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对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重点发展行业选择研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和地方财政收入最主要的税源。但是与国内其他城市如上海、广州相比,与纽约、东京、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市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较差。今后,继续大力发展服务业,继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服务业行业众多,哪些行业更适合北京发展,更能体现北京的城市特征,是当
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我市服务业发展状况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与探讨的基础上,运用2002年投入产出模型和一些量化指标的测定,对今后我市服务业应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提出一些看法,供有关部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进行产业政策调整时作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和地方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税源。

    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服务业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一切服务性行业,即按照国际通行的产业划分标准的第三产业;狭义的服务业指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商业等行业以外的服务性行业。本文的服务业指广义服务业,也即第三产业。

    一、服务业迅速发展,作用显著

    1、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职能定位的转变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北京市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服务业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1995-2003年,投向服务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410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2.6%。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既成为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为我市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全市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演变

    1995年北京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为698.3亿元,到2003年已达到2255.6亿元,按现价计算,是1995年的3.2倍。1995-2003年间,服务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12.3%,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8个百分点,超过工业2.6个百分点,超过建筑业3.6个百分点,超过农业11.2个百分点。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不断推进。2003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3.1亿元,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5.8:44.1:50.1演变为2.6:35.8:61.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1995年提高了11.5个百分点,成为稳固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迈进(见附表1)。

    3、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服务业行业众多,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事实也表明,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已成为我市吸纳劳动就业的最大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2003年北京市有从业人员703.3万人,分布在服务业的有414.8万人,占59.0%,比1995年分别提高了91.1万人和10.3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口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呈现上升趋势,符合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见附表2)。

    4、服务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税源

    随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再加上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把主要来自服务业的营业税划为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服务业提供的税收逐渐成为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市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税的80%以上、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的四分之一左右以及企业所得税的60%以上是由服务业提供的,照此比例计算,地方财政收入中服务业的贡献在50%左右。

    5、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经济渐成规模

    服务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驱动点。目前我市服务业已形成了传统与新兴并举、行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的格局。

    传统服务业继续稳定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属传统服务业,近年来处于增长稳定、比重相对下降的发展态势。1995-2003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3.1%和7.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18.5%下降到2003年的14.6%,下降了3.9个百分点。

    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住房、养老制度的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房地产、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繁荣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提高。1995-2003年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6%、30.9%、14.1%、13.0%和10.4%,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6.3%提高到2003年的41.9%,提高了15.6个百分点。

    产业经济渐成规模。目前北京服务业初步形成一些产业集群如会展业、物流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业等,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渐上升。据统计,2003年我市会展业实现的增加值73.9亿元,占年度GDP的比重为2%;2002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1.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此外,以服务业相关行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经济规模也日益扩大。2002年,我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占GDP的1.6%;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3.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近2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1%。

    6、服务业的发展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非国有成分所占比重大大增加。2001年规模以上的服务业企业25169个,公有制经济成分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为60.1:39.9。200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长到27565个,公有制经济成分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为51.5:48.5,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比重提高了8.6个百分点。从增加值情况看,2003年我市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19.6亿元,占51%,比2001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服务业多种所有制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的格局,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公平竞争、搞活经济。

    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发生明显变化。近年来,首都服务业适应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了运行机制和管理手段的改革。如:商品和服务业的价格进一步放开,服务业的企事业单位向经营型、企业型转变等;从管理方式上,行政性管理逐步向企业化管理过渡,2003年行政管理部门实现的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为14.8%,比2000年降低1.4个百分点。

    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2003年服务业利用外资迅速增长,合同外资金额3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5亿美元,增长19.8%。合同外资投向趋于合理,投向服务业的外资比重为70.6%,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服务业中引资规模较大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增速分别高达42.3%、38.1%和35.8%。服务业利用外资额逐年增加,结构逐步合理,成为北京市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服务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投产开业的企业达2614家,比2000年增加406家。在行业分布上,几乎所有的服务业行业均有外商投资企业,说明我市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

    7、服务业的发展基本体现了首都的城市功能和特色

    北京是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北京市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服务首都、方便群众为宗旨,服务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首都特色。具体体现在:第一,服务业中中央所属单位多,产值比重大。2003年全市中央所属服务业从业人员和实现增加值,分别占全市服务业的28%和50%以上。第二,科教文卫及党政机关占相当的比重。2003年,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及国家党政机关团体从业人员124.95万人,提供增加值598.43亿元,占全市从业人员和GDP的比重分别为17.8%和16.3%。第三,非经营性行业比重较大。2003年北京市非经营性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而上海为8.6%,天津为9.7%。

