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小荣 实习生 邓迪斯
虽然今年的汽车市场并不如人意,但总体盘子还是呈扩大趋势,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汽车市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影响会对明年汽车市场继续产生作用吗?这不仅是国内汽车企业关心的问题,也受到跨国资本的重视。
最近,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石耀东博士。石博士认为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看待这种影响。
在供给方面,石博士认为宏观调控的影响总体上反映在投资和产能扩张受到抑制上,但存在结构性差异。如宏观调控使得一些新的投资项目延迟或大幅度缩减,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资金链条收紧且财务成本上升,最终会反映到生产能力扩张速度放缓上。而对于不同投资主体,这种抑制效应会存在一定差异。石博士的的看法是,这种差异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较小,对于民营汽车企业的影响较大,而对国有控股企业的影响则居中。
石博士认为,对于跨国公司投资而言,投资与否、投资时机和投资强度都会从长期竞争战略出发,宏观调控并不会对其投资决定产生根本性影响。而对于近年来热衷于投身汽车领域的民营资本而言,银行紧缩银根,收紧信贷,则会严重影响其扩大再生产的筹资动机和能力。对于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宏观调控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太明显,一方面原因是它们基本完成了国内战略布局,生产能力已经超
过市场需求,大的、重要的投资项目也已经(或者不难)通过审批,另一方面是一些国有控股集团正谋求上市融资,银根收紧并不会对其筹资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
在消费需求方面,石博士认为宏观调控措施应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政府采购会受到较大程度上的抑制,消费信贷收紧,门槛抬高,贷款利率提高增加了居民还款压力。如果宏观调控措施在2005年继续实施,消费抑制效应将会进一步显现出来。但是,总的来说,影响汽车消费的诸因素中,宏观调控的影响并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急待改善的汽车消费环境、汽车消费政策,未来一年汽车市场走势(如持续降价)和贸易政策调整(如取消配额管理、进口关税降低)等等,对于汽车消费的影响才更大、更直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