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家住湖南邵阳市的刘金娜高中毕业了,她没能如愿地考上大学,只能接母亲的班,到粮库当了一名工人。工作后,刘金娜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上大学。
1983年,刘金娜终于如愿地考进了一所大学的夜大英语系。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甚至主动要求干别人都不愿意干的早、晚炸油条的活儿,这样白天她就有时间学习了。
这一学就是4年。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刘金娜在外语方面的才华得以施展,她因此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并被调到当地粮食局外贸公司工作。从一名普通工人,晋升为一名专业翻译人员,她颇感幸运。
翻译工作一干就是9年。这9年里,刘金娜如鱼得水,她先后接待过美国、瑞士、丹麦、南斯拉夫等国的粮食代表团,她的英语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然而,1994年开始,刘金娜所在的粮食企业效益开始滑坡,渐渐地,外贸公司再也没有外商来了。不久,刘金娜和他的丈夫双双下岗。
下岗之后,刘金娜和丈夫卖过水果、油条,但都没赚到钱。正当他们感到茫然时,刘金娜的一位同学找到她,希望她能为自己的孩子辅导一下英语。
刘金娜答应了,孩子经过刘金娜的多次辅导,英语水平提高很快。同学又介绍了几个朋友的孩子给刘金娜做学生,他们的学习效果也都很好。而刘金娜也在教授学生外语的过程中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她想:现在的家长们特别注重对孩子外语方面的培养,自己在这方面有优势,何不办个小学生英语班呢?
说起“办班”,其实也不容易,首先要有许可证。负责发证的教委同志有理由对刘金娜提出质疑,因为她不是全日制大学毕业的。所以,这事一拖就是半年,刘金娜多次去找教委,又把自己翻译的资料拿给他们看,又在办公室现场展现自己的英语水平。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打动了教委,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许可”。接着,她又用废木料做了几套课桌椅,把自己的卧室改作教室,她的“刘金娜小学生英语班”就算开班了。
招生广告发出去之后,第一批只来了两个学生,还都是邻居的孩子。虽然人少,但刘金娜讲起课来却特别起劲,特别认真,她因才施教,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在欢笑中学会英语。渐渐地,学生人数开始不断增加,10人、20人、30人……“刘金娜小学生英语班”在当地开始有了名气……
但是,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刘金娜因为她的成人高校的毕业文凭,吃了不少的苦,还遇到了办学危机……
有一次,交学费的日子到了,一个学生家长手里攥着钱就是不交。还说,刘老师,刚才你上课的时候,来了两个人,人家说你是炸油条出身的土翻译,你教的英语是不是有一股炸油条味儿。有的家长已经把孩子领走了。人家还给指道儿,告诉家长前面有退休教授在办班。
刘金娜听了学生家长的诉说,脑袋嗡的一下涨得老大。她暗自想,我是没有人家教授资历深,但我会比他勤奋、认真。她把过去报纸采访过她的文章和英语专业毕业的文凭复印件贴在墙上,并且让家长试听她的课。就这样,家长们终于逐渐接受并认可了刘金娜的英语教学。
几年过去了,几经风雨的刘金娜,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的学生多次在全国性的大型英语比赛中获奖。学生数量也由最初办学的2人,发展为800多人,她的学校也已发展成一间集微机和外语教学为一身的综合性私立学校。2004年6月,邵阳市教育局第一次对社会力量办学进行评估,根据学校的教学质量、校风、校貌等指标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刘金娜办的学校,被评为首批社会力量办学甲等学校。她们的校舍,也从住宅小区搬到了郊区———一个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的新校舍拔地而起。刘金娜虽是学校的校长,但她仍然担任着两个班的外语教学任务,尽管她现在资产上千万,但她仍然像当初一样奔波、忙碌着……
易超波
(紫/编制)
(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