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4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 正文
 

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 09:36 新浪财经

  11月20日-21日,2004中国国际金融论坛暨世界证券市场峰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以下为会议实录:

  时间:2004年11月20日上午

  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七楼明珠厅

  开幕式致辞:

  冯国勤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冯国勤: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等几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04年金融国际论坛在此隆重的举行,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来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上海要建立成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四个中心的核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始终把金融放在有限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金融水平得到的很大的提高。一是金融市场体系不断的完善,资金的集聚明显的增强。一个涵盖证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市场的全国性的金融体系已经在上海初步形成。二是金融开发力度逐步的加大,上海已经成为我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市。到今年6月底,上海共有金融机构459家,其中金融机构是94家,已经基本形成了银行和非银行、中资和外资融资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金融监管和金融的防范能力逐步的加强。金融的环境进一步的优化,各类金融企业运作更加的规范,运作更加的稳健。关系长远发展的信息建设得到的加强,信息社会体系建设也初见成效,下一步我国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继续推进我们金融中心的建设,一方面我们推进我们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另一方面,我们将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经验,积极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像上海进军。

  上海建设金融中心需要不断的需要和借鉴国内国际的先进经验,这次的论坛集聚了国内的国外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将对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将借此机会,充分吸收成果,积极推及我们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最后我预祝本次的论坛能够完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 王锦珍

  王锦珍:各位大家上午好,对国际金融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非常的高兴,首先我代表国际商会国家委员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得祝贺。

  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健的发展,国内的生产总值由1978到现在年均增长达9.4%,今年前三个季度,比去年增长9.5%,进出口总额由206亿到现在的8532亿,超过GDP的8个百分点,今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增长超过30%左右。进出口总额排名第三。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去年已经超过美国达到535亿美元。去年吸引外资已经超过了全年的综合。今年将超过600亿美元。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金融行业的改革分不开。中国金融创新日新月异。

  虽然中国金融改革的创新的时间不长,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中中国人民银行的或长就给我们做进一步的介绍。

  在发展的面前,我们认识,随着2006年的到来,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的改革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世界上重要的民间机构,总部在巴黎,是经济和法律的领域里面,以有效的活动促进国际的发展。制定国际金融领域的规则,并向全世界发展,创造一个自由企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环境。并向全世界推广服务。

  近几年来,我们参与国际商会的相关的工作,研究银行业的规则,就国际银行业务的政策管理方法向有关的主管部门。作为代表已经成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和合作的平台之一,不仅现在向中国的银行促进国际市场的融资,和中外银行的合作,国际商会,国家委员会将继续做出我们的努力,也希望我们的商界的朋友给我们主持。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上海证券报社长 严文斌

  严文斌:各位领导大家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天2004年,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隆重在上海召开,来自海内外的经济、金融、与证券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和领导,齐聚这盛会,相信对中国的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必将是极大的推动。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以及趋势令全世界关注。在宏观调控仍处在非常关键阶段的大背景下,伴随中央对金融业的发展从未有的改革决心和力度,伴随国务院的稳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若干意见的推出,中国金融业已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无论是金融体系加快创新,还是一些优秀的企业借助金融市场,加速实现高承承成长的机遇,正是这个重要的时刻,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实时挣开,解决一系列的深层次的问题,寻求和推进金融证券业的更好的发展的有效途径。帮助高成长企业拓展新的融资渠道,意义非常重大。

  作为国内财经领域的主流媒体,上海证券报社有幸和21世纪经济报道担任媒体主办,为海内外的人士提供信息相互交流,观点相互碰撞的广阔的平台。

  各位嘉宾,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成熟,内地的市场还很年轻,一批优秀的企业对晋升国际舞台的实力要还提升,对报道金融、经济的财经媒体,我们愿意与在座的各位嘉宾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创新,为推动更多的企业做大做强作出积极推动。是我们媒体的责任。预祝大会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报告会

  (金融发展与金融治理结构及风险管理,证券业创新发展)

  吴晓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题目:加强金融法制建设,防范制度性金融风险

  吴晓灵:谢谢主持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国际金融论坛,我想借这样的一个机会,谈一下中国金融的法制问题。也可能这个题目对于海外的从业人员来说太基本了,也可能一回讲的一些法律的关系在国际市场上是公认的,而且是非常的基本的,但是在中国金融发展的过程当中,确实存在着很多不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不解决,对金融稳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损害。因此我借这个论坛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明确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法律关系。明确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法律关系是金融活动有序展开的基础。但是,多年来,由于金融法律法规和我们的金融宣传当中鲜明的揭示金融产品的法律关系做的不够,因而埋下了一些金融风险隐患,金融产品的法律关系分为三类。

  一是股权全法律关系的金融产品。比如说股票。第二是以债券法律的关系。比如我们的资金借贷等等。第三个委托法律的服务关系。应该说这三类是最基础的,但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当中,对于股票的法律关系老百姓已经是非常的认可了,谁炒股票也不会找政府,但是对于债券关系和委托关系,我想我们的法律和我们从业的人员和社会的大众,对这些问题区分的并不是很清楚。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最近在处置金融风险,对个人债务的一些调整,其中就有一些是委托类的,信托类的产品。对于这些产品的国家的一些政策很多人不理解,因而我想我们清楚地明确地分清楚债券类的产品和委托类产品的法律的关系是非常的重要的

  以往我们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带来的一些隐患,我想它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人投资人在债券法律关系的金融产品当中,不愿意承担风险。按理说,既然是债券的关系,承担风险应该是被投资人说任何的,但是我们在商业银行法当中,规定,当商业银行如果清盘的时候,首先有银行资产,优先清偿个人储蓄存款,我们在金融机构的撤销条例当中,要用公司的财产优先清偿个人的存款。我们从98年到现在,在处置金融机构风险的过程当中,政府一直对个人的存款全额进行了偿付,给投资人留下了一种错觉,认为他的存款理应得到保护。

