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贵生点评:创新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应结合起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8日 13:56 新浪财经 | |||||||||
11月28日,2004中国企业创新年会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本次年会指出,中国正迎来以“开放状态下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第三次创新浪潮,中国企业应该学会通过创新赢得高增长。 主持人:
作为新华人寿的老总,不仅在2000年引入外资股东,以先锋姿态实现资本的国际化,并且2001年提出了很著名的快鱼理论,UT斯达康和新华人寿同样都是后起的颠覆者。点评专家是吴贵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主任,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专家顾问团成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区域发展专题组组长,在国内较早创立技术管理学科方向及教学。 吴贵生: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很高兴在这里有机会和大家探讨创新问题。听了两位的发言我自己得到很多启发,我相信对大家也会有启发。 中国的企业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条件,本论坛提出了第三次创新的浪潮,这就是新机会、新挑战的一种表现,在过去的几十年,改革开放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所采取的技术战略、技术方针叫做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使很多产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我们也采用了另外一个配套的战略,以市场换技术,都是我们成功地经验,直到现在为止,可以说我们的技术方针仍然是这个范畴,但是新的挑战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公司的介入使得本土的创新可能紧紧依靠引进、消化、吸收进行创新,条件受到很大的限制。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的模式下,在一定的意义上下需要有一个相对保护的环境,让我们有时间消化。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新技术的涌入速度非常之快,我们可以没有时间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没有时间消化,把新技术又引来了,这样一来过去的方针可能需要调整,可能需要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多元化模式可能包括过去实施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这个模式,对于我们的产业技术已经有比较高的水平,和国际的竞争不是最激烈的领域,比如家电,已经有比较强的能力,钢铁,特别是普通钢材领域并不是国外和我们竞争的焦点,仍然可以采取各种战略。 第二,国外的核心技术,国内的产品开发,比如像VCD这样的产业,国产的计算机PC机这样的产业,核心技术是国外的,芯片是国外的,我们把它做成产品,产品创新。 第三,国外全套技术,我们进行生产、加工和分配。比如国外主导的大企业无一例外的都是这样的情况。所有的这些不能满足我们的希望,战略创新的重要性,我们的战略恐怕不能完全寄托在三种模式之上,必须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那就是在与狼共舞的条件下,或者与巨人同行条件下的创新,我们过去缺乏这个经验。今天两位董事长所讲的案例,给我们了一个新的启示,表明了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存在可能性,我们分析一下,吴董事长讲的是颠覆性创新,我需要对概念做一点补充或者做互补性的说明,在创新的模式上,就技术的模式来说,可以说有两类或者是只拿出两类来讲,一类叫元件创新,核心元件。核心元件体现了什么?体现了一个产品的基本面,一个产品的基本性能,比如PC机的芯片,它的水平决定了计算机的水平,这是核心元件的功能。这种创新是什么特性呢?需要很高的技术积累,对技术的要求高,要颠覆它是很困难的。另外一个特点,和市场不是直接接触的,和终端用户不是直接接触的,也可以说这是它的劣势。另外一类创新叫构架创新,也可以说是构建创新,它是利用了现成的元件重新设计一种满足需求新的快件,这个创新的特点,一个是避开了核心技术的自我开发的困难,第二,和市场紧密结合是它的优势。当然,有一个局限性,就是往往这种创新不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因此,可能受到核心技术的障碍威胁,这也就是DVD目前所面临的现状所体现的情况。 UT斯达康的例子,在我看来它的重要特点是构架创新和市场创新的结合。在众多实力非常强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进行角逐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后来者,要取得一席之地,用什么办法取得?与巨人同行的情况下,处于劣势的企业,后进的企业怎么有定位?给我们创造了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抓住市场新的需求,甚至于创造性的需求,有可能找到我们的立足之地,找到我们进攻的突破口。这个例子以及其它的很多例子都说明了这种情况,也就是我们在现阶段企业创新的技术模式很可能比较现实的是构架创新和市场创新的结合。 关董事长所介绍的领域是属于服务领域,它的创新是服务领域的创新,而创新从哪儿开始?从战略开始,从企业的最高层次开始,可以说是众多实践的共识。在一定的意义上,新华人寿的创新也是构架创新和市场创新的结合。战略创新实际上存在很多障碍,突破了这个障碍,开拓了新的市场。这是总结两位老总介绍的创新模式的看法。 对大家还有启发的,或者首先对我有启发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创新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的问题,或者是怎么处理好创新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在国际化分工的条件下,本质上创新应该是国际化的,我们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去研发所有的技术,所谓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技术都要自己开发,但是也不是把国外成熟的、成功的创新简单移植到中国来就可以成功,而是要把国际化的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移植到结合中国实际的范围。会前我请教过关董事长,在同行业当中也有的是国外的管理团队空降下来,管理我们的保险公司,但是比较新华来说,好像新华表现的更为优秀,新华是让国外的专家做顾问,自己的团队,本土的团队进行创新和操作,就有它的优势了,把本土化的特征,本土化的优势和国外的先进方法、技术、管理理念嫁接起来,就具有巨大的优势。当然,创新的成功是需要多种要素的结合,技术、资金、市场是基本的要素,把他们结合起来,结合的好就可能成功。UT斯达康没有讲具体情况,实际上它是抓住了中国市场的空隙,可能存在的机会,又有风险资金的介入,就是软银的介入,他们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国外进行二次开发的技术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结合的结合剂是什么?是信息,人脉关系造成了一种信息把这几个要素结合起来的黏和性,而真正把要素结合起来,成为实际战略行动的是什么?是企业家,是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克服障碍的能力,正像两位所介绍的,他们突破了一些重大障碍实现了创新。我们的企业应该走出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困境,那就是一旦发现有市场,企业蜂拥而入,靠简单模仿做同质产品,进行价格战,打到最后没有利润,企业没有积累不可能有创新能力,创新应该有可能去找到新的生产,也就是新的差异化模式,能够突围,突破这个陷阱。我相信第三次创新浪潮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带来新的理念,也会给中国的企业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会,能不能进行顺利地转轨是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甚至于产业的生死存亡,甚至国家经济的顺利发展。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