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没有统一的估值标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0:46 证券时报 | |||||||||
    主持人语:当前,关于证券市场估值标准的争论十分激烈,这是我们这个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现象,是市场正在走向成熟的表现之一。纵观这些争论,大家焦点都集中在该有什么样的估值标准上。而王群航通过研究,旗帜鲜明的提出“市场没有统一的估值标准”的观点。《证券时报》互动平台特地请来王群航,表述了其观点。     理性的职业人做投资,典型的表现就是要让自己的投资行为显得有
    当广大投资人的投资行为趋于一致时,当大家借助价格来完成自己的价值投资实践时,传统的、经典的供求关系理论又开始发挥了作用:巨大的需求推动了价格的上扬,而价格的快速上扬又反过来促使投资人重新思考在新的价格表象背后的价值含金量,价值会无视价格而独立地存在吗?     于是,在2004年的上半年,当价值投资理论在投资实践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之后,一个新的名词出现了:“价值投机”。     由于历史的原因,“投机”一词带有明显的贬意。市场中那个无形之手以一字之差将“价值投资”变成了“价值投机”,性质的变化终于让投资人,尤其一大批具有专业投资身份背景的专业人士开始真正考虑“价值”与“价格”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一个“新天地”――估值。     估值要不要?有没有?     估值要不要,当然要。没有估值的投资,是真正的非理性行为。这种行为,任何人都不会做,除非他在玩,除非他故意同金钱有仇。     既然要,就会有一个标准问题。我们这个市场上到底要不要一个统一的估值标准?可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估值标准?我的看法是:我们这个市场不需要一个统一的估值标准,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估值标准。如果有谁想搞一个统一的估值标准,那么他其实是在将复杂的证券投资行为简单化、理想化、公式化。如果有谁想搞一个统一的估值标准,那只能说明他很幼稚、很天真、很简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的证券市场很年轻,这是理由之一。     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更年轻,这是理由之二。理由之三:基金市场更年轻,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当然就更更年轻。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投资管理流程,与很多以往具有资产管理背景的人所经历过的投资实践有着很大的区别。责任的重大、经验的缺乏、市场风险的巨大、寻求价值过程中的茫然,等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很多专业投资人士期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一劳永逸地进行简单化、理想化、公式化投资的方法。这种探索行为是良好的,积极的,但同时也是虚妄的。     关于统一的估值标准     所谓“统一的估值标准”说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在中国国民的本性中,有着很深的“崇洋情节”,当年那个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由外国人审计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现在,投资市场还是这样,一说到国外,总少不了要加上“先进的”、“成熟的”等形容词,真是这样吗?     国外的证券市场上到底有没有一个统一的估值标准呢?据我的了解和观察是没有的。目前市场上有些人所说的国外的、统一的估值标准,其实都是骗人的,都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市场中存在过的某一种估值方法而已,或者只是某位留洋人员学到的一种方法。这个道理很简单,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市场、文化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别,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也都有很大的差别,各种经济、金融、投资理论丰富多彩,怎么可能会有一个统一的估值标准呢?     在我们自己的市场上又如何?     所谓的“统一的估值标准”,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这种统一的衡量标准,在某些细小的领域是可以有的,比如食品中的合理农药残留量指标、机械产品中的精确度指标,等等。     在投资领域,我们这个证券市场的行情是千变万化的,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估值标准,才会有不同的投资操作行为,才会有不同的行情波动特征,才会有不同的市场投资机会,才能够折射出投资人员投资运作水平的高低。如果有了一个统一的估值标准,大家都按照同一个公式来指导投资运作,这个市场就不会有波动性,投资的魅力就不存在了。     部分专业投资人士认为股价或高估、或低估的原因,在于他们所接受的经济、金融、投资教育不同,信奉的投资理论不同,对于相关经济、金融以及投资理论的理解不同,对于相关上市公司的研究、考察、调研的结果和认识不同。     估值论是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化。但市场在寻找估值标准的时候却将依赖的目光看向了国外,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前的很多专业投资人士缺乏起码的自尊和自信。     很多专业投资人士都会说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对于这句我们听过、见过千万次的话,如果仅仅是抱怨,尚可说的过去;如果放在寻找“统一的估值标准”的大背景之下,则恰恰成为了一个最好的反证:正是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才不可能有统一的估值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