  第二由于历史的原因,信托投资公司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把信托类的产品作为银行的存款在经营。因而,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之内,我们机构的从业人员我们的大众没有树立委托理财、信托理财的真正的法律关系是什么。在这个本来证券投资基金应该是最典型的信托类的产品,由于信托投资公司在早期的经营当中没有区分信托存款和银行存款的区别,引出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在立法的时候担心再次出现错误和混乱,也由于我们对证券和银行业的区分没有取得社会的共识,因此我们并没有允许经营信托产品的公司直接发起基金产品。只允许他设立一个对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才能够从事基金的业务,这样使得信托投资公司失去了一块向社会发行基金的来进行信托的一个渠道。他自己本身不能办但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来办。

  正因为有证券投资法的存在,人民银行在制定信托投资公司的资金管理业务的时候,不能开公务基金的道路,只能开私人基金的道路。现在是银监会来管,信托投资公司在进行资金信托的时候,最多的合同是200份,合同的限定实际上就是把他限制在私募的范围内,把投资人限定在有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身上。在中国现在社会大众对这个认识不太清楚的情况下,信托投资公司要想私募的方式来拓展业务空间,应该说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使信托投资公司的地位非常的尴尬。现在很多的公司都在做他们的私募基金的时候做的都不太规范。

  第三点,就是,我们有一些金融机构,他自己对存款类的金融产品和委托类的金融产品概念不是很清楚,对于委托类的产品深他人的财产绝对不能挪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普遍的存在金融机构挪用客户资产的现象,这个也是我们金融风险的所在。

  第四就是有一些金融机构他们自己知道委托产品和债券类产品的区别,也许是为了弥补一些亏损,有意地误导公众把委托类的产品说成债券类的产品进行违规的活动。

  正是因为我们从法律上观念上做业务的过程当中没有正确的区分关系,因而对我们金融的机构的经营埋下了隐患。如果让我们的金融业稳健的发展,要明确法律的关系,这个关系一旦确定了以后,在制定法规的时候不能够以哪一类机构立统一的制度。比如委托和信托的产品,现在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做,当然没有公募的权利银行在做委托理财按理说,三类机构都应遵守统一的法规。

  我们只有明确了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法律的关系,而且平等地对待这个业务,他们所有的机构都应该用统一的原则来做这个产品,而且对这个产品实行功能的监管,这样才可以保持良好的秩序。

  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平等地保护各类产权,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维护金融秩序。处罚是维护法规实施的保证。一个法规一个制度要想得到实施必须有处罚,如果在金融秩序非常混乱的时候一定要重罚才可以确立起规则和秩序,但是我们在这个方面做的也有缺陷。

  首先第一就是我们过去在《宪法》当中主要是保护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而我们在很多的刑法的处罚条款当中,对共有财产的保护和条文比较的明确,而且对处罚侵犯共有财产的人员也比较的严厉。但是去年我们3月的时候也提出保护私人的财产,但是还不是很明确,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提出了保护我们公民的合法的财产,也应该对于侵犯公民财产的行为作出明确的处罚条款。我们看一下,在金融界有一些挪用私人资产的方面,没有一个行为是进行打击的,证券法提出来,如果证券机构挪用了私人的资金,就有185条当中来处罚。如果挪用了客户的资金要用刑法的272来处罚。如果是挪用了单位的资金或是客户的资金,就触犯了刑律,高院也做的一些明确的规定。现在的很多的金融机构,对于债券类的工具和委托类的工具的法律上的制度不是很强,他们把客户的资金作为自己的资金来用。把客户的资金用在金融业务的上面,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我们的刑法当中得不到有效的打击,如果没有有效的打击,想有效地保护私人的财产是做不到的。因而我们在修订《刑法》的时候应该占在平等的保护所有的各类财产的角度上来打击各类犯罪。

  第三个问题,我想讲一下,要制定良好的市场退出机制,维护金融机构稳健运行。我想在这里面有三个观点。

  第一没有金融退出机制,就类累计金融风险,应该说很多的金融机构他的经营不善造成了亏损,有的在违规经营,当局是知道,但是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制度让他们退出或是重组,因而,监管当局不敢严厉地监管金融机构。从98年以后,开始让金融机构退出,通过行政的手段来关闭金融机构应该是为严肃的监管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涉及面太大,不能一下子做下来。特别是对于个人债务怎么样妥善的处理,才可以既严肃社会秩序,又维护社会的稳定,这个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我们的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当中,国家包一切已经习惯了。让他来承担风险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个人金融政策的对付成了我们金融机构能不能够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应该说,前一个阶段,从98年开始关闭金融机构,一直到上个月,就是这个月的4号公布了四部委对于个人债务的收购政策,已经有了一个比较规范的做法。这个为严肃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供了比较好的政策条件。这个是第一个。

  第二,要想让金融机构稳健的运行,还必须有一部好的破产法引导企业稳健的经营。

  《破产法》要维护社会的基础,一部好的法既能够维护债权人,又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可以有和解、重组和清盘,这样对有效地利用社会的资源非常的有好处。为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为了给现有的经营的企业以经营的压力,让他们非常负责任地经营,我们的破产条件不一定太严格,在这个问题上,破产法正在考虑是立一个严格的条件还是宽松的条件,严格的说一个企业不能够支付到期债务,第二还要支部抵债,如果说一个企业不能够偿付债务就要进入破产的程序。有人担心,宽松的破产条件来说的话对社会不稳定严格的时候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的损失,来利用社会资源,因而,一个比较宽松的破产条件有利于督促企业稳健经营。有利于有效地利用社会的资源。这个是我想讲的一个观点。

