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R风云录·市场化催生IR
就在K公司增发、路演及其XXX财经公关被人们说得一钱不值的时候,ZH公司的增发招股意向书公布了。人们发现,在众多的中介机构名单中,真的出现了一个财经公关,但却不是刚刚在K增发中败北的XXX。
面对同行的颓境,这家原本在香港的公司也是小心翼翼。虽说内地对这洋玩意精通者不多,跃跃欲试者却不少。他们要看看行情,就像登陆前的水手,要试试脚下这滩水的深浅。
发行期间的宣传攻势果然轰轰烈烈:投资项目一个个在写手们的笔下生辉。对发行方案谈之甚少,将来可能又是K增发第二。这家公司的资深顾问如是说。他们为ZH增发拟下的模拟问卷倒是不失专业水准,数百模拟投资者的问题刁钻古怪,涵盖甚广,令ZH公司高层在模拟作解时大感其难。
监管层也对ZH公司的路演高度重视,多次召集有关人员汇报准备工作。实在是再也输不起了,哪怕是点滴的差错。
ZH公司增发路演使人耳目一新。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手段、全新的包装将这个上海老八股装点得焕然一新。就连老总原来浓重的家乡口音也被调教得普通了许多,会场气氛热烈、秩序井然。
然而,铺天盖地的宣传文章在对增发的一片讨伐声中不堪一击,市场在舆论导向的影响和对发行方案的迷惑不解中倒向空方:大批股东逃权,ZH股价在除权后很快跌破发行价。于是,增发再次成了教授们口诛笔伐的对象。并且,攻击很快又波及到其他的拟增发公司--D公司、F公司……似乎要将增发这种市场化斩尽杀绝。
不久进行的D增发也成了讨伐的靶子:皆因发行价太高,并且全部给了基金。这真是左右为难。看来国人对新股的希望最好是一块钱,上市后一抛了之,这才是保护老股东利益。
然而,立志在中国证券市场发行体制上创新的人们并不气馁。他们知道,在一个被追逐价差的投机证券文化氛围浸淫多年、根深蒂固的市场中提倡理性投资、提倡价值发现该是多么的艰难。确实,对一个刚刚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新生事物来说,无论是增发还是路演,他们肩上的担子决不会仅仅是路演的程式,要做的还很多很多,路,还很远,很远。
也可能是接受了教授们的意见,不久人们发现,与 K公司和D公司增发截然不同的是,增发出现了大比例向老股东的优先配售。F公司修改增发方案,大幅度提高了向老股东的配售比例,而T公司的优先配售比例1:0.7,几乎将非股东的投资者,完全排除在增发外。看来是总结了以往未向老股东配售的经验,干脆来个大比例,先不管是增还是配,看你还有何话可说。
2000年春节前休市的那一天,SH公司增发的《招股意向书》见诸报端。其中有一条信息引起了人们关注:具体发行价格将在路演推介结束后,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申购要约表》与本公司前20名A股流通股股东《配售意向表》,由本公司与主承销商协商,正式签署承销协议确定发行价格……。这次向本公司前20名A股流通股股东进行询价,不仅在SH的原增发方案中没有,就是在其他公司的增发中也未曾出现。可谁又能知道,针对深、沪交易所不同的除权方式,以及对此可能在投资者中引发的种种疑惑,SH和承销商、公关公司绞尽了多少脑汁,进行过多少次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模拟演练?
看来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认真收集和考虑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和建议,哪怕是偏颇和错误,进行针对性准备和策划,是在市场化中妥善处理投资者关系的关键。
果然在SH增发的路演推介会上,小股东们气氛热烈。在推介结束后的投资者考察公司活动中,面对公司保安的列队立正敬礼,对SH大规模重组实效如何还心存疑虑的股东们大受感动。不仅疑虑全消信心倍增,甚至立马就有人打电话给其哥们:这只股票复牌后立即抢进,就凭他把咱们小股东当回事!确实,中小股东们最担心的一是公司不实话实说造假蒙骗,二是不把小股东当回事撂在一边。此次向中小股东公开询价,组织现场访问,多少让股东们感受到了一次当老板的滋味。但人们当然不会知道,远在北京的证监会官员,晚上十点多了还来电话了解活动的情况和反应。
自然SH的增发圆满成功,比计划多募集了整整一个亿,股票复牌后直冲涨停。不仅一改原来增发一家跌一家,甚至跌破发行价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第一次领会到了财经公关的魅力:原来这玩意有这么大的能耐!原来它的本事并非仅仅是印个册子开个会找个什么卖点,而是构造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充分交流、相互信任、良性互动的平台。上海证券报史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