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隐身数年开放前夜现身 油品零售垄断难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 16:04 南方周末 | |||||||||||||
本报记者 吴传震
半个月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也和BP在北京宣布成立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 中国的成品油零售市场已经被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掌控多年,中油碧辟的出现,无疑是向水中投下的一块石头。 中国石油兑现承诺 BP得以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合资,源于它在1999年抓住的一个机会。 1999年前后,中国政府计划让大型国有企业到海外上市。在石油和能源领域,打头阵的是主要从事海上石油勘探开采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但中海油出师不利。之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上市压力骤增,于是开始寻求战略投资者。他们寻中的对象就是BP。作为当时惟一的战略投资者,BP认购了中国石油集团上市部分20%的股票,即中国石油集团全部股权的2%(中国石油集团只拿出了10%的股权到海外上市)。 为了回报BP的“保驾之功”,中国石油投桃报李,和BP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并签署了一份与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关系重大的备忘录。根据记者从BP获得的资料,在这份备忘录中涉及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内容是双方约定共同在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等地开发加油站。 在当时看来,中国石油并未因为这个约定而让出太多利益。1999年时,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上有5万多家民营加油站,中国石化的加油站则有16000多家,中国石油仅有5000多家。此外,中国石油的业务重心放在上游勘探开采上,势力范围也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在备忘录涉及的地区中国石油并无优势。 就是这份备忘录,令一直觊觎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外资石油巨头撕开了一道口子。随后上市的是中国石化,这时其他外资石油企业也学习BP充当了中国石化的战略投资者,并签署备忘录:中国石化和埃克森—美孚在广东、福建合作建立1100家加油站,和壳牌在江苏合作建立500家加油站,和BP在浙江合作建立500家加油站。 直到2000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才醒过神来,明白成品油零售才是利润最丰厚的环节,于是开始收编国内的加油站。收购时,两大巨头全力血拼,甚至出现了在广东的潮汕地区花1500万元收购一家加油站的情况,这意味着今后数十年的利润都得往里面贴。几番争夺之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分别达到30000多家和16000多家,两者相加占了中国8万家加油站的一半以上。 此时,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心态产生了变化:历尽艰辛打下来的江山,难道就非得拱手让人吗?因此,备忘录中成立合资公司一事就耽搁了下来。 但随着今年12月11日———中国政府承诺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外资成立合资公司的计划也重新回到了议事日程。 5月,总理温家宝访英期间,BP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分别签署了在广东和浙江成立成品油零售业务合资企业的合同章程。2004年9月21日,合同得到商务部批准。 与此同时,中国石化与壳牌在江苏合资的500家加油站也获得批准。8月28日,中国石化宣布,将与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海外公司共同组成福建成品油营销合资公司。埃克森—美孚也将在广东与中国石化合资成立成品油营销公司,建立合资加油站。 “我们说话算数,承诺是要兑现的。”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总经理蔺爱国说。 各怀心事 当年签署的备忘录让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不得不遵守约定,建立合资公司。但可以发现,他们的合资行为也暗含深意。 在国内石油市场上,中国石化是中国石油的传统对手。此次合资公司成立,中国石油并没有完全按照先前签署的协议内容执行,只是把范围局限于成品油销售只占全国1/10的广东省。这固然与“外资的兴趣主要是南方市场,对其他地区不感兴趣”有关,但对中国石油而言,此举自然可以收到一石数鸟之效。 掌控广东省成品油销售的是中国石化,在广东省内的5500多家加油站之中,中国石化的自营油站占了1900多家,———这还不包括挂牌加入的社会油站。而中国石油在广东省的加油站则为数寥寥。因此,中油碧辟出现在中国石油势力本来就不十分强大的广东,对中国石油影响不大,倒是对中国石化冲击极大。 另外,中国石油可以学习BP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方法。中油碧辟开设的加油站使用统一的红蓝标识,并发展如便利店、洗车等非油品业务。中油碧辟的总经理高博达表示,非油品的利润将占到整体利润的1/3。