  还有一个争论是破产法要不要保护职工的权益。二审通过的草案当中,把劳动债券,就是企业欠职工的一些补偿费用等等列入了担保权之前,这个是作为保护职工的特别表现提出来的。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当中,不同的法律应该执行不同的功能,职工的权利应该通过劳动法、社会保障法来体现,破产法只保护信用基础的责任。如果说把劳动债权列入担保部之前,担保已经是债权的最后的保障,如果这个最后的保障都得不到保护的话,就没有诚信了。应该说发展是硬道理,应该让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来保障职工的权益,让破产法来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不同的法律执行不同的功能。

  另外从金融业来说,如果我们的担保的债权都得不到保障,那么金融资产最后的质量会恶化的,而且是一个企业因为按时发工资,按时缴纳社会保障,是企业的应尽的业义务,如果这个结果让债权人来承担,也是对法律的一个宽容,会纵容社会上侵犯职工的行为,会损害很大职工的利益,也会影响金融业的质量。如果它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也会侵犯了公众的利益。

  从这两点出发,我们认为,在修订中国的市场经济有一个好的破产法,这两点应该有额外的关注。

  第三我们要有一个有限赔付的机制。很多的公司在金融退出的时候,公众的利益的保护是非常的重要的。因此,建立一个有限赔付的制度,还有就是对金融机构在他日常经营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不良的倾向或是亏损的时候,及时严厉地提出矫正的措施,这些有利于金融机构的长治久安。我想如果我们要想发展金融业,个别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外在的法律环境,一个金融机构是难以来对抗这个环境对他的影响的。因而建立一个法制的环境让我们的金融机构稳健的经营是我们金融业的发展的治本之道。我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国洪

  题目:打造浦东国际金融中心高地

  张国洪: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感谢今天论坛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在这里介绍浦东金融业发展的情况。

  大家知道,14年之前,我们国家宣布了浦东开发的战略,在这个战略当中,浦东先后成立了四个开发区,这也是外高桥、金桥、张江、和我们陆家嘴的金融贸易区。我们非常容幸地说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成立了很多的保税区等等,然后作为一个金融贸易区来说,作为国家的开开发区来说只有一个,也就是我们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14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陆家嘴以及浦东的金融业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在今天我想从三个方面做介绍。

  第一浦东正向国际金融建设的核心目标迈进。刚才也提到,上海把四个核心的金融作为先行的战略,14年来,浦东在小陆家嘴地区累计投资了130亿的市政投资,使这个地区的交通基础、市政环境、功能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从而金融结构在这里有所影响。14年前是少量的工业和大量的老居住区,现在已经有所改变了。

  第一,金融机构持续聚集,到04年的9月底,浦东新区已经有161家金融机构入主,其中中资金融机构87家,外资金融机构74家总共的金融机构达到31家,总部的外资银行有4家,在浦东的外资银行资本金占全市的比重已经上升到80%。同时,浦东还集聚了10多家重量级的业务通讯。

  第二,金融要务市场出局规模。推动集聚了期货、钻石、产权到7家。我们03年的时候金额占了全国的87%,已经成为全国第四大金融中心。期货交易的总量也超过全国的60%,不仅在全国,在全球也有一定的影响。去年的交易的总量铜的交易总量已经占了世界的1/3。已经是排名世界第二的大市场。成为世界三个伦敦、纽约、现在是上海,铜的大市场。

  在期货的交易市场当中,今年7、8月份,我们刚刚开始不久的燃料油期货的交易平均日交易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达到每天76万192吨的规模。

  第三,金融业国际化程度不断的加剧。浦东目前有151家外资银行,其中38家获得经营人民币的业务,24家被确定为中国业务的总行,可以向中国的企业提供人民币的业务。银行的机构的数量占了全国的30%,小陆家嘴地区集聚的总额已经脱过2100亿,占全国外资银行的比重56%。成为亚太地区新型的资本聚居地之一。

  第四,金融的信息建设稳步推进。与小陆家嘴呼应的是张江园区和外高桥,在那里已经开始建设银行卡的园区。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备份处理中心。张江地区已经有八家金进入,外高桥也已经有两家进入。从而形成了我们国家所少有的浦东地区金融机构信息卡、银行卡和信息处理备份中心的产业链,三者的集中地。可以说,经过14年的发展,浦东正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这个是我介绍的第一个情况。

  第二个是浦东的金融发展也面临机遇和挑战。我们确立了五年打基础,十年建框架的基础,到10年初步建成体系,到2020年建成亚太的中心。作为浦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达到这个目标,浦东还有很大的挑战。上海的浦西和浦东,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广阔而快速地发展当中,有着雄厚的基础,相对成熟地市场环境,都成为浦东金融业发展为它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从今天来看,我们在金融业的发展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差距和国际金融业的中心地区来讲还存在很多的差距。我们吴晓灵行长从法律的角度已经说了,但是我们离国际金融中心的距离还不够,离亚太金融中心存在很大的差距。浦东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经营业务的创新还不够,浦东的金融产品的质量有待提高。

  我们相信,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在我们中央金融机构的支持推动下,我们浦东作为国家级的金融贸易区一定可以建成。

  三,浦东将采取积极的措施,打造我们的核心金融区,未来几年是我们上海推进国际金融建设的关键时刻,是2010年世博会实施的启动和阶段。浦东的金融业也面临我们全面的入市和开放的战略机遇。按照我们十六大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的方面继续走到全国前列的要求,按照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部署,以优化金融服务为基础,增强金融市场的规模,提供金融产品的层次,构筑金融服务的平台。形成金融人才优势,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首先是建设金融创新,作为加快金融业的发展的手段,继续先行先是,走创新之路,我们要继续发挥我们的主观,在中央的支持下大力在这方面制度和创新方面走在前面。在过去的14年大家知道,我们是在中央的支持下聚集的。因此,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浦东也继续发挥我们的能动性,在国家金融机构的领导下,继续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前面。

