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调查显示:特色农业成为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重要方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 11: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在前几年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河南大部分地区并没有以牺牲粮食为代价,而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使特色农业成为河南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就此问题,近日河南省农调队与方城县、博爱县进行了联合专题调研。

    一、两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一)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方城县围绕强力打造全省烟椒强县、小杂果大县、种草养畜示范县和以裕丹参为主的中草药基地县,特色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底全县烟、椒、果、药、菜等特色产业总面积已达到70多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近一半。其中以桃、柿为主的林果业面积已达到14.7万亩;小辣椒面积达到21.2万亩;瓜菜种植面积21.3万亩;以裕丹参为主的中药材达到3万亩;发展牧草3.27万亩;烟叶种植面积7.7万亩;加上其它特色农业如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近50%。

    博爱县已形成了张茹集乡鲜桃园区、界沟乡葡萄园区、寨豁乡小杂果基地、孝敬镇万亩蔬菜生产基地等四大特色农业区,初步形成了以蔬菜、鲜果、葡萄、小杂果等为主导产品的特色农业体系,并按照标准化生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要求,形成了特色产业和产品优势,取得了规模效益。截止2004年6月界沟乡葡萄栽培面积已达1.15万亩,总产量达1.2万吨,已成为界沟乡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张茹集乡无公害鲜桃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形成了远近闻名万亩无公害鲜桃基地。2003年3月被焦作市命名为特色农业乡镇,2003年8月完成省级无公害鲜桃基地认证。全乡鲜桃上市时间从5月下旬到10月上旬,长达5个月。这两大系列品种最高亩产量达4000公斤,效益最高达4500元,仅鲜桃全乡总收入1800万元,占全乡农业产值的21%。博爱县蔬菜主要在孝敬镇,该镇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蔬菜生产专业镇,是焦作高新农业示范园区所在地,总耕地面积3.7万亩(含滩地0.9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现有日光温室2200座。2003年,全镇蔬菜、食用菌二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05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88%以上。

    (二)科技水平推动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方城县以科技为先导,始终将良种、适用技术贯穿产业培育全过程。一是烟、椒、果、药、菜等特色产品良种普及成效明显,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二是模式化栽培取得新进展。在林果区,统一推行果/药、果/草、果/椒间作技术,推广果树保护地栽培2万多亩,提高了林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亩效益。三是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烟叶和小辣椒推广了平衡施肥技术,烟叶漂浮育苗和营养钵育苗达到5万亩,建设国际型优质烟叶示范区9000亩。

    博爱县先后与河南农大、省农科院等十几家科研院所、重点院校建立了横向联系,得到了技术支持,为全面推广标准化、模式化种植和无公害生态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仅2003年一年,就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137个(项)。其中,“猪――沼――莲――鱼――菜”五位一体、温棚种植生态模式,平均亩效益达1.6万元,最高效益可达2.5万元,较原有温室蔬菜效益提高了30%,农户每棚每年节约肥料、农药、生活用煤等费用800元。

    (三)特色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竞争力不断增强

    几年来,方城县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产品,传统与特色并重,规模与品牌共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初呈端倪,涌现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名牌产品,并且都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一定的优势和潜力,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2003年烟叶被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确定为优质烟原料基地,烟叶生产在全市综合评比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方城金叶”深受市场的青睐。方娇“牌小辣椒和”裕丹神“牌裕丹参在国家商标局注册。方城小辣椒品质超过国家一级标准,产品经转口畅销美、日、韩等十多个国家和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享有”方城辣椒甲天下,质优味美誉南国“的美称,每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云集,全县每天都有3000余辆机动车,5000多人参与小辣椒的购销行动,繁荣了当地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丹参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同时,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认证。认证”博望坡“牌无公害蔬菜远销武汉、北京、西安等大城市,经济效益良好。

