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明年油价在42-55美元/桶间波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11:25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广东油气商会资深分析师张连碧认为九大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本报记者 贺朝晖

  从总体上看,明年国际原油价格将维持在42-55美元/桶的区间运行,最高价有可能会回到55美元再调整。目前油价处在回调之中,因为大机构都在今年10月的高位出完货了。这次调整将可能在近期结束,其上升阻力位是52美元/桶。2005年1月4日前后,油价会回调至42.5美元/桶,3月上旬会回升至47.2美元/桶,8月上旬油价会探低至41.2美元/桶,之后是长
达6个月的上升期,一直升到2006年2月上旬,其阻力位是51.6美元/桶。

  今年10月,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蹿至55美元一桶的历史高位,令许多人措手不及,但记者采访广东油气商会梁会长时却了解到,今年元月,他们就预测到今年原油价格将创出55美元一桶的新高,瓶装气价格可能达到80元。2004年即将过去,国际油价走势与广州瓶装气价格基本符合他们的预测。

  “我们主要是通过分析国际原油价格的技术走势图推测出来的。”上周,广东油气商会资深分析师张连碧接受《天下》周刊记者独家采访时称,用这种方法预测他们还没有出现过失误,顶多时间上有一两天的出入。

  对于明年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张连碧预测说,从总体上看,明年国际原油价格将维持在42-55美元/桶的区间运行,最高价有可能会回到55美元再调整。目前油价在处在回调之中,因为大机构都在今年10月的高位出完货了。这次调整将可能在近期结束,其上升阻力位是52美元/桶;2005年1月4日前后,油价会回调至42.5美元/桶,3月上旬会回升至47.2美元/桶,8月上旬油价会探低至41.2美元/桶,之后是长达6个月的上升期,一直升到2006年二月上旬,其阻力位是51.6美元/桶。

  国际油价走势呈现四大特点

  对于今年国际油价的走势,张连碧认为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单边上扬。今年1月至10月,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以快速上升为主,持续时间之长史上罕见。除在6-7月和8月下半月有一段时间降幅稍大的调整,整个走势就像国内股票市场人士描述那样:推土机式上涨。

  第二个特点是上升过程持续时间长,上升幅度大。下跌持续的时间短,下跌幅度小。张连碧指出,今年1至9月共有185个交易日,其中处于上升阶段为134日,占全部交易时间的72.4%;处于下跌阶段的时间为51日,占全部交易时间的27.6%。原油价格从2003年12月31日的32.52美元/桶,升至2004年10月15日的55美元/桶,升幅超过40%。

  第三个特点就是油价的日间波动幅度大。所谓日间波动就是在一个交易日内,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价差。今年油价日间的波动幅度大部分时间都在1美元以上。“我们统计了一下,1-9月波动幅度在1美元以上的交易日为120,占所有交易日的64.8%,最大的单日波幅高达2.7美元/桶。在1美元以下的有65个交易日,占全部交易日的35.2%。”

  第四个特点就是屡创新高。3月17日油价第一次创21年来的新高,当日最高价为38.35美元。5月4日第一次确认3月17日创出的新高成立,自此油价一直在历史新高上运行,当日最高价为39.15美元。6月1日油价第一次突破了42美元的重要阻力位,当日最高价为42.38美元。9月28日油价第一次突破了50美元的重要整数关口,当日最高价为50.47美元。10月15日更创出了55美元的新高。

  九大因素左右今年油价走势

  今年油价这么上涨,张连碧认为其中有九大因素在起作用。

  首先是中国需求强劲上升。不过,对这一点张连碧持有异议,后面再谈。

  在其2004年3月的月度报告中,国际能源机构(IEA)首次在报告中提到“中国需求的快速增长,可能导致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扬”,并将中国需求强劲增长与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挂钩。随后,这一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原因的简单解释在一些国际主要媒体频频出现。