    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中部分行业发展与上海相比还有距离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2003年我市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1.5%(按新行业分类),在全国位居第一,比上海高13.1个百分点。但我市服务业发展质量和上海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从总量上看,2003年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52.9亿元,比上海低774.2元。其次从结构上看,我市服务业中科研、技术类服务行业发展较为突出,但其他服务行业发展欠发达。2003年服务业的14个行业中只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业4个行业实现的增加值总量和在服务业中比重超过上海,金融业、教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个行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虽超过上海,但实现增加值总量低于上海,其余7个行业在总量或比重上均不如上海,说明我市服务业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服务业发展仍不充分(见附表3)。

    2、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超过英克尔斯现代化标准(即45%以上)的要求,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首都和重点城市服务业(比重一般在60-80%)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仍明显低于东京、华盛顿、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水平。2003年我市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61.5%,而1997年东京服务业的比重已达到82.6%,华盛顿为79.8%,纽约为85%;1998年汉城为82.3%,澳门为90.3%;2000年香港为86.7%。

    另外,我市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着传统行业发展不充分,增速缓慢,且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的问题。比如作为基础产业的交通运输业,一般发达国家其增加值占GDP的6―8%,我市2003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增加值仅占3.6%;发达国家商业增加值一般占第三产业的25%左右,我市2003年仅占12.4%,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003年新兴行业中金融与房地产业占我市GDP的19.9%,远未达到国外工业化后期25%的水平,其中2003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与美、加等发达国家相比(2000年美国为11.8%,加拿大为15.7%,日本为11.0%,韩国为9.5%)差距较大。北京具有科技人才方面的绝对优势,科研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及信息咨询业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但2003年科研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仅为8.9%,而且科研与开发体制不尽合理,制约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3、服务业科技含量不高,与现代服务业的标准尚有一定距离

    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将科学技术运用于服务业并达到一定程度。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我市服务业层次的根本,也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但目前我市多数服务行业领域狭窄、品种单调、服务手段落后,信息技术产品在我市服务业中应用的领域较少、水平较低。

    传统服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低。2003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仅有907人、2114人、1230人,是服务业中这一比重最低的几个行业,而其中前两个行业是我市发展物流业的主体行业,技术含量低阻碍了物流业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转型。

    新兴行业发展不平衡。新兴服务业中卫生、金融、教育、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中每万从业人员拥有技术人员分列前五位,均在5000人以上,卫生最高,达到7771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为5062人。但同时,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社会福利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都在2000人左右甚至更低,其中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只有1300人。

    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提供科技服务的水平较低。2003年我市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4%,居第八位。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也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新兴服务业中属科技含量较高的金融业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为4.4%,2002年美国每百万人口的ATM装机量为1100台,而我市还达不到美国的一半。说明我市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提供科技服务水平不高,距离现代服务业的标准还有差距(见附表4)。

    4、经济效益不理想

    注重提高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应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但从目前我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生产税率、盈利率等指标看,我市服务业经营情况并不乐观。首先,从劳动生产率的情况看,2003年我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54316元,虽比2001年提高3948元,但仍低于广州83497元和上海71697元的水平,折合美元后(按1:8.277的汇率)仅相当于2000年美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8.9%,仍有较大差距。其次,从生产税率的情况看,2003年我市第三产业生产税率为8.7%,比第二产业低10.1个百分点,比上海的25.4%和广州的9.5%分别低16.7和0.8个百分点。第三,从盈利率看,2003年服务业的14个行业(新行业分类)中,我市有7个行业的盈利率均低于上海和广州,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从我市行业间的盈利水平看,经营性服务业中金融业盈利率达到80.1%,是盈利水平最高的行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是服务业中盈利水平较低的行业,盈利率分别为7.9%、28.5%和16.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餐饮业为负值,分别为-0.1%和-8.4%;行业间盈利率相差悬殊(见附表5)。

    三、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的确立与定位依据

    2003年我市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1.6%,但也应该看到,我市服务业中非经营性服务业占了相当的比重,经营性服务业发展还不很充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增长,北京服务业还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今后一段时期,优先发展那些带动作用大、有发展潜力、科技含量高、能有效增加就业的重点行业是发展服务业的必然选择。

    1、从投资带动效应和产业关联的角度确定我市服务业的重点发展行业

    从投资带动效应看,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实际测算结果,服务业各行业每亿元投资带动增加值增加量均处于前20位,说明我市服务业的带动效应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带动力最高,每亿元投资带动增加值1.12亿元,其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3亿元,教育事业1.02亿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01亿元,其他社会服务业0.98亿元,旅游业0.95亿元,金融保险业0.94亿元。

