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央行证监会联手 600亿整体解决券商原罪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 13:1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财政部、央行、证监会联手,"一条龙"解决券业危机整体方案出水     "最难熬的日子终于来了,"11月23日,某券商总裁对记者感叹,"挺过去将获重生。"     这位总裁如此感叹的背景是,日前,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及证
    据权威人士介绍,方案的大致内容是,从2005年1月1日起证券公司必须实行自营与客户账户分户管理;分户管理后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必须全部到位;如果券商无法使被其挪用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全部到位,证监会将要求券商用资本金弥补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如果在资本金全额填补后,券商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仍存在缺口,财政部将拿出600亿来补余下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而600亿资金由财政部出面向央行再贷款组成。"     据悉,这笔解决明年券商问题的600亿资金已经到帐200亿。     当然,政府出面解决券商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历史问题的前提是,这些实质上已经资不抵债(资本金已抵扣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的高风险券商及其股东全部出局。     上述券商总裁认为,财政部、央行及证监会的思路很有道理。距2006年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如果在解决券商问题上国家再拖泥带水,那么问题只会越来越大。与其国家对暴露风险的问题券商逐一买单,花费更多的资金,不如一笔解决问题--在规定时间由券商自行解决保证金问题,否则券商主体关闭,营业部托管,牌照上收。"实际上,这一措施是国家下决心加快券商变革的进程。"     伴随着该方案的出台,紧张气氛正在券业蔓延开来。     北方两家券商的大股东已开始着急地寻找买家或战略投资者,欲赶在证监会发最后"处置令"前转让其拥有的证券公司股份或进行增资扩股。     另一方面,某些资金充足的优质券商大股东也忙得不亦乐乎,"天天有人找我们谈合并,有主管单位介绍的,也有自动找上门的。"     券商们正在按照证监会的"扶优限劣"思路迅速两极分化。     投鼠"不再"忌器     11月5日是一个分水岭。     是日,央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制定并发布了《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宣布"对被处置金融机构的个人储蓄存款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合法本息全额收购"。此后,证监会对处理问题证券公司不再投鼠忌器。     此前,尽管证监会曾多次派各地证监局检查辖区内证券公司的真实情况,并内部列出动态的高风险券商名单。但由于在处理问题券商时,客户保证金无法落实而迟迟下不了重手,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一些早该处理的证券公司还在市场上继续违规、侵蚀着客户资产。     当时,央行金融稳定局对处置高风险券商提供再贷款原则上是"个案处理",并要求地方财政担保。     比如辽宁证券,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02年证监会已派检查组赶赴东北彻查辽宁证券(注册资本金1亿多),当时审计出的窟窿是约20亿。     时隔两年,今年10月,当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辽宁证券时,这一黑洞已扩张到40亿。     而中国人民银行却要为多出的20亿买单。"实际上,这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显然,国家已深刻认识到"拖一拖"、"包一包"问题的严重性,解决券商危机刻不容缓。     在国家许诺全额收购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前提下,证监会处置问题券商终于得以放开手脚。     "会里正在抓紧处理风险券商,不让券商的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而再次扩大,尽量减少国家花费的代价。"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表示。     于是,在规定时间内,系统、综合地解决券商问题的方案应运而生。     分户管理是关键     "整套方案的起步点是证监会于2004年8月30日紧急下发的《关于对证券公司结算备付金账户进行分户管理的通知》。"权威人士介绍。     《通知》规定:证券公司应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设立自营结算备付金账户和客户结算备付金账户,分别用于自营业务结算和代理业务结算;证券公司应将其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的现有席位分别指定为自营业务席位或非自营业务席位,向结算公司报送席位指定情况和自营业务使用的账户,同时抄送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机构部。     "分户"管理办法一改原先券商在登记公司的结算备付金账户较为混乱状态,使得券商无法再通过自营与客户结算备付金账户的资金流动而挪用保证金。     但由于分户规定的相关细则一直未出台,至今,大多数券商还未分户。     据悉,下周证监会将组织相关部门讨论《通知》的细则,并要求自2005年1月1日起,券商真正实施分户管理。     按照证监会有关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券商向证监会上报的日报表中必须清楚地列出自营、委托理财与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并且严格分开。     事实上,在证监会三令五申地要求下,大多数券商不敢随意挪用客户资金,但却对历史留下的问题遮遮掩掩。     据悉,某家大型券商在数次证监会要求"讲真话,给机会"的自查时,总是对问题秘而不宣,日前却被查出有30亿的黑洞。     "证监会力推分户管理,其目的在分户管理与保证金独立存管制度双管齐下,券商有多少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缺口自然显山落水。"上海证券研究人员表示。     据记者了解,证监会在调查券商到底有多少保证金缺口上,是上了"双保险"。     今年9月,证监会机构部与各地证监局曾联合下发《关于摸清证券公司底数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每家券商高度重视自查工作,对数据准确性严格把关,详细披露当前的财务状况、存在的风险、违法违规情况与历史遗留问题,并珍惜自纠机会,不得故意隐瞒。     此后,10月8日,各地证监局亲自对综合类券商进行检查,并逐一找每家券商总裁谈话。     "已经检查了两遍,证监会对券商的保证金缺口基本有数,测算下来,在券商用资本金补保证金后的缺口余额,大致在600亿左右。"上述权威人士说。     力促分化     "2005年1月1日起,通过分户管理查清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之后,证监会会给时间与机会让券商自救,譬如抛售自营股票、向大股东借钱或由第三方解决。"知情人士说。     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券商找不到好办法,证监会会用行政命令要求券商用其资本金(股本)冲抵客户保证金缺口。     这样券业将可能呈现分化局面。     首先,争取评上创新试点的证券公司一定是满足"无挪用保证金且独立存管"指标,这批优质券商将充分享受"券商发债、发短期融资券、股票质押贷款、集合受托理财"的乐趣,并进一步成为券业队伍中的强者。     其次,动用全额资本金仍旧出现保证金缺口的券商即那些高危券商,国家将出面收拾残局。在动用央行再贷款填补保证金缺口后,法律上,券商已没有资本金,于是被处置券商的营业部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或其他机构托管,主体资格关闭清产核算,而牌照上收。     还有,对于那些在动用部分资本金后可以完全补上保证金缺口的证券公司,可以继续生存。而证监会对待处于优与劣之间的中间层态度,是以市场手段力促自动分化。     "对于资本金不实的券商,如果其能够不违规地维持正常运营,证监会不会强行要求其关闭。如果其股东愿意补充资本金或市场上有投资者愿意对它增资扩股,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申银万国人士分析。     但现实情况是,严重缺少资本金的券商会遇上棘手的企业流动性问题,譬如只剩下1000万资本金如何正常运营?市场选择的结果是,要么有机构兼并以获重生,要么坐以待毙,等待下批被处置。     "这就逐渐形成优质、较好、关注及劣质四类券商,基本实现了证监会原先设置的A、B、C、D分类监管的目标。"国泰君安人士如此解读整套方案的操作手法。     2003年,曾有专家提出"希望国家出钱补齐证券公司的不实资本金"以救券商,但以补充资本金而救的方式并不能解决券商挪用客户资产的问题,券商的道德风险依然存在。显然,现在由国家主导、券商自救、市场配合的系统整治方式,才能彻底解决危机。     合并大潮在即     "这一鞭子下去,那些为求自保,尤其是处于中间层的券商,跑得会比马还快,纷纷找战略投资者或情况较好的券商收购自己。"某券商总裁告诉记者,最近他天天接待希望卖掉股份或增资扩股的券商股东。     "现在卖还可以拿回些钱,避免到时候资不抵债破产或者因资本金严重缺失而无法正常运营,竹篮打水一场空。"业内人士认为。     事实上,这一系统地整治券业的思路将促进证券公司合并浪潮的提速。     此前,尽管有证监会内部人士曾表态,目前136家证券公司最终保留70-80家牌照左右才合理。这意味着每两家证券公司中会有一家被吞并或破产,资本市场将消失近一半左右的证券公司牌照。但是,100多家证券公司间的合并重组并不踊跃。     "其原因是,从前证监会查归查,证券公司挪归挪,在不会危及生存的前提下,他们根本没有动力与第三方谈合并,结果问题仍没解决。"     但在三部门制订该方案后不久,券商合并潮却开始暗流汹涌。     一些有问题但不致命的券商的大股东在面临失去牌照的时候,会拼命找钱填补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     "这是一件好事情,如果原计划要国家补钱的券商最终能够快马加鞭地自救,实际上是帮助国家少用钱,没准用不了600亿。"国泰君安人士评价这一政策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