  张连碧指出,IEA的主要论点是:首先,中国的石油进口继2002年实现15.1%的高增长后,2003年再次大幅上升31.3%,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期,全球石油生产的增速只有3.7%,供求缺口明显扩大。其次,在石油消费总量上,中国现在已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虽然与美国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25.7%(2003年)的份额还有很大差距,但在增量上中国已经占据了绝对领先地位。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新增石油消费占全球新增石油消费的份额就已远远超过美国,其中2003年中国新增石油消费在全球所占份额为40.7%,大约是美国20.9%的份额的1倍,中国新增石油需求的变化将对国际石油价格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导致原油价格上涨的第二大因素,张连碧认为是全球原油供应增长缓慢。2004年全球原油供应量在8250万桶/日上下100万桶/日的幅度内波动。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与2003年相比,全球原油供应有一定的增长。从增长率来看,2004年月原油供应量的增长幅度确实不大,最大增长率为6.38%,最小的增幅仅为0.28%,差强人意。

  第三大因素则是尤科斯公司事件。2003年10月25日上午,俄罗斯首富、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在新西伯利亚机场被俄联邦安全局人员逮捕,被带回莫斯科,接受俄总检察院的调查。俄官方公布的扣押原因是,3月24日霍多尔科夫斯基拒绝出庭接受俄总检察院有关尤科斯石油公司下属公司偷税、逃税的调查,检方不得已采取了强制措施。这起事件导致俄罗斯股市乃至债市、汇市的下跌,也可能给欧元带来短期风险,但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张连碧指出,大多数分析人士相信,尤科斯石油公司事件只是一起带有十分明显政治目的的经济案件,就像尤科斯发言人表示的那样,尽管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但公司的业务将一如既往,不会有什么大影响,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也相当有限。

  然而,7月1日俄罗斯法院的一纸裁定,引起了石油市场的轩然大波:7月1日,俄罗斯法院勒令尤科斯石油公司在5天之内缴纳所欠2000年的34亿美元税款,并冻结了尤科斯的银行帐户;7月28日,俄司法部要求其子公司不得采取任何旨在销售或改变公司资产的行动,此举将有可能迫使该公司停止石油生产和销售;8月4日,俄罗斯司法部宣布仍然禁止该公司动用其账户下的资金。

  俄罗斯这么做的原因,张连碧认为,是由于高油价对维护俄罗斯利益至关重要。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是今年石油市场的最大赢家。具体来说,一是增加收入,极大地缓解国内财政窘迫的状况,二是提升了俄罗斯的政治地位。

  尤科斯公司破产对全球原油市场有两方面的影响:其一,全球原油供应将减少170万桶/日,令全球原油供应雪上加霜。其二,充分利用了被国际舆论夸大的中国需求增长因素,有意进一步放大中国需求增长因素对市场影响的炒作。因为尤科斯是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的主要供应者,中国在失去了俄罗斯的原油供应后,必在其它地方寻求替代者,这势必进一步恶化全球原油供需失衡的状态。

  目前来看,尤科斯公司并没有破产,国际油价也升上去了,尤科斯的原油出口也没有停止,从出口原油获得的高额利润也用来部分偿还所欠的税款了。而俄罗斯政府一是没让外国公司入股尤科斯,最大限度保住了俄罗斯政府从高油价所获取收益。二来也实现了最初的政治目的,教育了其他的寡头富翁。“说心里话,本人对俄罗斯政府在利用尤科斯公司影响国际油价上作出的巧妙设计,十分佩服。”张连碧感慨地说。

  有九大因素在左右今年油价走势:中国需求强劲上升、全球原油供应增长缓慢、尤科斯公司事件、美国出于其国家利益放纵国际油价上涨、OPEC、动荡的中东局势、石油工人罢工、飓风的影响、基金投机推波助澜。

