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提升安徽省外贸出口竞争力分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 1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安徽省外贸出口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际上通称FDI,下同)在引进先进的技术,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对于出口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如何制定和调整我省利用外资政策,更好地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无疑对提升我省的外贸出口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外贸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地)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源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是“国际竞争力”概念的推广,它反映了本国(地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当于在国际市场上的产业竞争力。“外贸竞争力”概念是建立在“竞争优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波特提出)上的,而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它更强调一个国家(地区)的企业和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动态的生产力的绝对优势。在当今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的新时代里,依托高科技的新兴产业正在不断兴起,同时传统产业内部也经历着新的技术革命,要提升自身的外贸竞争力就必须通过比较优势高级化的艰难历程,在技术上、规模上、创新上建立起竞争优势。     一、我省外贸出口竞争力现状     1、外贸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我省外贸竞争力提高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表现是出口规模迅速扩大。1980-1998年19年间,我省进出口额平均每年增长22.9%(外贸业务口径)。2003年,我省出口额达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4.9%。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我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0.2%上升到2003年的0.7%,在全国的排名也相应地从全国第26位上升到第12位。与此同时,外贸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从1980年的0.48%提高到2003年的6.02%,提高5.54个百分点。     2、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优化     相对于贸易额的增加来看,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是反映我省外贸竞争力提高的更为深刻和重要的标志。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已成为我省出口商品的绝对主导。从表1可以看出“九五”时期以来,我省出口商品逐步从初级产品为主发展为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动态轨迹。目前,初级产品出口仅具有微弱的比较优势,工业制成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国际竞争的强势状态。     再从作为具有较高技术资金密集度的机电产品的出口看,近年来增长势头较为强劲,1995年机电产品出口就成为我省最大类的出口商品,2003年其出口额为8.19亿美元,在全省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达26.7%。另外,虽然我省的高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还比较弱,但其出口近年来也在不断地增长。2003年,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成5.3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2倍,成为带动我省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力。     3、科技水平低仍然是影响我省外贸竞争力提升的瓶颈     总体上看,我省外贸进出口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仍比较低。从出口结构上看,虽然工业制成品已成为我省出口产品的主导,但其中许多仍属初级加工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仅占17.3%。事实上,在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国家将出口产成品的要素密集度作为度量标准,一些出口产品虽被视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但在我省其实只发挥了劳动力的要素。以机电产品为例,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中的75%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出口来实现的,这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增值率很低,这说明我省还没有在技术密集型领域树立起竞争能力。此外,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革命及全球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使我省长期出口竞争力面临外部严峻的挑战,也凸显出了我省外贸竞争力的明显差距。因此,优化我省出口产品结构,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迫在眉睫。     二、外商直接投资在提升我省外贸竟争力中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投资形式相比具有“一揽子”的特点,表现为伴随外资流入的同时,还有技术、管理和提供就业等。回顾我省外贸的发展历程,外商直接投资在提高我省外贸竞争力方面可谓功不可没。     1、FDI在比较优势方面提升了我省的外贸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我省的直接投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截至2003年底,我省累计批准外资企业5706家,合同外资金额81.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2.03亿美元。大量外资的流入,弥补了我省建设资金的短缺,改善了资源配置状况,从而使我省已具有的劳动力优势从隐性转为显性,并在出口行业中显现出来,极大地发挥了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某种层面上提升了我省的外贸竞争力。     2、FDI对我省外贸增长的贡献     统计资料显示,我省外贸进出口增长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外国投资的贡献。1987年到2003年的17年中,我省外资企业进出口额以年均74.9%的速度递增,比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高59.8个百分点。其中外资企业出口额以年均64.6%的速度递增,也比全省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高52.9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在全省出口中的地位逐年提高(见表3),2003年,我省外资企业完成出口额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5%,外资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8.9%。2003年,我省出口额在500万美元及以上的生产型企业有53家,其中外资企业有21家,占39.6%,从排名位次变化看,外资企业的位次也明显上升。     3、FDI引入的先进技术的扩散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提升我省外贸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和深刻的影响是随着外资企业的入驻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间接技术的扩散效应,这对提升我省整体工业技术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设备投资和技术转移直接促进了我省技术的进步,我省引资较多的领域如电子、机械、化工、建筑、轻工、纺织等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以机电产品为例,机电产品出口对改善我省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外资企业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2003年,我省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89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达到23.1%。