  二,推动国际金融市场,逐步的像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开展金融业务。加强金融机构的国际合作,争取把浦东建设成为金融国际化的先行区。浦东也将在金融内地合作方面,特别是浦东将推动多层次的合作,开展跨区域的服务,与长三角走的合作方面伐发挥我们的作用。

  第三提高政府的服务功能,浦东新区将按小政府大市场的思路,按照国际惯例,强化金融服务的意识,提升金融服务的功能,不断改善金融区域的交通功能和深化小陆家嘴的规划,扩展金融用地规模,积极推进诚信体系的建设,扶持金融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在培育金融环境的同时,我们还将尽快完善金融人士的生活环境。营造金融文化氛围,降低金融的运行成本,为此,浦东新区已经推出了一些举措。我们已经成立了浦东新区的金融服务办公室。

  今天我们金融服务办公室也在位协办的单位。并且正在研究促进浦东金融业发展的一系列的政策。

  各位来宾,上海曾经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股市曾经是亚洲最大,最有流动性和最具有国际化的市场,上海和聚集了中国或海外的金融人才,我们相信,在中央和上海市的领导下,在金融业的大力支持下,浦东一定能够建成金融中心的功能和新区。谢谢各位。

  香港投资推广署华东地区负责人陈行健

  题目:香港金融服务业–內地企业走向国际的平台

  陈行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代表香港政府推广署参加这次会议,我们对香港专门做投资的部门,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香港的金融体系和优势,而且谈一下它如何协助内地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很多人知道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一个经济体系,多年以来,很多的组织和机构都在香港。香港在贸易政策,货币政策,资金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外国投资产权、商业的法律的成熟的程度都得到了很高的平分。我想这一点,香港是可以为祖国提供一些服务以及我们的经验的。

  跟着亚太地区的一些领域比较,我们的一些条件是非常的优越的。我们知道我们是金融的中心,也是贸易的中心,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建设,这些建设更重要的是在软件方面,它的法律体系,机构的运作等等完善的一个环境、框架,而且我们有各式各样的服务人才。特别是金融服务人才,而且也是沟通中外金融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我们也说香港具备了大量的既懂得国际市场规律的人才,也有一些人才也非常的了解国家的情况法规,这批人才我相信会为国家的发展和香港的发展和两地的互动带来很重要的帮助。

  在金融业的发展方面,截止到今年的3月底,已经有37个国家的外资银行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里面已经有75家在香港有完整的服务机构,香港的银行都是他们亚太地区的智慧中心,很多也是为内地的发展服务的。

  从这些方面我们在亚洲排名第二。市场的总值达到4800多万美元。占很大的比重。我想除了金融以外,香港也是吸引外资的一个主要的地方。根据联合国的一些统计,我们在去年尽管有非典的影响我们还是有很多的外资来香港建立业务,我想加起来都是对外资非常非常有吸引力的地区。目前在香港设立跨国公司、亚太总部的公司企业大概有3600多家,我们相信,随着内地跟香港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的安排,我们相信,也可以更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建立总部,而且这些总部我们相信绝不仅仅是为香港的繁荣做贡献,也为香港和内地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动力跟资金。

  而且这一批的企业其实也不光是海外的企业,而且有200多的内地的企业的总部,也可以说为内地的企业建立本身我们祖国的跨国企业打造我们的品牌、打造我们在海外市场的管理、销售、融资、贸易的能力作出了贡献。所以作为政府的代表我们非常的重视服务内地的企业,也欢迎内地的企业家给我们多沟通多联系。

  作为CEPA,货品的贸易和服务的方面有很多的空间,我们最近又落实了第二CEPA的合作,从明年的1月开始,有1000多种的产品在香港进行加工,以免税的条件进入内地市场。还有各式各样的服务业的机构企业可以以各种宽松的条件到内地来服务。这个结合内地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的帮助。

  刚才谈过,香港的金融市场也是内地企业集聚的中心,应该来说在境外市场上市的内地企业来说超过90%都是选择在香港,这个里面有很多的文化上、合作上的优势,还有我们香港有大批的人才可以给内地的企业服务。到现在有270多家的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从93年开始,过去11年,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以来,我们的市场也为内地的企业筹集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这些资金为内地的企业发展带来很重要的帮助。市场总值将近2000亿美元,这个比重占香港股票市场的30%,而且以最近的趋势来看,这批内地企业的浇头量占了一半,让海外的专业投资者更容易地投资内地的企业,认识内地企业的发展。

  在今天前9个月,香港的市场金融的股票市场为新上市的企业不管是那个国家的企业,实际的金额达到28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伦敦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大家也可以看到,资金的能力非常的雄厚,今年以来,相当多的内地非常重量级的企业到香港来上市,这个是非常吸引国际投资者的目光。包括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中银等等。除了筹集资金以外,我们也提到香港作为重要的窗口和门户,通过一些游戏的规则一些管理的了解,我们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可以配合内地的企业高速的发展,不断改良提升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实力,为我们的内地跨国企业做出贡献,所以我们非常鼓励我们香港的平台各种的展业人才建立他们在香港的海外的总部,共谋发展。

  我们香港的占GDP的比重占87%。我们的一些财务法规,贸易融资,物流等等一些专业的服务得到的国际的认同。我们超过3600家的会计服务公司,也有超过5000多位的法律人士,600多家的国际旅律师事务所,很多的公司服务公司,都在香港设有办事处,很多都是他们亚太业务的中心。相信这些服务的据点和内容可以为内地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