    博爱县柏山镇贵屯村林果大户郜希利投资40万元创办了50亩生态果园,被省农业厅经作站列为黄河以北新品种示范基地,他引进的”果树―――韭菜“套种模式,仅韭菜一项每年亩效益可达5000元,这一套种模式很快得到了推广。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博爱县在”公司+农户“、”集团+农户“、”公司+基地“模式的推动下,鑫达食品有限公司、焦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界沟乡农业开发公司等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农村经营能人自办服务实体为补充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龙头企业群体迅速成长,并覆盖了博爱县的各个农业产业区域,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机制。在”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产业化的链条被拉长,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大大加快。目前,博爱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0家,年销售总收入达2亿元,带动农户2万户,该县75%的农产品实现了就地转化增值,平均增值率在45%以上。

    方城县围绕主导特色农业的建设,健全和完善一批销售服务网络和加工龙头企业。止2003年底,全县涌现出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年交易额超1亿元的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36个,其中加工企业26个,专业销售市场10个。全县共有成员数量在100户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8个,共带动农户16.7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70%。这些产业化龙头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连市场,下连千家万户,将分散的小农生产整合为强有力的生产销售组织,在全县发展订单生产面积26万亩,组织各类农产品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

    二、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在栽培方面,经营管理粗放,效益不高,质量欠佳

    特色农业重种轻管是农民的普遍心态,目前,两县特色农业生产大多是以户为单位的分散栽培方式,集中成片统一管理的大型现代化园区没有,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不健全,新技术没有得到充分推广与应用,大多数农户靠的是传统经验,栽培技术水平较低;在成熟季节,各家各户采取”三轮车十自由市场“的流通方式,造成无序竞争,互相压价。基层领导往往抓生产多、抓流通少;抓项目多,抓效益少;抓计划多、抓服务少的”三多三少“现象,服务农民的意识跟不上,再加上农民的小农意识没有完全消除,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农业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标准化规模较小、程度较低

    目前博爱县只有四个乡镇进行无公害生产,取得了省级认可。其他9个乡镇刚刚起步,且还没有制定具体的博爱县特色农业产品技术操作规程和特色农业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距真正的标准化还有一定差距。另外部分农民对标准化科学生产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有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毒农药。

    (三)缺乏信息引导和市场服务,生产存在盲目性

    一是许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开发只随季节转,不跟市场走,缺乏信息引导和市场观念,出现清一色的单一产品。二是农副产品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服务不到位。表现在各级政府和农业服务等部门围绕农副产品销售缺乏信息引导,缺乏销售服务,同时缺乏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农业生产难以上规模上档次,农业产业化进程举步维艰。如大棚蔬菜是一个技术含量要求高的种植业,但根据对方城县博望、城关30户的调查,70%的农户反映,他们仍以传统的耕作为主,新技术学不到或学不会,老技术又不管用,同时缺乏正确的市场信息来源渠道,不能及时了解外地市场的行情和销售信息,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和蔬菜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特色农业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一是坚持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特色农业的发展,要坚持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区域生产优势。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土地资源为主,扬长避短,培育适合本地种植特色产品。四是坚持保护农业生产资源和环境的原则。五是坚持农业产业化的原则,区域特色农业结构调整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质量意识,提高特色农业产品的质量

    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抓好标准化生产试点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全省特色农业发展,大力推广无公害特色农业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儿益,增强特色农业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还应加强特色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应加快筹建各地特色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鼓励和扶持特色农业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特色农业产品经营销售场所建设,建立特色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点,开展特色农业产品质量检测。

    (三)农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当加强引导

    一个产业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行政干预和引导。首先,政府应在引导和服务上下功夫,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对本地的结构调整调什么、怎么调做到心中有数,拿出”点子“,供农民在结构调整中选择。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制订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搞好宏观调控、产业导向、区域规划、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和财政的支持等,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进行。再次要站在大市场、大流通的高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组织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放式的信息网络,使之成为市场经济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及时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供求信息,为分散的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调整农业结构必须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

    调整农业结构不能只在面积增减上做文章,也不能一阵风,一个模式。而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在突出地方特色上下功夫,打好优势仗,走好特色路,避免结构趋同性。从乡镇村区域范围和基层微观经济单位讲,要坚持专业化,特色化,突出发展重点,农业结构的调整,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各种优势,通过扬长避短,从优去劣,确定当地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以优势为立足点制定新产品、新产业发展重点。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河南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巨能钙被检出含双氧水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