1995--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29.7%,远高于同期内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年均16.8%的增长速度。     在某些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更是处于重要地位,如工业平板玻璃行业、建筑和卫生陶瓷行业、软件、制版彩印行业等。而家电、通讯设备和器材市场的80%为外资企业所占领,外资在这些行业的进入,使这类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吸引了较多的跨国投资,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居举足轻重的地位。2000年以来,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地位继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例,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7%,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28.5%。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不断发展,不仅给我省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且也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组织体制和理念,这些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商业惯例、手段和方法对我省企业的示范作用提高了我省外贸企业的竞争力。许多外资企业采用新的技术标准或用国外品牌商标,并在产品生产中贯彻严格的质量管理是使其出口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对协作企业的技术援助和培训等也对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如有些跨国公司主动寻找培植本地供货商中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对他们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提高了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省外贸竞争力的负面影响     虽然我省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意图与我省引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总是服务于自身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这使其倾向于转移在本国已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且往往把发展中国家拉进其产业垂直分工的阶梯中,无形中使我省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之我省各地在执行引资政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我省外贸竞争力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最突出的表现为有些引进的外资质量不理想,技术水平偏低,即出现了“丢了市场却没有换回先进的技术”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资金源与技术源相对脱离     据统计,1996年--2003年间,来自港澳台的直接投资占我省实际利用外资的34.1%,但这期间,我省外贸进口额的43.9%来自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瑞士和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的投资只占我省FDI的小部分。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来自港、澳、台的FDI仍然占全省的48.8%,而来自日、美、英、法、德五国在我省的直接投资,仅在20%左右。港澳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轻型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向大陆转移的是在本地失去竞争力的轻、纺、电子项目,这些项目一般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规模普遍小、技术水平不高,这类企业目前占了我省引进FDI的大头,无疑影响了我省引进技术的质量。但是这一格局的出现也有其必然性,它由我省的省情和比较优势决定,也是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的现实选择。     2、一些合资企业中的外方仍控制了关键或主要技术     跨国公司出于对技术垄断的追求,他们不会转移最先进的技术,而只把某些低技术工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最多进行当地化的外围开发。即使是一些成熟技术,合资企业的外方也总是对中方采取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一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里,一般不设产品研发中心,而由专门的机构负责技术从总部向子公司的转移,中方一般很难获得外方的核心技术。因此,“以市场换技术”可以换来比国内先进的技术,但无法换来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更换不来核心技术,难以真正起到提升我省外贸竞争力的作用。当然,所换来技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政府及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等,但最终核心技术的掌握还必须依靠自主开发,必须有能够自主发展的能力。     3、技术扩散效果不理想     企业产品的后向关联程度是FDI技术、知识外溢效应的一条重要途径。通常后向关联程度越高,产生的知识和技术外溢的可能性也越大。但在我省的外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外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这种“两头在外”的企业主旨在利用我省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国内采购的比例不高,国产化率低,技术外溢效应是相当有限的。以机电产品为例,2003年,我省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2.22亿美元,其中出口8.19亿美元,进口14.03亿美元,机电进出口贸易逆差达5.84亿美元。此外,外商投资的行业结构也不尽合理,严重影响了技术的纵向扩散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剧了产业结构的失衡。     四、进一步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提升我省外贸竞争力     综上所述,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在提升我省的外贸竞争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其正面作用,限制其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基于这方面原因,近年来国家提出要把利用外资与扩大企业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要把引进外资工作的重点从单纯吸引国外资金为主转移到引进先进技术、引进现代化管理、引进专门人才方面来。     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弥补我省建设资金短缺方面的作用已经有所减弱,因此今后的引资工作应重点放在引进先进技术上。结合以往我省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今后我省应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在促进我省贸易发展和引进技术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发挥一定的作用,今后要着重发展国内配套产业,延长产业价值链。有关部门要加紧制定和完善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出口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     目前,我省外贸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我省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而未来的外贸竞争力必然体现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之中,充分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和努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是我省外贸发展战略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在这一过程中吸引并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无疑将是关键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