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尉
东方网评论24日发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周锦尉的文章,文章认为:
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已经连续两年处于世界第一位,今年仍然保持良好的势头。最近海外专家评价中国这方面的情况,认为成果明显,也有负面问题,利弊并存,利大于弊。
文章列举数据说明,吸引外资成果主要反映在十个方面:一是推动经济增长;二是促进资本形成;三是提高工业产值;四是提升出口规模;五是创造外汇;六是缴纳税收;七是提供就业机会;八是促进技术转移和生产率提高;九是产生外部效应;十是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
文章认为,外资对中国经济深层次贡献不容忽视,外资对中国经济最大的贡献也不在于解决了资金缺口,而在于推动制度变革和体制创新。目前中国经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制度转轨,经验证明,这光靠内生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然通过引进外资从而引进外部的改革推动力。纵观国内各行业,可以发现,外资进入越深的行业,制度建设越好,行业管理也越规范;相反,对外资限制越多、管理谨慎的行业,问题也越多。
外资对中国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这样的所有制结构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外资还加速了企业制度变迁。外资投资与国有企业嫁接后,直接切断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脐带,摆脱了许多行政干预,劳动、人事、分配、进出口经营权和投资自主权等落实到位,内资企业可以直接学习外资企业的治理制度、管理要领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还拉动了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一般而言,与内资企业相比,外商投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仅普遍较高,而且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大锅饭体制。
外商投资形成市场供给,迅速改变了短缺的市场结构,带来市场竞争和冲击。外资还推进了企业重组。创造、发展一些产业部门,弥补国内市场上的一些产业空白,改造传统产业,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
在外资对中国经济负面效应方面。作者概括了5个方面:一是价格转移问题。转移价格或者利润是跨国公司的普遍现象。对此,政府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防止。
二是技术转移问题。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动机是追求利润,技术的转移和采用,主要基于市场竞争状况。这当中有可能转移使用了落后的技术或不转移先进技术问题。
三是跨国公司存在的限制性商业措施,滥用市场垄断力量,出现一些反竞争行为。
四是引资成本过高。现在各级地方政府为了提升吸引外资的竞争力,过度给予外商优惠措施,导致大量土地浪费,投资密度不高,税收减免过多,甚至降低环境保护标准,导致引资成本过高。
五是环境污染问题。有些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竞争吸引政策的机会,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东道国,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降低环保标准。
从以上引进外资的利弊分析,说明外资是把双刃剑,我们一定要权衡其中失得,形成自己的对策。
目前世界上,引资的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的投资环境的改善,该国是否给各国合作中较好的预期。中国的发展既是中国人民的事业,也给各国发展提供机会,提供舞台,提供展示各国人才才能的空间。这种良好的趋势,我们要努力保持,并克服其中的弊端,如各地地方政府的互相“杀价”,过度降低外资进入的门槛,是中国自己吃亏了,就需要我们去改进。另外,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我们要学会运用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磋商和制定,做一些有利于我国发展的事情来。
(东方网)
《市场报》 (2004年11月26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