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容之———国际金融报金融行业资深记者 李小刚———国际金融报地产行业资深记者
卫容之:地产公司的财务似乎没有加息的烦恼。按照他们的意思说是,“也许更能贷到钱。”事实上,不在于利息多少,而在于银行贷不贷的问题
李小刚:资质好的地产企业,仍然是银行的重要客户,而且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支持。相反,那些之前无法贷到款的发展商可能还会面临之前的困局
卫容之:利用利率杠杆来调控地产市场,其实在央行忽然加息时的确是重点考虑到了这点,根据当时透露出的消息说,“属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是加息影响的重点行业之一,而抑制房地产过热也被认为是央行加息的考虑因素之一。”
李小刚:其实关于房地产过热的讨论由来已久,因此今年年初开始的宏观调控开始对土地市场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是地产市场的价格并没有出现下降,一些地区反而出现了大幅的上涨,尽管加息不仅仅只是针对房地产行业而来的,但是房地产市场是重点关照的部分,在我看来也应该说是无庸置疑的。
卫容之:前几天在一家银行采访时,碰到几个地产公司的财务,有意思的是,他们似乎没有加息的烦恼。按照他们的意思说是,“也许更能贷到钱。”事实上,不在于利息多少,而在于银行贷不贷的问题。
李小刚:今天的研讨会上也是透露出这样的观点,许多大发展商都表示加息其实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贷款。上海最大的地产企业绿地集团在加息之后还贷到了一笔低于标准利率的贷款,我想这也说明对于资质好的地产企业,仍然是银行的重要客户,而且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支持。相反,那些之前无法贷到款的发展商可能还会面临之前的困局。
卫容之:毕竟相对于私下寻求资金需要支付的年利率在15%~20%的高利贷,银行目前5%~6%的贷款利率上限即使再拉高也是有限的。
李小刚:其实此前我已经在一个会议上也听到一个观点,就是说其实对于地产企业来说,中国的各种融资渠道都是敞开的,并没有完全堵死,这里面当然也包括银行贷款。但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地产企业却需求高利贷,主要是项目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所以说这个才是地产企业主要的障碍。
卫容之:宏观调控的时候,银行方面已经提高了对房地产行业放贷的风险把握,银行按照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办法对于房产贷款的审查将更为严格。当然房地产开发的高利润对于银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目前房地产开发金融风险转嫁给银行的现状更令人担忧。各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处在上市准备阶段,对于风险控制和不良资产比率的要求,将使得银行更为谨慎。
李小刚:这个我想不仅仅是造成了金融系统的风险,对于整个国民经济都会有一定的危险。所以有地产过热,乃至地产崩盘的论调,其实都是基于这个原因。但是上海的专家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大家都觉得从严把控是银行本身就应该遵循的原则,但是目前并没有如此严重的金融风险,总体来看还是健康的。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1月25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