  归根结底关键因素在美国

  第四大因素张连碧认为来自美国,因为高油价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张连碧指出,美国政治框架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论谁当总统,哪个政党执政,他都代表着一个“利益集团群”,是这个“利益集团群”现实利益的代言人。这个“利益集团群”的利益也就代表着目前的美国国家利益。比如,布什就是“军工、能源、通讯等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让这个“利益集团群”吃饱、吃好。而克林顿政府时期,最受益的利益集团却是华尔街,是美国金融、证券行业。因此,华尔街的投资家鲁宾出任克林顿的财政部长期间,通过维持强势美元的政策,使美国金融资本的利益得到了最充分的保障。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克林顿政府时代,美国对运用战备储备平抑油价不仅行动迅速,而且动用力度较大。

  其次,张连碧认为,由于布什政府代表着军工、能源等利益集团,因此油价上涨完全符合美国能源利益集团的利益,当然也就符合美国目前的国家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布什政府不理油价已涨至令人吃惊的水平,而顽强地拒绝动用战备储备来抑制油价了。

  还有一点,就是美国在完成对伊拉克的占领后,按照美国的如意算盘,接下来就是规模庞大的重建工程,据估算,伊拉克的重建费用可能高达2000亿美元。由于战争是由美国直接发动的,出的兵最多,出的钱也最多,因此战争红利自然也应该由美国来获取,高达2000亿美元的重建合同也顺理成章成为美国人的囊中之物。重建资金从哪来?美国不可能再掏腰包,而伊拉克有着丰富的石油,用原油出口获得的美元来进行重建也就再自然不过。可以肯定,高油价将给伊拉克的原油出口带来天文数字般的收入,也将大部分落入美国人的口袋。按美国人的设想,2004年伊拉克的原油产量最少可以达300万桶/日以上,500万桶/日也不是没有可能,美国人从这里获得的收入将使美国对伊战争获得丰厚的回报。从现实情况看,只是由于美军控制局面不力,美国人的如意算盘才没有完全实现。

  此外,美国有能力化解高油价对经济的影响,这也是美国放纵油价上涨的重要原因。首先,美国有完善的商业储备和庞大的战备储备,能减缓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冲击。据一著名机构预测,即使油价在今年剩下的时间内全部在50美元以上,对美国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也小于0.5%。美国《商业周刊》指出,目前的高油价不会引发美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美联储也认为高油价迫使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只是短期行为。其次,健全完备的市场和众多的保值手段与工具,使美国企业有能力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因此,从这一点看,美国应该是导致高油价的元凶之一。

  美国的做法,张连碧指出,首先是7月份后商业库存连续大幅下降,自2004年1月28日原油库存创出28年来的新低后,美国的原油商业库存逐渐得到了恢复,到6月份的第四周,美原油的商业库存到达了2002年来的最高水平,总库存量为30540万桶。随后库存量大幅下降,最低降至9月份第三周的26670万桶;其次是美国放弃用战略储备调节油价。3月11日,布什表示增加战备原油储备,强调其不能用作调控价格的工具。8月4日,布什再次表示战备原油储备不能用作调控价格的工具。美国政府放弃运用战略储备调节油价,是对国际原油价格最大的支持。从原油价格走势图上就可看到,美国政府两次表达这一立场,两次都将油价送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今世界,只有美国真正具有抑制油价上涨的能力。美国至少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其超强的政治、军事影响力,二是其庞大的战备储备。如果美国宣布放弃使用战备储备手段抑制油价,也是变相地告诉世界,美国也不会使用其政治、军事影响力来抑制油价,或者可以这么认为,这是间接地在告诉世界,美国并不反对油价上涨。

  第五大因素来自OPEC。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供应卡特尔,2月11日,OPEC出人意料地决定减产100万桶,给市场强烈的信号———OPEC不希望油价下跌。OPEC这么做是因为高油价完全符合OPEC集团的利益:OPEC成员国绝大多数以原油出口为其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有的国家依赖度甚至高达90%。

  OPEC影响油价的另一种做法是通过“石油部长会议”制造新闻控制油价。2月10日,部长会议在油价刚刚有起升的苗头时,出人意料地宣布从4月1日开始减产100万桶的决定,充分暴露了OPEC乐见原油价格上涨的真实心态。3月31日,部长会议决定将减产决定推迟到6月1日执行。6月3日,部长会议决定从9月1日起增产200万桶,而此时OPEC的所有富余产能只有101万桶/日。除沙特外,各成员国均以最大产能生产原油,获取高油价带来的丰厚利润。

