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的贸易优势能否转化成政治优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8日 11:00 中国经营报

    贸易大国并不一定是贸易强国

    主持人:商务部发布的《2004年秋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位超过了日本,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的第三大贸易国。请问该如何看待这些数据和我国的贸易结构?

    单忠东:这可以从两方面看,简单地说就是“有喜有忧”。

    “喜”的是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又进了一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向“贸易大国”方向发展,近1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外贸也一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这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和外贸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足为怪。

    “忧”的是,我国贸易地位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数量的变化,离“质”的变化还有相当距离。所以,要冷静地看待这一变化。我国的经济容量很大,长年的、强有力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导致贸易地位的变化。但谈到真正的竞争力我们还是不行,我们虽然排在总贸易额的第三位,但并不是说我们后面的英、法、日等国的贸易地位尤其是实力比我们差。我们还只是处于“世界工厂”的供应链低端位置,与“质”有着明显的差距。贸易顺差虽然是不断增加,但在目前水平上会形成对汇率变化的压力,对出口形成不利局面。现在相当一部分三资企业带动了我国外贸出口的增加,固定资本投资也是一半来自于外资,这体现出我国外贸和投资的脆弱性。

    沈骥如:前几年我国贸易排名还是第六,今年就一跃为世界第三,这样的增幅在世界上是惊人的,全世界都看着中国。现在要看世界经济指标,除了看北美、欧盟外,还要看东亚,而发展得最快的就是中国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例如,从去年开始日本经济回升,日本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增加了从日本的购买,中国进口了世界各国的原料和零部件,给了世界很多的商机。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明显提高了,靠的就是经济实力。

    欧盟取代日本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必然性

    主持人:今年中国外贸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可能要数欧盟取代日本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各位专家对这一变化怎样评价?

    沈骥如:过去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日本,现在欧盟上升为第一,原因有几方面。一是欧盟和中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有共同的看法,欧盟主要的国家法国、德国与我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欧良好的政治关系促进了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又把政治关系不断向前推进。二是欧盟今年5月东扩了10个成员国,人口有14.5亿,市场比过去大多了。三是欧盟对中国的技术转让也是比较积极的,不像美国和日本,实行封锁、禁运,相对的技术设备的出口也就少了。欧盟却不同,我们要买的设备它都卖给我们,这样中欧贸易就增加了,欧盟成为第一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目前外贸格局的变化是我国外贸政策调整的结果,我国的贸易结构要多元化和全方位,不能一切都盯着美国和日本,这样风险就很大。依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很可能就是东盟。

    晋升三甲的前车之鉴

    主持人: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它及时处理了外贸发展与贸易摩擦的关系,很好地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请问当时的日本有什么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刘力:当时,一方面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而另一方面日本所面临的贸易摩擦也空前加剧。根据上述新的形势,日本实行了新贸易政策。在出口方面,削减对出口的鼓励措施,实行“有节制地出口”,以避免对特定国家的出口急剧增长。在进口方面,进一步实行外汇和贸易政策自由化,简化进口手续,积极扩大进口,通过进出口的“积极均衡办法”来解决国际收支问题。以上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沈骥如:当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与外国的贸易摩擦也多了,比较著名的有美日贸易战、日欧贸易战。日本汽车当时每年卖出200万辆左右,美国受不了,后来日本和美国达成一个协议,日本把汽车厂设在美国,增加美国的就业和税收,这样就缓解了矛盾。中国出口增长这么快,贸易摩擦也很快,缓解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增加海外投资,到目的地设厂开展贸易。同时也要遵守当地的法律,不要一味地依靠外贸,越是发达地区就越是要有自己的技术实力。

    “出口至上”战略的弊端不容忽视

    主持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拥有大量的国际储备,然而外汇储备和国际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近几年来美元的贬值已使中国外汇储备受到了比较大的损失。预计明年我国外贸将保持15%左右的增幅,适当控制贸易出口比例。该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刘力:中国的外汇储备2003年已经达到了4032.51亿美元,国际储备也大大高于一般国家,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居第二位。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额一般应相当于其3个月的进口额。2003年,中国3个月的进口额为1032亿美元,考虑到进口增长,我们再扩大50%,目前中国合理的国际储备额也就在1500亿美元左右;而外汇储备额一项就超过了4000亿美元,是理论上合理规模的2.7倍,显然中国的国际储备是绝对超标的。

    另外,当贸易额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国家就要对出口额进行适当控制,并扩大进口。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将低于2004年,但仍将保持15%左右的增幅,就是这个道理。

    主持人:请问我们该如何对待进口与出口的关系问题?

    刘力:我们要摒弃“出口至上”,实行平衡发展的贸易战略。事实上,从过去的“不计成本出口”到近年来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都是由历史条件决定的。现在我们即将成为第三大贸易大国了,我们就应该告别“出口创汇”,摒弃“出口至上”,实行平衡发展的贸易战略。何况,“创汇”不仅仅“出口”一条路,外资的流入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出口至上战略的弊端不容忽视,其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导致中国贸易条件持续恶化,使中国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和包袱。所以我们要重视进口和国内市场,甚至进口比出口更重要,因为中国国内市场也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而且是被世界公认需求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内资源的短缺状况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通过有计划地扩大进口来大幅度增加中国的石油等战略资源储备,像对待出口那样重视进口和进口安全。

    贸易优势如何转变成政治优势

    主持人:既然有了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优势,我们该如何把这种优势落实到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去?

    沈骥如:要很好地理解中央的政策,做负责任的大国。这其实已经说了很久,过去提出“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将其更加具体化了,就是与周边国家要“睦邻、安邻、富邻”。现在是一个彼此投资的时代。中国到发展中国家去投资,要注意实现共赢,“西班牙烧鞋事件”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没有实行本地化经营,没有考虑他国的利益,这是我国企业“走出去”要注意的。

    刘力: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表明了中国在世界贸易和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地位优势”来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和扩大对外开放,为国内经济发展争取最有利的国际环境。首先,我们要利用“地位优势”所带来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贸易经济谈判,使国际贸易和经济规则更多地反映中国的正当利益;其次,要利用“地位优势”所带来的“定价权”,尽可能地控制进口和出口价格,改善贸易条件,确保进出口安全;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地位优势”来改善中国的国际政治环境。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贸易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欧洲冠军联赛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