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国际商报讯记者孙侃报道在国家“走出去”战略鼓励下,中国对非洲投资目前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中国将采取更多举措推动中非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
日前,商务部西亚非洲司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鼓励能够发挥其比较优势的各类企业对外投资,包括对非洲的投资。截至2004年6月底,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的中国在非投资企业已达674家,双方投资总额约15.09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约11.3亿美元。中国对非投
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投资领域。
在贸易增长的同时,中非经贸合作的途径和方式正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双边贸易、投资法律环境也日臻完善。中国已同26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并与8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据介绍,中国对非承包工程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铁路等各个领域,大项目不断增多,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并且提供了非洲国家经济建设所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帮助非洲国家提高了其经济建设的自主发展能力。截至200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非洲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287.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01.3亿美元。中方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创出了优秀的工程质量,而且降低了造价,增加了就业,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援助方面,截至2004年6月底,中国已在援款项下帮助48个非洲国家建成722个成套项目,中国企业已在21个非洲国家启动实施了57个优惠贷款项目。此外,中国还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物资和技术援助,为非洲国家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
这位负责人指出,进一步发展中非经贸关系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客观因素方面:近年来,非洲国家经济虽有一定程度增长,但仍面临资金缺乏、外债沉重、市场运作不规范、投资风险大、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等诸多困难;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非洲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其它国家商品进入该地区设置很高的技术壁垒;由于距离远,运输成本高,非洲的一些产品价格不具有竞争力,而一些中国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如原油、烟草、某些矿产品等,由于种种原因又无法满足中国的进口需求。
在主观因素方面:中国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中国一些出口到非洲市场的商品质量、售后服务依然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支付方式不灵活,不能适应非洲商人的贸易习惯做法,在贸易结汇和运输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中非双方企业之间的沟通需要加强,双方的市场、资源、投资环境以及政策、法规等信息有待进一步沟通。
这位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将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关系发展。
———采取积极措施为更多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认真落实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出口商品免关税待遇,以扩大和平衡中非双边贸易,优化中非贸易结构。中国愿在条件成熟时与非洲国家或区域组织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或做出区域贸易安排。
———非洲是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进行境外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政府将继续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简化投资手续、加强引导和服务,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赴非投资;将继续与非洲国家签署并落实“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保护双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鼓励中国金融机构在非洲设立机构,更好地为中非贸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进一步促进双边政府及工商企业界的往来,扩展信息交流的途径,积极推动双方企业界尽早成立“中国-非洲联合商会”。
———强化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开拓非洲市场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