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海归”缘何成“海待”(职场看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0:39 人民网-市场报

  邵洁

  据国家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2003年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总数达70.0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达17.28万人。

  手持硬梆梆的洋证书,洋文讲得溜顺,高收入、高档次,总是企业争抢的对象……“
海归”曾经给人以这样的印象。

  专家称,随着留学门槛的进一步降低,“海归”的人数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同时,“海归”的身价也出现下降。

  今年2月,世界HR实验室发布了题为《职业测评成为“海归”求职第一关》的调查报告,文中提到,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35%以上的“海归”就业困难,40%的“海归”感觉职业方向出错,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薪酬究竟应该是多少。于是有媒体惊呼,“海归”变成了“海待”。

  什么样的“海归”最吃香

  英才猎头总监叶慧:

  跟以前相比,现在的“海归”多了许多,所以就不像以前那么吃香。如果是做销售和市场,离开国内市场太久,“海归”的竞争力就会大大降低,而本土人才对国内市场特别了解,优势就会比“海归”大。“海归”技术人员的情况相对好些,毕竟他们在国外做的一些前沿的项目,中国可能还未涉及,因此,对优秀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但普通的“海归”技术人员可能还不如本土人才受欢迎。因此,对于技术行业,如果你的领域比较前沿、高端,你又在某领域有专项的研究或者项目,就会非常抢手。

  什么样的企业青睐“海归”

  智联猎头资深顾问Lily傅:

  很多人认为,跨国公司更青睐“海归”,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跨国公司要精简成本。公司原来的高级管理层基本都是“海归”,或是纯粹的外籍人士,现在为了降低成本,也为了本土化,公司的高层已经由过去的“纯洋人”变成了台湾人、香港人和本地人才。

  第二,虽然“海归”在国外呆过,但跨国企业在海外有分支机构,本身已经非常国际化了,所以并不特别需要“海归”从国外学来的东西。

  现在青睐“海归”的是民营企业。以前,“海归”对民营企业根本不会“垂怜”,现在,很多外资企业对“海归”的需求不迫切,“海归”退而求其次,开始考虑加盟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不会特别考虑成本问题,政策又更为灵活,如果老板欣赏你,可能你的薪水就会是一般人的很多倍。

  “海归”薪酬知多少

  智联猎头资深顾问Lily傅:

  对于“海归”的薪酬,我们没有做过具体的统计。总体而言,高级别的职位,比如总监之类,“海归”的薪酬会比本土人才高。用人单位往往在招聘条件中就会声明,我这个高管必须具备海外背景,一旦找到目标,企业愿意花这个钱。但对于普通职位而言,“海归”的薪酬并没有什么优势,因为企业没有这样的需求。

  英才猎头总监叶慧:

  根据今年上半年发布的薪酬调查报告,总的来说,薪金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长。在硕士学位以下,高级学历的年薪均值比低级别的学历高1万元左右;在高学历的人群中,硕士在年薪均值上全面超越博士。

  语言是“海归”最大的优势。根据此次调查,外语水平对个人的薪资仍有较大影响,外语能力越强,薪资的竞争力就越强。

  “海归”缘何成“海待”

  智联猎头资深顾问Lily傅:

  以前是“物以稀为贵”,现在只要有钱就有机会出国上学,所以有些“海归”的学位就不值钱。原来总说出国“镀金”,现在镀的可能是金,也可能是铜了。

  出国求学可视为对将来就业的投资,是投资就有风险。“海归”同样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并没有“保证就业满意”的特权。看不准时机,学不到急需的知识、技能,就可能出现“投资”失败的情形。

  “海归”成“海待”,不怪别人,也谈不上“贬值”,一切都是市场机制所致。在工作岗位上“管不管用”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人才的标准,所以,时下的一些“海归”遭遇求职难其实不是坏事,它反映了人们在选才标准上,从崇尚“品牌”到注重“管用”的可喜转变。

  英才猎头总监叶慧:

  一些“海归”能力不佳,在待遇上却互相攀比,开口就是月薪过万,一不乐意就跳槽走人,丝毫不考虑公司的感受,这使得一些本来需要“海归”的企业望而却步;有的“海归”盲目自大,不把本土人才放在眼里,一些企业担心“招来女婿气走儿”,在本土人才与“海归”出现激烈矛盾时,一般会选择放弃“海归”。

  此外,如果只是盲目地出国去读一个学位,回来后也是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海归”变成“海待”也就不奇怪了。

  就中国整体而言,现在的“海归”不是过剩了,而是远远不够,但很多“海归”都盯住了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又“一窝蜂”地往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公司里挤,求职怎么会不难?

  因此,“海归”不要一叶蔽目,紧盯大城市不放。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往往更能让“海归”一展身手。

  《市场报》 (2004年11月30日 第二十二版)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