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数字电视掘金团:几多欢喜几多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 09:10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祝慧

  连日来,“数字电视”这4个字在各媒体出现的频率颇高。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在被媒体热炒的同时也引来了许多厂商的蠢蠢欲动。面对如此诱惑,分食者在激情满怀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块蛋糕到底有多大?分食它能得到多少甜头?要尝到它的甜头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充满诱惑的蛋糕

  有资料显示,美国的数字电视用户比例已超过40%,英国的数字电视用户比例已超过50%。日本地面数字电视自去年12月开播以来,覆盖已达1200万户。我国香港九仓有线公司今年6月10日关闭了模拟信号,全网已实现数字化。

  随着全球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国家广电总局于去年5月份发布了中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的时间表,提出要把全面推进数字化、网络化作为今后5-10年的工作主线。

  目前,我国彩电市场年需求量约为3800万台。预计未来5-10年,彩电市场年需求量将超过4000万台。“十五”期间,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以三分之一用户转换的话,每年将有近1300万台的需求。另据2004年“五一黄金周”全国主要家电商场的销售数据显示,以数字高清电视为代表的高端彩电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400%。

  相信以下数字更能说明数字电视这块蛋糕的诱惑力:到2008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销售额将达到700亿美元,比例将从2003年的7.1%上升到60%。中国数字电视相关设备市场规模也将达到万亿元以上,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数字电视列为未来5年产值逾千亿元的产业之一。

  争抢蛋糕的“数字竞赛”

  面对如此甜美的蛋糕,企业岂能无动于衷。国内彩电企业争相在数字电视标准敲定而未公布之前,展开新一轮“数字竞赛”。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我们创维数字电视了。”创维集团品牌总监孙伟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同时我们也生产机顶盒。”

  “夏新生产的数字电视在市面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位,而且夏新在相关方面也已经有了很多成果。”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洪新华告诉记者。

  谈到为什么会对数字电视有如此大的兴趣,孙伟中表示,“数字电视产业化对彩电生产商来说是个很大的机遇。每一次产品的更新换代带来的都是一个产业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抓住它。我们企业只有充分动起来,才不会错失良机。”

  洪新华则认为,数字电视产业化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电视产业化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这肯定是个机遇,但同时这也会吸引一些新生力量投入到原来行业,使竞争加剧。”

  蛋糕背后的困惑

  但是,彩电企业火热朝天的场面并不意味着中国数字电视发展将一帆风顺,围绕市场、技术、内容、标准等的难题将在一段时间内困扰数字电视。

  据广电总局有关官员介绍,2004年是中国广电行业的“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国家一直在大力发展有线数字付费电视,但由于数字电视产业才刚刚起步,存在不少问题,目前的产业力量仍然比较薄弱。

  相对于数字终端显示产品与接入设备提供商的雄心勃勃,数字电视产业链中的其他两者日子都不大好过:网络运营商在推广中遇到了诸多麻烦,节目提供商更是面临“免费试用,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上海首先选择以赠送机顶盒(数字机顶盒就是加装在有线电视机上,可以使用户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的一种装置)的方式,希望能突破数字电视用户瓶颈。青岛由当地有线网络公司向用户免费提供机顶盒,同时提供较多附加服务,并提高收费,以消化机顶盒成本。然而,这两种做法的市场效果均不是很明显。

  同时,对于中央电视台于9月1日开始收费的六个数字付费频道,有消费者认为,内容还不够丰富,而且每月58元的收视费也有点偏高。

  为什么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会如此艰辛呢?业内人士总结出四个原因:一是数字电视现在的运营模式不清晰。网络商、运营商、节目商还没有找到一个能让大家都接受的利益分配模式。二是数字电视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还太少,出的也太迟,远远不能满足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数字电视的内容与免费电视的内容差别不大,没有差异化。四是消费市场疲软。中国的多数消费者仍认为电视节目就应该是免费的,没有为内容交版权费的现代商业社会意识。

  数字电视产业化需要时间

  “任何一个新产品的推出,都需要有一个消费者接受的过程,所以,数字电视产业化能不能发展起来,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需求。而想要消费者接受你,你就得给他一个接受的理由,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创维集团品牌孙伟中说。他认为,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过渡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的企业、政策和标准都需要有个相互适应的过程。

  “市场认可是培养出来的,”全国数字音频及多媒体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说,“我们现在的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是过度、过急、过早,我们要静下心来慎重行事。”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