  我想内地很多的有潜力的企业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利用我们金融的服务资产资金的流通来发展业务,我们相信,这个趋势可以提高内地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竞争竞价的激烈。我想香港配合我们内地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和发展的潜力。我们相信,香港的金融市场可以进一步地为内地的企业服务。

  投资推广署为海外的企业提供服务,我们提供全面的咨询、法律法规香港的各种措施,政府部门的一些程序的质询,我们欢迎各行各业到我们署来质询。今年9月6号商务部和国务院发布了新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内地的企业到香港和澳门的一些规定,这个规定主要是放宽内地企业到香港设立办事机构设立分公司的一些手续批准审查的安排,这个安排是CEPA的第三个阶段,是重要的发展。这个新的政策里面,企业有较大的自由度按照自己的策略发展到香港开办业务,批准的权利也从中央的部门下方到省市的部门,大量介绍了手续,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方便。我们署也提出一站通的服务,一起来做一些说明和介绍,一些资料已经出台,有一部分正在加紧的编订当中。不久的将来可以向各位发布。

  最后,再一次感谢大会的邀请给我们这个机会,跟大家见面介绍香港的情况,也非常欢迎各位领导各部门跟我们多沟通联系。谢谢大家。

  李小加 摩根大通(JP Morgan)中国区主席及行政总裁

  题目: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李小加:我谈一下主要针对国际资产化的问题做一些条论。中国走万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路,从当初的青岛啤酒到现在的网通的上市,中国已经有几百家的企业在海外上市,融到的很多的资金,这个进程是有目共睹的。我希望未来的十年,中国市场国际化更多的是请进来的问题。出去说人民币能够升值一倍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而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不到GDP的四十,在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中国的股票市值可能会达到4万亿,达到第二大市场。回顾我们93年的金山石化,而中国的市场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无论从产品的发展、和今后的参与度,非常的重要。也就是我们说的请进来的问题。希望作2005年的第二个十年开始的时候可以有更大的举措和进步。为什么要请进来的道理很简单,回答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要请而是一些具体的细节。请谁不请谁,先请谁,后请谁,做什么不做什么。单干还是和我们中国人一干。以中国人为主还是外国人为主。

  但是这些实施起来非常的困难,尤其考虑到外交等一系列的问题的时候,都非常的复杂在最主要的利益上面,投资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加快加大请进来的路力度和速度是长远的利益的,关键是谁的短期利益收到一些负面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可能影响到金融体系稳定的行业,引进来的一些融资可以放缓,放慢,另外把中国人的钱让外国人管可以更慎重一些,把外国人的前钱我们中国人用可能会快一些。最得以的就是证券公司和国际银行。我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证券业和服务业是一个服务的行业,而不是一个投资管理的模式,不是掌控资金的模式,不是掌控资产的模式,他可以带来资金和监控的手段。对中国的本身是竞争,但是其他的方面不是竞争和冲击,我认为是专业服务水平的增加,风险管理文化的增加,引进境外有实力的银行,开放等多的业务,为我们的市场提供深度和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国内证券市场面临一些危机,根据最近一系列的报道,相当数量的证券公司严重亏损等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可能会引起一些危机,这些引进的问题可能会解决我们的这些问题。法律只是做33%,还必须有一个国内的证券公司做大股东。就是说我们请进来是请进来结婚的,是到插们的,但是我们请了两年多了,还没有真正的进来的。为什么这这样呢?大家很清楚,证券公司银行的诚信是重要的,不好的婚姻,同床异梦已经很可可怕,如果会有一些连带的的名誉的话更是可怕的。目前很多的大机构希望找出一条路,在目前的境内的重组过程多种,也经常都到一些市场话重组的手段,利用外资解决一些历史的遗留问题,从而请进来的一些资金是一些很好的尝试,我也非常的希望大家有这样的机遇。

  我个人的看法就是只要双方有利益,都可以尝试,但是请进来的前提是送一份大彩礼来解决我们的历史问题。我想是不是有一些本末倒置,如果说开放国内市场主要是造益于对方,而对己之利大于对人家的利益,是不是可以请进来。我想如果是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我们就是中介,就是把有钱的人和需要钱的人在一起。

  我投资因也十多年了,前十年把中国的需要钱的企业带到海外的人那里,我希望在未来的十年里面,真诚地希望把中国有钱的人和中国的需要钱的人结合在一起,我们成为中介,换言之,以前是两点之间的总结,后一个十年成为多点的中介,从两维的中介、到三维的中介,到那时我这个中介有算是成功的了。

  谢谢大家。

  京华山—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的首席顾问刘梦熊

  题目: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新工具

  刘梦熊: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必须要有新工作。这次提出的券商不能挪用保证金,在一年以后的今天,很多的无奈,为什么国有银行的一些支行对一些 私营企业的经营者违规贷款的一些天文数字商上级的银行而不知道呢?为什么支行的行长在潜逃到境外以前,可以卷走很多的经营的巨款而上署部门不知道呢?这些就是我们的管理模式和个人得道德有关系,以来于行政手段,以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一些措施,缺乏一条科学有效的监管的授权的工具。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是计划经济发展的,身上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旧墨迹的痕迹,又太强调中国的国情,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没有大胆地对前瞻性地拿来主义,而是另搞一套。长期被掩盖的矛盾表面化,这个是中国金融体制的最大的挑战。尤其是2002年外资银行允许经营人民币的业务的时候和经营A股的服务,中经营市场的竞争非常的激烈。而在现在的时代,中国的银行别无选择,到头来大祸亲头。

