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空难:专家解读“黑匣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 22:2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包头11月24日电(李云平、李振国)随着包头“11.21”空难失事飞机的两个“黑匣子”被成功找到,有关专家进一步介绍了有关“黑匣子”的详细情况。 据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王振亮介绍,空难发生以后,在现场救援进行的同时, 失事客机“黑匣子”等关键部件的搜寻工作也同时展开。但由于飞机散落件比较多
王振亮介绍,尽管24日气温降到了零下13摄氏度,但潜水员坚持破冰作业,潜入到冰冷、浑浊的湖水中,在淤泥里爬走,使用专门接收器确定其方位。最终于11时40分和12时49分,先后将专门记录驾驶舱语音和飞行数据的两个黑匣子找到,这两个黑匣子将对分析飞机失事原因起到关键作用。 据专家介绍,“黑匣子”为橙红色,正常情况下的“黑匣子”是两个长约40厘米、宽与高分别约20厘米的长方体;每个重约20公斤到30公斤。飞机一般都安装两个“黑匣子”,它们的正式名称分别是“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前者用来记录驾驶舱机组人员的言谈和各种可听到的声响,以及机务人员同地面飞行控制机构的对话等;后者则记录飞行参数,如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加速情况以及磁角等飞行数据。由于“黑匣子”记录了飞机飞行期间的详细信息资料,可再现事故发生全过程,对于飞行事故原因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黑匣子”被安装在相对而言更容易在空难中保存下来的飞机尾部,并分别带有水下信号标识器,一旦落入海中受到浸泡,会自动激活电池供电系统,在30天内不间断地向外发射频率为37.5千赫的电磁波,供搜寻者使用专门接收器确定其方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