,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进一步阐述了实现中原崛起的三个标志:首先,再经过20年的努力,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次,要在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其三,河南的发展水平要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
对有近一亿人口,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均水平偏低的河南来说,实现中原崛起目标的确是个很艰巨的任务。目前,河南的经济总量居中西部地区首位,人均GDP在全国却居第18位,在中西部地区只居中上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河南还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近75%、农业劳动力占63%以上,而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工业、现代服务业的1/10。
按照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如果能确保2020年的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那不仅是河南的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对国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大贡献。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学者都认为,充分发挥河南的比较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河南实现崛起的关键一步棋。
过去,说到发展优势时,河南人首先想到的是区位优势:地处中原,承东启西,交通发达。但随着全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铁路路网的“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的“六纵五横”的建成,国内形成了多个交通枢纽中心城市。河南传统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变得不那么明显。但河南财经学院教授史璞认为,从全国发展的现状来看,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仍然是河南的优势所在。因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可能是跨越式的发展,不能是东部沿海发展起来之后西部快速发展而越过中部地区,一定是渗透型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河南承东启西的位置还是很重要,只是区位不占有绝对优势了。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助理巡视员王冉分析,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外资投资中国,大都是钟情于我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是目前中国在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在中部、在河南表现最为突出。他认为,有1亿人口的河南,廉价、众多的劳动力资源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河南省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400万人,其中省外输出600余万人,占全省农村总劳动力数的28%左右,而外出务工的收入可达528亿元,如此众多的务工人员,使河南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
由此,王冉分析,具有这样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河南的一大比较优势,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充分挖掘此资源,使其合理、有序地流动,争取其效益最大化,让人口这个包袱通过走出去的办法来解决,使之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引擎。“这是值得河南决策者今后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中原崛起的战略中,河南把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并确立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战略,推进“三化”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对此,史璞认为,河南在实现自己的现代化进程中,不能盲目地去模仿东部沿海的地区走过的路,要认清河南真正的优势。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如果农业不实现现代化,跟东部沿海地区比机械制造,河南没有优势。“我个人认为,河南的工业现代化是一方面,农业现代化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史璞认为,河南首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然后才是工业的现代化,工业化也要在农业的基础上扩展产业链。他分析,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食品加工已经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河南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产品的加工、研发、储存保管、食品设备,一直到产品的销售网络,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这是河南一个最大的资源优势,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优势。
“你跟吉林、上海拼比发展汽车,就不如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河南的粮食产量很大,就做强食品加工,做成全国食品的一个大市场、大基地。我认为河南应该建成全国人的食堂。”史璞觉得,目前河南对自己资源优势、竞争优势及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还有些模糊。
“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长处当优势,这其实是一种战略概念上的混淆。”史璞认为,河南实现中原崛起、寻求突破,要有一个全国整体发展的意识,把河南放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去考虑。“如果站得高,人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现在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全国的角度看河南,那我们就会非常明确地看出,虽然现在河南的农业还比较落后,但应该坚定在第一产业做文章。”
优势发挥瓶颈待除
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优势。不过,王冉认为,这种原本在中部、在河南表现最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因受多方面制约,到目前还没有发挥出来。
王冉分析,目前,国外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被拦截在沿海地区到不了中部地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产业到内地的运输成本过高,而加工贸易需要大量的交通运输成本。
王冉说,现在加工贸易基本上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50%以上,已经成为我国开发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部分。加工贸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外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到中国,就是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虽然内地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但大量的原材料还要从外面运过来,生产的产品要大量运出,而内地的运输成本又过高,“因为全国所有的地方到处充满了收费站,收费过多”。
“等级公路都收费,这在全球是绝无仅有的。”王冉说,在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美国,公路也有收费的,但很少。因为公路属于公共产品,它属于政府投资的。而我国这么多年来,政府对于公路投资的比重在下降,大量的公路建设都是依靠贷款,所以要收费。但在不少地方,公路收费成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生财之道,这显然是政府公共财政的投资方向出了问题。因此,要使中部地区劳动力优势发挥出来,首先要改变政府公共财政的投资方向,增加政府财政向公路方面的倾斜。当然,在政府财力投资不足的情况下,搞部分公路收费也是可以的,但目前过高的收费标准应该降低,否则,内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还不及过高的公路运输成本。
王冉说,河南省去年GDP总量居全国第6位,但吸收外来投资却只占全国的1%多一点,这与河南省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占的比重极不相称。不仅在河南,整个中部地区这种情况都相当明显。所以,中部地区外向经济的发展远远滞后。“要促进中部发展,我们财政投入的方向要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