    从产业关联角度看,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感应度系数(指国民经济经济各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实际测算数据显示,在服务业16个部门中有6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其中金融保险业的系数更高达2.2093,说明该部门作为重要的服务部门,为各部门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是国民经济得以健康运转的关键性要素。从国民经济42个部门感应度总体上看,金融保险业居第一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第五位,交通运输仓储业居第七位,综合技术服务业居第十一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第十三位。再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影响力系数(指某个部门生产一个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大于1,则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实际测算数据显示,服务业各部门中除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1.025)外,其余均小于1,可见服务业对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市服务业各部门的前向联系要强于后向联系,增加对服务业的投资的效益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因此,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教育等行业,可以有效满足我市经济建设的需求(见附表6、7)。

    2、从消费结构变动的角度确定我市服务业的重点发展行业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现阶段我市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已经基本解决衣食和用的问题,正在向提高住、行和生活质量的阶段过渡。据统计,1997-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9.9%,其中食品为4.0%,衣着为1.0%,医疗保健为24.2%,交通通讯为30.9%,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为15.9%,居住为18.8%。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将是交通通讯和住房,较慢的为食品和衣着,这与我市居民在实现小康奔富裕过程中追求高档次生活质量的要求相一致,也与恩格尔系数持续降低的规律相符合。因而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教育、旅游业等行业应成为服务业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3、从增加就业的角度确定我市服务业中的重点发展行业

    就业问题是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服务业中各主要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看,2003年全市从业人员中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从业人员占服务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7.8%,是服务业中第一大行业。社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4.5%,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仅次于商业的行业,可见社会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有着较强的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在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社会服务业就业比例一般在40-50%,目前我市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只是发达国家的一半,而且服务业领域较窄,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相应的增加信息、咨询、法律等社会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促进社会服务业特别是社会服务业中信息咨询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技术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区居民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加快发展,就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下岗职工和新增劳动力所造成的就业压力。

    4、从提高科技含量,提升服务业层次的角度确定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发展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科技服务规模,重视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不但能提高产品竞争力,而且发展前景广阔,对提升服务业层次及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教育和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每百万从业人员拥有的技术人员均达到5000人以上,发展科技含量高的行业能够更好地提升服务业的层次,因此,要大力发展教育、科研技术服务等行业。

    说明:由于2003年有非典的影响,为反映正常的经济运行情况,部分指标使用的是2002年数据。

    附表1:1995-2003年三次产业总量、增速、比重、贡献率变化情况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总量   增速  比重  总量   增速  比重    总量    增速   比重
           (亿元) (%)   (%)  (亿元)(%)    (%)  (亿元)   (%)    (%)
    1995年   81.4   91.7  5.8   615.2  107.6 44.1    698.3   120.9   50.1
    1996年   83.5   97.0  5.2   683.1  107.4 42.3    849.1   112.3   52.6
    1997年   84.9  101.0  4.7   738.6  108.1 40.8    986.7   111.8   54.5
    1998年   86.6  101.5  4.3   786.9  109.6 39.1   1137.9   110.8   56.6
    1999年   87.5  102.5  4.0   840.2  112.0 38.6   1246.8   109.1   57.3
    2000年   90.0  104.0  3.6   943.5  111.4 38.1   1445.3   111.1   58.3
    2001年   93.1  104.5  3.3  1030.6  109.4 36.2   1722.0   112.8   60.5
    2002年   98.1  105.0  3.1  1116.5  108.5 34.8   1998.1   112.0   62.2
    2003年   95.6  103.3  2.6  1311.9  111.9 35.8   2255.6   110.3   61.6

    附表2:GDP及从业人员比重(%)

    年份                    GDP                          从业人员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5.2       71.1       23.7       28.3       40.1       31.6
    1985年        6.9       59.8       33.3       16.9       44.2       38.9
    1990年        8.8       52.4       38.8       14.5       44.9       40.6
    1995年        5.8       44.1       50.1       10.6       40.7       48.7
    2000年        3.6       38.1       58.3       11.8       33.6       54.6
    2003年        2.6       35.8       61.6        8.9       32.1       59.0