  我们今天在这里讲的金融创新,其实我们要做的是要回到尝试,回归正路,银行从清炒的3C开始,一直都是商业话的,但是计划经济把我们的国有银行搞成政府的,而现在改革的方向是国有银行的商业话,这不是回归征途上什么。国际上市,股票全流通,我们过程十几年前一开始的时候排名额,到现在的为圈钱而上市,有流动股和非流动股。现在的增长的数值到全流动的这不是回归征途吗?中国作为世界的工厂地大物博,石油、纸张、小麦等等;现在一定要加是经济两个字。以出口国家的企业签订贸易活动。到头来,大用家在国际市场上保值,把这些大的单子交给外国的期货商,因此,不消除这些是没有出路的。

  人的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蒸汽时代,电脑时代等等讲的都是生产的工具的发展,银行、股市、期货都是式市场经济发展的工具,新一届政府已经把GDP为主要表征的市政目标转为科学发展,我们今天要有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到位的监管的科学工具作为新工具。要说风险管理,防止金融犯罪,其实有一些我们还是在社会上可以见到这个有创新的新工具。比如说有香港爱迪生之声的安全支付系统申请了专利,当银行的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会自动拨打客户的手机,你的金额会在手机的屏幕上显示出来,否则银行会停止支付,确保客户的安全。这一个是是监督、授权、确认的平台。用了这个安全的系统,银行系统的垂直管理和约束更加得到位。用了这个系统,任何人都不可以瞒着上级私贷资金,各级国有企业的资金按照金额的大小,分级与手机监控,可以压制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银行卡或是网上交易,使一些犯罪的活动无法得逞。

  随着这些先进工具的使用,关键的在于我们是不是对新工具敏感和推广的力度。由此得到启发,除了以法治国以外,还要补充以科技治国,时间证明,中国十六届四中全会体提出的科学执政、民法执政,是非常的重要的。这些发明已经有好多家的银行使用,也可以提高执政能力的新工具做一些贡献。

  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胡政

  胡政: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我们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和大家一起共享一些观点。

  国务院第一次非常的明确地把期货市场放进入这个范畴,我们是小弟弟,是最年轻的成分之一,也是最具有创新活动的一个机体。最近几年我们在各个方面得到的非常大的发展。而且也引起了国际国内对于期货市场的关心和支持。很高兴在这个发展一些信息。我想这个信息对我们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是非常的重要的,了解我们整个金融市场的比较有所帮助。

  我们上海期货交易所是通过整顿以后在99年由上海的三家交易所合并的。中间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过程,也本人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发展的经验,在经过95年开始,到99年期货市场得到的稳步的发布。中国的期货市场他的规模是在一个非常大的惊人的增长的过程当中,2000年上海交易所的金额是6600亿,02年16000亿,今年的1—10月份我们已经超过了7万亿的交易额。由于法制环境的不断的健全,由于市场的加深,中国的市场已经就如了一个飞速发展的状况。现在的发展是在一个完备的法制条件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发展,是在市场参与各方积极为企业套期保值,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随着这种规模的不断的增长,上海期货高交易所和整个市场的影响不断的增大。

  上海期货交易所铜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的交易中心,我们也看到,中国作为铜的消费国取得了国际的很大的交易权,上海的交易对全国有一个引领的作用,中国整个消费市场的增长,保证了全世界的铜的生产商和投资银行,金融圈的人关注上海的价格。在今年的8月月份我们也上市了我们的燃料油的价格。油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国际的影响是非常关注的问题。全世界都非常的关注这个市场,也在逐步的体现它定价的作用。我们上海的期货市场从发货的方面来讲不仅仅是在我们的现在交易的方面,我们还看到,现在的交易企业已经学会用期货来规避风险。一个高增长的企业必须有风险防范的意识和机制,而期货市场就是我们的生产经营企业回避的一个有效的工具。而有了我们广大的微观经济的企业,回避他的价格的风险,我们正格的宏观经济和我们国家的经济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发展。得以于我们中国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大。

  市场化的运作也吸引了很多的企业,为我们的发展坚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第二个我们想介绍一下,我们中国期货市场和我们上海交易所新的一些考虑和观点。我们注意到,全世界的市场最近正处在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当中,我们看到,德国的欧洲交易市场进入了美国的市场,开始交易美国的国债,我们也看到,AEC方面,美国的CBOT也在发展,重新跟日本的市场竞争,我们看到,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工具方面,国际化的竞争是非常的剧烈的。我们中国目前还没有金融期货的交易。但是我们已经看到这一点,我们的铜的交易有40%的量来自境外,因为商品的流通本身是一种无国界的。商品的本身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因此他的衍生差别的市场一定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但是我们现有的管制当中,国外的企业参与到中国的企业当中具有很大的困难。必须在中国注册企业,用人民币通过中国的公司来交易,同时也有发言人讲,中国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过程当中也存在很多的障碍,这些障碍会逐渐的消除。因为中国的经济正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当中。衍生产品的交易还有将来的金融衍生差别的交易一定是面临一种国际竞争的趋势。我们必须充分地面对国际的竞争。我们上海期货交易所给我们自己作了一个定位。就是说我们将成为一个规范、高效、透明以金融衍生差别为主的国际化的交易所。我们希望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开发研究我们金融衍生差别,从我们交易所本身来讲我们做了大量的国际合作的工作,我们跟全世界期货市场和整个国际的金融资本市场进行了大量的信息交换和国际的合作,我们希望通过借鉴国际的先进的经验,走出我们有中国特色的金融衍生产品的道路。

  同时在产品的发展方面我们一方面拓展我们的现有的期货,根据现有的市场的需要和发展,积极的准备,同时,我们也研究在加强风险控制的条件下,逐步推动市场的开放,让境外的投资者通过合适的方式能够比较顺畅的进入我们的上海的市场。进一步促进我们上海期货市场国际定价中心和套期保值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要谋求更大发展,对中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也希望投资者的人士非常重视我们的发展。

