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商务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指导思想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历经26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浪费资源、环境污染、片面追求GDP、投资过热、经济结构性失衡等严重损害我国长期经济发展利益的短视行为。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改革开放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的根本保证。胡锦涛总书记
曾经讲到,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还讲到,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二、理论与现状分析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可以通过对外贸易的形式将本国有生产优势的产品输出换取他国有优势的产品或直接作为增加财富的手段。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步步由小到大的,从这一进程可以看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策略之一。通过进出口贸易使得我国改变了经济增长单纯依靠国内生产的局面,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飞跃,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考察二战以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采取的这一思路,包括德国、日本,东南亚四小龙等。从世界各国的情况分析,除了中东、拉美一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以外,所谓经济发达的国家大致上有一个门槛,就是人均GDP为5000美元;5000美元以下到1000美元以上是一个层次,按现在的说法是小康型;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的就属于穷国了。我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走出了穷国的行列迈入了小康时代。中国的经济是否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直到迈过人均GDP5000美元的门槛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一个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了。党中央提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今后的经济发展,这就意味着要在发展模式上实现创新,改变旧有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这一总体思路的做法。我国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可能像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一样简单地靠出卖资源实现经济增长。改变进出口商品结构就是为了避免单纯地出卖资源,我国的出口商品长期以来以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靠的就是劳动力成本低,赚取一点加工费,甚至为了这一点加工费也要互相压价,致使不可再生的资源、原材料大量外流,国内资源盲目开采,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虽然经济取得了增长,但付出的环境和资源代价也是惊人的。引进外资发展初加工产品,确实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增长,也解决了城市、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鉴于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城市工人下岗问题的长期存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长期存在下去,作为解决就业和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唯一方法。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却并不能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完成,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5000美元的过程只能靠产业升级,改变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来实现。三、科技兴贸是实现产业升级,改变出口产品结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近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外资开办工厂,外资企业的产品按规定有相当比例的要出口国外,国外资本进入中国,看中的正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低价竞争优势。这一政策确实取得了实际的效果,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在低技术含量商品的国际市场上,可以说中国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随着中国制造的商品出现在世界各地,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档次商品的份额越来越小。资本总是向最有利的地方流动,大量的国际资本从中南美、东南亚转向了中国,资本的流出给当地政府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中国制造的商品由于低价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近年来,世界各地对中国制造商品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此起彼伏。以低价、低附加值商品带动出口增长的这种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可以说已经基本没有更多可发展的空间了。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外汇盈余增长迅猛,对巨额的外汇盈余如何更好地使用应该有一个清醒的思路。以前为了创汇的需要在组织外贸出口时企业经常违背市场规律无盈利出口甚至赔本出口,但经过了长期积累以后,赚取的大量外汇却只作为发挥不了作用的纸币存在那里,没有想办法把付出大量代价换来的宝贵外汇投入产业循环中去。这种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甚至会阻碍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了。增加财政收入是政府的一项职能,但政府的目标不是盈利。把巨额的财政收入、外汇盈余合理地再投入到经济循环中去,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才是政府最大的目标。我认为,今后中国的外贸出口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思路应该是,利用目前的4000多亿美元巨额外汇盈余的优势,大量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东部沿海产业集中的地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使出口产品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同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真正实现市场多元化。加大对新兴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提倡科技兴贸,改变出口商品结构,促进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商务事业新跨越。四、内外贸一体化、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完善法律法规实行内外贸结合的流通体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这些国家并不人为地割裂内贸、外贸,而是将其放到国家的整个经济体系中统筹管理。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才能有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过度保护、封闭的流通政策,并不能扶持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要加快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就必须以开放促进流通的现代化。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入世承诺,稳步有序开放,另一方面,要加快流通改革,增强国内流通企业的竞争力,以现代化的大流通促进现代化大生产。实行内外贸一体化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个是从立法的角度消除制度性障碍,制订内外贸合一的商法,统一内外贸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内外贸政策的协调与衔接,对内外贸进行统筹管理。二是通过制订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等促进形成一批内外贸高度一体化的大型企业,从而带动产业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则需要打破现存的各省之间、地区之间的贸易保护。长期以来,为了追求GDP增长的目标,地方财政承担着相当大的压力,目前中央与地方分税的现行财税体制又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保护当地税源,保护当地企业的商品市场不受外省商品冲击,这就使区域性的贸易保护盛行,给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造成了体制性障碍。要建立完善的国内统一大市场,不仅要打破现存的各种地方贸易保护的壁垒,同时也要从财税体制等根本问题上进行深刻的变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的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是促进我国市场体系形成的最终目标。经验表明,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占绝大部分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大企业是城堡,中小企业是土壤和砂石。如何培育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政府机构贯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搞好商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大企业来说,其自身实力雄厚,发展经验和各方面信息都很丰富,政府只需要通过产业政策、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进行引导规范就可以产生效果。但对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在发展经验、市场、资金、信息、政策等各个方面都有诸多迫切的需求,而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积累又难以实现。同时,中小企业又为市场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商业机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在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资金扶持,信用担保,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方面。在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层面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机构都很健全,中小企业所需要了解的市场行情、商业动态、政府政策等各方面信息很容易得到。而且通过举办展览会、商务洽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商业机会。香港贸易发展局就是这样一个机构,他们在全世界的信息网络收集多种信息提供给香港的各类企业,欧美等国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也有健全的网络。我国也应建立起类似的机构,包括政府和社会中介机构等各个层面。我部具有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建立信息服务网络的资源优势。一是我部在世界各国的经商参处通过互联网将所在国的商务信息传递给了国内业界,为促进国内外经贸交流提供了平台;二是我部在全国十六个重要口岸设立了特派员办事处。这些机构所形成的网络在为我国企业界提供政策咨询、商务信息服务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政府部门不可比拟的。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发展,近年来商务部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的业务量逐渐萎缩,目前大多特办只有发放国家计划配额的进出口许可证和商务调研等两项职能。而特办进行商务调研往往因为人员素质、经费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成效不大。但是另一方面,特办作为商务部驻地方的窗口在为公众传达政策和商业信息等方面又具有较好的优势,各特办目前都有自己的互联网子站,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信息互动的平台。如果在目前各特办子站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善,加强各特办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在体制上进行必要的创新,使之在目前的基础上形成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个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则一可以引导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二可以为中小企业的壮大提供政策咨询和商业发展的机会,三可以在商务管理体制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四也可以为各特派员办事处赋予新的职能,使之能为我国的商务事业发展多做一份贡献。另外,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投融资体制,资本退出机制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鼓励创业,使市场规律真正发挥出有效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来。六、“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是进一步促进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步骤,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我国经济发展目前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行业国内市场需求饱和,生产能力过剩,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又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让这些行业到国外去发展是必然的出路。另一方面,高速的经济发展使得国内能源、原材料等物资价格飞涨,向国外寻求资源也是必然的出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使得“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必然的选择,同时也将是今后我国国际战略选择的一个主导因素。因此,在外交和商务政策方面需要有统一的指导方针,相互呼应,以促进我国企业到国际市场上去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总之,如何作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更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主导思想,认真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在二十一世纪做好商务工作的根本保证。驻西安特派员办事处李宁2004年6月
(信息来源:西安特派员办事处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