    附表3:2003年北京与上海服务业发展比较

                                          总量(亿元)        比重(%)
                                    北京   上海    差额  北京  上海   差额
    服务业                         2252.9 3027.1  -774.2   100   100    0.0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133.0  306.7  -173.7   5.9  10.1   -4.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85.4  228.5    57.0  12.7   7.5    5.1
    批发零售业                      248.9  569.9  -321.1  11.0  18.8   -7.8
    住宿餐饮业                       69.7  138.9   -69.2   3.1   4.6   -1.5
    金融保险业                      537.3  624.7   -87.4  23.8  20.6    3.2
    房地产业                        190.6  463.9  -273.4   8.5  15.3   -6.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26.5   82.7    43.7   5.6   2.7    2.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00.1   74.3   125.8   8.9   2.5    6.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4.7   50.6   -25.9   1.1   1.7   -0.6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38.5   61.9   -23.4   1.7   2.0   -0.3
    教育                            151.9  161.2    -9.3   6.7   5.3    1.4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58.8   93.2   -34.4   2.6   3.1   -0.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1.1   72.5    18.6   4.0   2.4    1.6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6.5   98.0    -1.5   4.3   3.2    1.0

    附表4:2003年服务业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项目                       各行业专业  在国民经    每万从业人
                                     技术人员总   济中的比    员拥有专业
                                       量(人)    重(%)   技术人员(人)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              27824        1.9           90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96086        6.5          5411
    批发和零售业                        79497        5.4          2114
    住宿和餐饮业                        26093        1.8          1230
    金融业                              64195        4.4          6917
    房地产业                            43292        2.9          228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8426        6.0          234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83847       12.5          506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899        0.5          130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7617        1.2          1921
    教育                               225510       15.3          686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00209        6.8          735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8121        4.0          4877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74945        5.1          2780

    附表5: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服务业中各行业盈利率对比(%)

    行业                             北京   上海    广州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0.1   11.3    14.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7.9   40.5    49.8
    批发和零售业                     49.8   19.7    24.8
    住宿和餐饮业                     -8.4    7.7    12.9
    金融业                           80.1   53.2    48.2
    房地产业                          7.9   27.1    23.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8.5   12.7    15.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6.1   17.5     8.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6.7    6.7     0.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69.7    2.8    25.4
    教育                              1.1    4.2     6.2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0.3    6.9     2.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2.0   18.8   -14.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1    4.2     1.0

    附表6:国民经济各行业每亿元投资带动总产出和增加值

    对应的投入产出部门名称                 带动总产出增加   带动增加值增加
                                           数量(亿元) 位次 数量(亿元)  位次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1.8758   15     1.1185      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8894   13     1.0324      2
    教育事业                                 1.9373    4     1.0162      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961    1     1.0091      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8613   19     1.0041      5
    其他社会服务业                           1.9072    7     0.9777      6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85   20     0.9532      7
    旅游业                                    1.826   23     0.9466      8
    金融保险业                               1.7806   30     0.9396      9
    科学研究事业                             1.9074    6      0.923     10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9061    8     0.9022     11
    邮政业                                   1.8684   17     0.9014     12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8931   11     0.8938     1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8723   16     0.8859     14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1.8392   21     0.8427     15
    住宿和餐饮业                             1.8656   18     0.8253     16
    综合技术服务业                           1.8127   25      0.785     17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1.8984   10     0.7754     18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9319    5     0.7704     19
    房地产业                                 1.8928   12     0.7583     20
    农业                                     1.6554   40     0.6772     2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9375    3     0.6291     22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1.7176   37     0.6155     23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8218   24     0.5655     24
    建筑业                                    1.884   14     0.5646     25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1.7133   38     0.5623     2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7329   35     0.5084     27
    其他制造业                               1.9412    2     0.4814     28
    化学工业                                 1.8094   26       0.47     29
    金属矿采选业                             1.9035    9     0.4592     30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1.777   31     0.4319     3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7931   29     0.4062     3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7605   33     0.4022     33
    金属制品业                               1.8348   22     0.3968     34
    纺织业                                   1.7982   27     0.3922     35
    非金属矿采选业                           1.7709   32     0.3904     36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7039   39     0.3495     37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1.7477   34     0.3135     38
    通信设备、计算机几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796   28     0.2561     39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7321   36     0.2134     4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   41          0     41
    废品废料                                      0   42          0     42

    附表7:第三产业各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表

    对应的国民经济部门名称         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0.9650       1.6147
    邮政业                             0.8744       0.468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9150       1.1915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7528       0.6595
    住宿和餐饮业                       0.9149       0.7888
    金融保险业                         0.8040       2.2093
    房地产业                           0.9004       1.051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7924       1.8233
    旅游业                             0.8151       0.3887
    科学研究事业                       0.8975       0.6770
    综合技术服务业                     0.9268       1.2780
    其他社会服务业                     0.8935       0.5700
    教育事业                           0.8373       0.4507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0250       0.474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8750       0.8298
    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                 0.8895       0.3886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北京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欧洲冠军联赛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