  第六大因素张连碧认为是动荡的中东局势,这也是石油市场永恒的话题。今年被广泛关注的有二个国家,一是伊拉克,另一个是沙特。张连碧指出,伊拉克局势有三个因素支持油价上涨:一是伊拉克街头的枪炮声,二是伊拉克油管被炸冒出的黑烟,三是裹足不前的原油出口。由于美军控制不力,美国人费了老大的劲总也不能将原油产量恢复到战前300万桶/日的水平。这是美国人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利雅得街头的三次爆炸,着实让国际原油商吓了一大跳。他们不敢相信,假若沙特也像伊拉克一样失去控制,全球原油市场离崩盘也就不远了。

  第七大因素是石油工人罢工。如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尼日利亚石油工人罢工、挪威石油工人罢工、墨西哥石油工人罢工等等。也就是人祸因素在起作用

  第八大因素是飓风的影响。今年8月份有“BONNIE”飓风、“查理”飓风;9月份有“伊万”飓风、“珍妮”飓风、“弗朗希斯”飓风。这可以说是天灾。

  第九大因素张连碧认为是基金。美国CFFC每周公布的基金仓位显示,各种投机基金坚定做多,是油价能够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攀登,并最终突破55美元大关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各种投机对市场的作用只是顺势而为,因为基金不能改变市场的基本面。

  归根结底,张连碧认为,影响国际油价的关键因素还是在美国。

  中国是油价上涨最大受害者

  张连碧反对中国因素是油价攀升决定因素的说法。

  他指出,首先,中国需求总量的增长并没有打破国际原油市场的供求平衡。其次,中国的需求总体规模偏小,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际原油市场的供需状况。中国的原油需求约为579-633万桶/日,全球原油平均供应量8241.78万桶,中国的需求约占全球供应总量的7.02%-7.68%。如此小的数量是没有能力将原油价格上推到55美元以上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成为替罪羊?

  张连碧他们认为原因有这么几点:首先是中国石油需求增大,能通俗、简单地解释市场价格的波动。因为供需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是一条大众普遍接受的定律。遵循这一规律,中国需求快速增长,必将导致国际原油供应偏紧,进而引起价格上涨,十分通俗易懂,容易为市场接受。其次是提出这一论点的机构有权威性。国际能源机构(IEA)是最早提出观点的组织之一。IEA是公认的权威的国际能源研究与分析机构,正是由于其权威性,这一观点很快就得到世界几家主要媒体的转载并广泛传播,加之其道理浅显易懂,加上华盛顿几家有影响的金融报纸煞有介事的分析,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成了原油市场的主流看法。第三是它为“中国威胁论”提供了证据。

  既然中国不是国际原油价格狂涨的“罪魁祸首”,谁又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呢?张连碧表示,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谁能从高油价获得最大的利益,那么他就有可能也有动力推动原油价格上涨。

  张连碧指出,事实证明中国不但不是油价攀升的肇事者,反而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因为高油价抬高了中国的原油进口成本。目前看来受高油价影响较大的国家有日本、欧盟和中国,其中中国所受影响最大,因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对原油需求呈上升的趋势,而且中国的原油储备很低,人民币又紧盯美元,中国利用石油及衍生市场的能力也不强。

  除此之外,高油价抬高了中国的经济运行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延缓了中国的发展。据摩根士丹利估算,国际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GDP将损失0.06%,若今年后几个月的油价一直在目前的价位运行,中国的GDP损失接近1%,影响相当大,大过去年的非典。当然这一后果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同时也符合俄罗斯的利益。最后,高油价拖延了中国建立原油储备的时间。这一结果符合OPEC的利益。OPEC为保证对国际油价的控制,一向不乐见消费国进行原油储备,因为储备增加后平抑油价作用相当明显,美国战备储备就是明显的例子。

  (晓航/编制)(来源:金羊网)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