  明天的下午我们会有一个专题,希望各位参加谢谢大家。

  Glenn K. Doody 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亚洲区副总裁

  题目:外国投资者看中国

  Glenn K. Doody:你好,谢谢我只能讲这一点,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时候还是用英文。我这里有一些图让大家看到一些我今天讲演当中的一些看法。特别是全球对中国的看看法,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看法。

  谢谢,今天的投资者来说,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完全把中国看成新的边境,美国和欧洲的投资者经常问,哪里是最好的投入我们资本的地方,虽然有关投资的一些理论,但是实际上我们知道,投资还是一种艺术。虽然有的人说是科学。我们有多年来的一些积累的经验就是你必须要能够多元化,多元化有多种的类型,比如说在不同的股票当中进行投资,但是在这里我们是在各个领域各个不同的资产当中投资。

  在全球的者来说中国是一个新天地。对美国的投资者来说他们非常关注的,在以往五年当中美国的结果,通过我们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们上了11%,美国的国内生产的总值占了世界的21%,而美国的人口只是全球的5%,这些数据很不相称。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仅在美国在世界都是这样的。

  我们标准普尔的话,我们把世界分为三个地区,欧洲我们可以看到增长非常的缓慢。在北美我们看美国和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增长一般,亚洲的话特别是中国我们看到是非常快速的增长。

  当你看今天的世界,中国引导着世界,他的GDP的增长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当你看这个图,在边上可以看到,美国、欧洲、日本跟中国比较,中国的GDP的增长是领先的。你再看一下,多年以来的投资,我们可以发现,对证券市场来讲是非常的关键的,多年来实际上股票市场的收益都是经济的增长。我们知道他的通涨率也是一个问题。对股票的收益也是影响的指数。看这个图可以看到,GDP的增长跟股票的增长的比较GDP增长比较高,股票的收益也高,看到这个趋势我们发现,他的这种明显的相关度。一些国家GDP的增长快的话他的股市盈利的利也比较高,在这方面欧洲和北美的一些投资他们很愿意投到中国来。

  有一点我们知道,亚洲并不是一个地方,当我们考虑北美的时候是美国,欧洲的时候是一个地区的中心是一个地区的代名词。我们看亚洲的时候,每个国家的增长的规模和模式有不同的商机,中国就是一个很周期的商机。欧洲可以范围四个国家,一个是印度,一个是日本、他现在正在恢复。中国的话我们相信,他是有潜力的,某一天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还有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这样的地区。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最近中国的增长率是不是可持续。我想跟其他的地区相比,比如说跟日本的九十年代以前,然后是其他的新经济体的根据这样的经验,中国的增长也是可持续。跟日本相比的话,中国完全可以成为增长的中心,在未不长的时候可以做到。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改革为中国确立了基础,造成了我们看到的有活力的局面。但是这方面的结构的调整还是需要的,尤其是对股票的市场尤其这样。在中国我们有比较高的储蓄率,然后我们的人文资本这方面的增长也是在继续。它会支持生产力的增长,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流动也可以使GDP增长。依据4—5%的资本的形成,劳动力的增长是0.3—1%,还有总的全要素劳动力的增长是2—3%,但是我们既要看到好的一一面,也有风险的一面,在中国我们觉得内部的风险就是通货膨胀,我们相信中国的政府和中央银行会注意到一点,他们会控制有关通涨的担忧。还有经济增长放慢的风险,可以使全球的投资者重新考虑投资的战略。另外一个就是政治的风险,在外部我们看到,美国的政策有可能有大的变化,这个可能使中国的投资不那么有利可图,但是所有的这些风险今天看起来都不是很严重他们还是把中国看成一个首要的市场。

  中国市场的资本化在全球的排名像图上展示的一样,中国的增长是会更大,有更多的公司上市,有更多的股发行。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他们在中国投资,他们的目标就是能够参与到这个的一个飞速发展的经济当中,使他们的资产多元化。中国为他们的这种多元化增加了一个场所,但是我们看到,其他的地方我们看到,怎样挑选股票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对外国的市场有很好的研究,还要了解在外国进行交易这个也是有一定的不方便的。这些都使我们的外国投资者三思而后行。在中国的市场毫无疑问,市场的准入率越来越大了,对于外国的投资者有吸引力。

  今天,中国通过这种QFII的安排,可以使他们更好的进入,然后市场逐步的开放。我相信,他们会愿意进入中国。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我上面讲的,有这种多元化的考虑,还有他们不愿意完全的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同时我觉得,他们愿意参与到总的市场规模的当中,而且考虑到投资的成本。总的来说我们在中国的话可以发挥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今年的3月份我们跟证券引进了两个A股的指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投资者服务。从我们的目前的评估来看对香港的市场在中国的产业和银行、保险当中31家来评估,然后我觉得这方面的前景是非常的好的。

  我们现在展望未来,可以看到,帮助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我们准备进入下面的一些领域,一个是股指的服务,这个是跟中信一起做的,还有管理服务和金融的评估,我们还做一些数据的准备。非常关键的就是对于开办一些投资者的教育,包括对中文汉语的教育。

  中国的未来是怎样的呢?我想在美国的熊市的箫条和欧洲的箫条以后,投资者更愿意跨越他们的国界。尤其是中国被看成最好的商机的地方。我们相信,我们的股票的话将被看成任何的有价证券的一面,中国的QFII可以更好地进入中国的市场,在这个地区我们可以看到,进一步改革的必要。今天下午我们会讲到这方面市场改革的主题,我们希望参加这个的讨论。总来说我要说的是,从一个全球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从我们全球的客户来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中国的前景是非常的美丽的。非常感谢你们的倾听谢谢。