“外资的加油站经营灵活,这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龚金双说。 龚金双认为,中国石油与BP的合作,也为中国石油在海外的发展增加了一条渠道,“中国石油也可以去国外建加油站,进入中国以外的市场。”作为例证的是,今年7月底,中国石化就进入了香港成品油零售市场,两家位于湾仔与中环的加油站正式开业。 在中国石油运筹帷幄之际,BP也渐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意。 “在炼油与销售领域,进入中国的油品零售市场是BP业务中非常重要的战略目标。”BP中国总裁德开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BP隐身了数年,才得到分别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合资建500家加油站的机会,这当然满足不了它的胃口。北京异构石油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陈薇说:“当初他们始终在抱怨中方不能及时履行承诺,但同时也不愿意撤出,原因就是这块肉太肥了。” 以中国石化为例,该公司2003年成品油的批发每吨亏损2元,但零售部分的利润却达每吨272元。据资料统计表明,中国大陆成品油消费量已经居世界第三位,在未来10年内还将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 BP与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合作,可以进一步熟悉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它必然也在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 在丰厚的利润刺激下,这个市场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今年10月,极少涉足成品油销售市场的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与法国道达尔公司在北京签约,决定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建设一个200家加油站的零售网络。韩国的SK集团也成立了中国公司,计划进入下游领域。 龚金双说,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如北方工业总公司等也开始进入成品油零售业。而另一个石油巨头中海油也开始在某地建设一个200万吨的炼油厂,准备进入成品油零售终端。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北方工业总公司、中海油……它们正是BP等外资公司眼中的理想对象,因为它们有能力和动力与外资公司结伴进军中国的成品油零售市场。 而这种合作正是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最担心的。 垄断格局难以改变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要维持自己的地位,首先就是争夺加油站。11月2日,中国石化宣布向其母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收购1023座加油站,中国石化全年要斥资近80亿元人民币建成3000座加油站。据内部人士说,这是自2001年以来中国石化第二次下达收购任务。 中国石油也不甘示弱。6月28日,中国石油在广州成立中油华南销售分公司,管辖广东、福建、海南三省,此前这些地区的业务一直是由上海的中油华东销售公司管理。中油华南销售分公司将会和中国石化与中油碧辟一同竞争,收购社会加油站。 必须承认,它们有能力收编所有社会办的加油站。今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预期盈利将分别达到700亿元和1000亿元人民币,这是国有企业中为数不多的高盈利企业。 龚金双说:“洗牌是必然的。”他认为,社会加油站普遍在运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上处于下风,它们更希望采用合股的方式,参与加油站的经营。 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几年内,无论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局面如何改变,大多数加油站将依然掌控在两大公司手中。 因为,在成品油市场的供给依然掌控在两大公司手中的现状下,垄断格局一时将难以发生改变。例如,中化集团公司和道达尔公司虽然已经表示要进军产品油零售市场,但这两家公司在大连的西太平洋炼油化工公司的成品油依然归中国石油进行调拨。 “将来的格局,应该还是以两大集团为主导、其他成分为补充。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是如此,这是石油产业的特点决定的。”龚金双说。 这跟国家的成品油管理制度有关。在这种制度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掌控了全国的成品油生产和零售,从上到下,整个链条相对封闭,两家公司分别有一个成品油调配中心,统一调配全国各个炼油厂以及海外进口的成品油的分配。在目前的情况下,无论外来资本、民营资本还是两家公司的内部加油站的成品油,都必然来自它们的调配。一句话,它们牢牢地控制了源头。 即便到了2006年中国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之后,这种局面也不会有重大改变。“国家从来也没有在成品油贸易权上进行过让步,如果没有进出口贸易权,即使获得了批发权,也必须依赖两大集团才能进行批发业务。”陈薇说。 然而,别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的。陈薇认为,一些国资巨头如中海油将会很快取得零售权和批发权。“它们会对两大巨头的垄断构成真正的威胁。”陈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