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本报记者 唐福勇
一方面是未来20年的能源面临供给与资金缺口两大瓶颈制约,另一方面因能源问题而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也与日增多。在11月26日举行的“2004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政府人士及金融界人士共同探讨了这一难题。
双重“瓶颈”约束
与会人士认为,现阶段我国能源市场需求相对旺盛,供给略显不足,市场仍处于低水平平衡。从需求来看,按照国际能源协会(IEA)的预测,2000年至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弹性系数为0.56-0.57,电力弹性系数为0.90左右。综合各方面数据,至2020年我国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对一次能源需求要达到26(乐观值)-35亿吨(悲观值)标准煤。其中,煤炭21-28亿吨;电力装机容量9-10亿千瓦;石油4.2-5.3亿吨;天然气1500-2200亿立方米。
同时,根据目前提出的我国电力、煤炭和石油产业发展规划,未来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所需资金巨大。初步估算,至2020年,能源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改资金总需求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力工业资金需求约5万亿元人民币,估算中还未考虑物价上涨因素。而世界银行能源局预测,2001-2010年中国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总计为4510-5790亿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气610亿美元,煤炭400亿美元,电力3500-4780亿美元。据国际能源署能源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1-2030年,中国能源部门需要投资23000亿美元,其中80%用于电力投资,约18400亿美元。
国家开发银行人士认为,上述巨额建设资金,将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社会募集和银行贷款三部分,按照目前各行业平均融资比例并考虑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在可预见期内,未来能源行业需要银行提供的融资要占整个行业资金总需求的40%左右。
银行业人士建议,在能源行业与国家经济需求和市场体制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的情况下,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首先要加快“走出去”步伐。根据石油天然气国内产需平衡预测,至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缺口分别达到1.3亿吨和2.4亿吨左右,天然气需求缺口分别达到100亿立方米和500亿立方米。而此缺口只能主要依赖进口解决。目前国际环境对我国利用和开发国外能源资源较为不利,今后几年,必须抓住有利机会,积极推动能源企业“走出去”,以最终实现能源行业“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战略经营目标。同时,要建立规范化的煤炭市场定价机制,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出台电煤价格联动政策等等;要打破行业壁垒,积极鼓励国内多元化资金投入到能源开发中来。
注意规避多种风险
国家开发银行人士提出,随着能源问题的显现,有四方面风险需要规避:
第一,能源行业风险。从全球能源的发展趋势看,能源市场在向开放化发展,因此对于我国可能出现的能源风险要基于市场和全球视角予以积极关注,并不断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尤其要注意能源风险始终紧密地与经济和价格波动联系在一起。
第二,我国能源市场的国际化风险。目前矿物燃料是我国利用的主要能源资源,煤炭和石油消费目前占总能源消费量的90%以上,至2020年此比例大致也在80%左右。2003年我国净进口原油8900多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30%,因而我国能源市场需要防范国际风险转嫁。建议能源企业要研究采取多样化货币结算,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防范外汇风险。
第三,伴随能源市场化的推进,能源价格与资金利率一样存在尖峰风险。从能源运输角度看,能源是一种很昂贵的产品,即便是对运输要求不高的煤炭,我国平均煤炭交货价格中运输的成本要占到一半以上。此外,运输的限制,使能源产品的流动性非常有限,因此能源价格波动性的表现要比资金价格变化还要大和复杂。为防止和缓解能源价格尖峰风险,需要建立能源市场化的价格套期形成机制。
第四,要避免单个能源项目的系统性风险。比如,一座火电厂既消耗煤炭,同时也消耗油品,大量煤炭还需要可靠的运输来保障。从规模化经营角度考虑,当前国家开工建设的能源生产项目规模比以往增大许多,相应也增大了项目经营风险和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