  美国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Robert Theleen

  题目:中小企业在中国金融市场的角色——发展的动力

  Robert Theleen:我叫Robert Theleen,我是美国中国创业投资的董事长,我到这里来主要谈一下中小企业在中国进入市场的作用。中小企业据我看来,就是一些创业者或者是创业一直都是而且还可以继续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刚才我的同事已经说的非常的清楚,他觉得真正的让一个国家从经济走向一个高度,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在过去的二十五年当中,参与中国的经济都知道,我也知道,我是1982年在中国的投资的,我们可以看到,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是一个转折点,当时中国企业家的精神的发掘还是一个新的事物,现在已经有4000多家的中小企业。而且我们的精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就是说发展的动力来自何处。我们可以看一下,最新的时候是来自香港和台湾,把大陆当做一个生产的基地,当时建立一些实验室或是一些孵化器等等。很快这种创业精神发展的非常快。这个原因是一个开明的做法,北京政府意识到,这种变化是有意的。有助于中国的发展的。随着证券化的进一步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创业家的发展。

  刚才吴行长也提到,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说中国货币价值的保护,中国的货币的政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创业家这一头,对于价值的保护是有效地保护的中小企业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保护,没有这样的话我不能想象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这么快。第

  第二个是基础设施的发展,席卷了整个中国。我刚来的时候是1982年,当时世界银行说中国可能只有50英里的高速公路,当时,作为我习惯于美国的生活,这么一个国家级的公路是非常的重要的,而这样的一个系统,可能已经到的46000英里。在中国三十年不到的时候,中国建立了3000多万英里,到2008年中国会超过美国,达到51000公里的公路。我刚来中国的时候从美国到香港,需要很长的时候,现在三个小时就够了,这些基础的设施的本身对我来说,从企业家在中国投资来说,确实是非常的有帮助的。可以使交通比较的辩解,还有就是资本的流入,我们今天看到,中国已经能够保证25%—30%以上的直接的外商投资,而且这些对企业家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在1992年的时候我们在中国进行风险的资金的投资,有20—50亿的风险资金,在中小企业方面,不仅中国的是一个消费者,同时也有生产的因素。很快,到了90年代末的时候,中国的消费水平极具的提高,我们再投资的时候,既有消费驱动的,也有发展驱动。

  我们在中国只是看一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换句说,中国有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驱动了工业的发展,我们也加入了这个行业,而现在,中国这方面的潜力是世界当中非常让人惊讶的动力。中国现在每年会新增50万个工程师,这是整个欧洲加起来还到多。不仅是工程的本身,还有管理的能力,还有一些国外受过教育,从美国、欧洲或亚洲其他归国的人员。

  我们的总部在上海,中国的商学院的毕业生,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每年毕业的是相当于整个美国的总数,各个大学的毕业生会形成一个竞争的局面,还有一点推动经济的发展就是对于中小企业带来影响的就是我们称之为把经济从称垂直性的改变成平行的。在三十年不到的时候里面,中国的改革是所有的变化的源泉,改变了不同的产业,我们刚开始投资的时候希望有一种这样的局面,在改变的过程当中我们已经看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创业的精神。

  我们看一下中国的经济如何改变的。从最初的粗放型,到现在注重的质量,我们记得国有企业的整个改革,在监管方面政策方面有很大的变化,这也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机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的新的增长。因为中小企业通常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可以避免很负复杂的部分,这样这个过程就大大加速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大家可以看到,一些网络公司,搜狐也好其他的也好,很多的投资已经在这个里面参加。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技术的领头羊,这些企业会随着变化越来越大,从中受益,而且今年年底会有3亿5000万的互联网的用户,而且用户的增长会更加的快,这不仅仅是美国的模式和欧洲的模式可以解释的这个是典型的中国的模式,但是监管也是重要的,也就是我们这次论坛的目的。让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因为没有一个监管框架,没有这些规则来指导所有的公司,很难使得这些增长持续下去。而最终到发展的阶段,这也是我们在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作为一个国际的公司在中国投资,我们也希望中国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投资了20多年,品牌的创立有很多的因素,除此之外要有长期规划的功能。我们要注意到,中国的中小企业他们各方面的一些情况。从早期到后来的发展,到比较成熟的发展到上市。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说对于这样的一个中小企业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我在结束以前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经历。大家只要参与到这个伟大的发展都理解什么因素促进这个变化。但是对于我们今天中国来说,只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今天回答不了,明天也回答不了,在我们长期的不间断的努力当中,会有中国的监管部门、一些企业家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谁拥有中国。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所有制的结构变得非常快。今年再一次咨询会上有两个事情,一方面要买出我的基础设施,这个当然是非常狡猾的一个回答,同时,他还要在所有制方面,在国有企业所有制的问题解决,跟中国当局合作。如果哪一个部委说给你一个钥匙,你是所有的国有企业的主人,这些领导都面临一些挑战,就是国有企业如何改革。不仅仅是82年的模式,还有04年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是更具有模式的,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这么具有活力的模式。还有管理的概念,还有管理权的问题,或者是投资、资本、负债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责任和所有制的问题,还有资本从国外的不断的流入,随着时间的发展来回答这个问题。

  银行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这个问题会由证券部门、证券市场来进行回答。到底谁拥有中国,所以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因为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我们参加这个会议的人,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一个挑战,就是说在私营企业的这些参与者里面,会感受到这个挑战的存在,还有国际投资的机构。像标准普尔来评估这些风险,对于央行的官员和监管的当局都是挑战,对于中小企业,我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如何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对中国充满希望。但是回答这个谁拥有中国这个问题,应该说非常非常有趣,而且我们目睹了中国的变化。谢谢大家。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巨能钙被检出含双氧水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100张
网友偷拍国产新车谍照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