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不要上了创新的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 09:23 中国经济时报

  陈墨

  最近,企业界值得关注的事情,是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2004中国企业创新年会”。

  会议通过8家成功企业现身说法,以及一些知名专家点评,鼓吹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倡导国内企业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和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与会企业们提出:创新有可能犯错误,但不创新可能死亡。这大概会让很多企业感觉好生急迫。

  应当说,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其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无论是企业发展战略,还是产品、组织、市场、工艺、要素获得手段,都需要不断发展,不断突破,不断创新。

  但在肯定创新积极意义的同时,面对创新这个概念,我们也需要保持必要的理性。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创新成为一种挂在嘴边的时尚,也不能让创新成为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就像我们说“核心竞争力”、“变革”、“适应”、“执行力”等词汇时一样,听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任何成功的企业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都可以分别以这些词为核心,说出一整套理论。

  真正的问题在于,想效仿成功者的企业,能从这些笼统的概念中学到什么?

  笔者曾经向数家跨国公司管理者,请教过企业成功之道。结果发现,只要不是在过于正规的工作氛围下,这些人给出的答案是出奇的一致和令人惊讶——不知道。

  说这些话时,没有人去理会各种各样号称经典的案例教材应当扔到什么地方。

  假如企业模式真的可以完全克隆,人们也许真能发现,相同的模式却克隆不出相同的成功。

  道理似乎并不难理解:

  首先,就像一个人成长过程一样,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偶然的环境因素。一项政策法令、一场自然灾害,既可以成就一个企业,也可以全然毁掉一个企业。从这意义上讲,企业成功是偶然的,偶然性本身才是必然的;

  其次,企业任何重大决策的出台,都少不了拍板者的个人因素作用,而纯粹个人的东西是无法复制的。包括杰克·韦尔奇在内的任何伟大的企业领导人,都难以避免决策失误——只是概率和运气因人而异。甚至错误的决策过程却又能导致正确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相比不可告人或无从总结的“潜规则”,企业可以对人传授的成功经验只是冰山一角。有丑闻的企业,在丑闻发生前,可能也曾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甚至其“成功经验”也会被写入教科书;没有丑闻的企业,一件事情做成了,而在此之前发生了无数件事情,你根本不知道是哪些事情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得强调一下,这不是在否定创新的伟大作用——因为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现在肯定几乎什么也没有,也不是在宣扬不可知论——假如成功的偶然性是一定的,那么可以总结的必然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只是想提醒企业家们:

  创新不仅不是单纯的口号,也不是盲目的冲动。在决定是否创新之前,你总得明白自己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从而弄清创新的切入点和方向;

  创新不是追求尖端,而是要适应自己的能力和市场需求。创新的理念本身可以学习和追求,但创新的模式却无法复制,否则,就已经不叫创新了;

  创新并不意味着不断改变。“以变应变”自然是有道理,“以不变应万变”也未必没有道理。改变行为方式可能重要,守住做事原则同样重要。当然,如果说大家都谋动,而你谋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那就没办法了,因为这里已经又将创新当成了筐。

  倒是长江商学院的曾鸣先生说得好:大拙才能大巧。这也是给热衷于创新的企业提了个醒。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