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4中国企业创新年会 > 正文
 

第三次创新浪潮---2004中国企业创新年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 18:41 新浪财经

  创新是一个企业乃至一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增长是必须的,但如何创造新的增长呢?创新是重要的,但创新的风险是巨大的。

  任何一家公司,当核心业务一旦成熟,或者原有业务一旦停滞,追求新的增长方式或新的增长平台成为必然。创新将创造新的增长,但很多创新又陷入失败的境地。因此,如何以创新实现新的增长,这是首届中国企业创新年会所要探讨的秘诀与魔咒。

  回眸新中国55年历程,中国已经经历过两次创新浪潮。第一次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以“封闭状态下自主创新”为特征:国家是此次创新浪潮的主体,集合一国之力实现技术突破,从组织研发到技术转化,从定点生产到计划供给,均由行政力量主宰操控,企业是指令性计划的被动接受者,也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无偿享有者。这一次创新浪潮的成果主要反映在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两弹一星技术等方面,证明集一国之力中国人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但问题是这种政府行政主导下的创新离开市场的力量不可能全方位在经济领域中展开。

  第二次则是改革开放至今,以“开放状态下全面引进”为特征:企业成为此次创新浪潮的真正主体。改革开放初期,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低增加值环节上,中国企业依靠外商直接投资,以全套设备输入和技术引进等方式获取生产技术,经过装配型劳动密集生产,凭借低成本的要素供给和巨大的本土市场,完成原始积累与能力提升。进而,中国企业在积累了一定投资能力与管理能力后,以技术许可方式进口技术并进行部分改造,大规模投资生产设施获得规模效应,以较高的生产效率与较低的生产成本,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纵观全面引进的企业创新浪潮,中国企业走捷径缩短了技术与能力的差距,在一些特定领域与世界最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然而,以市场换技术的全面引进之痛是,中国企业并未真正获取自主开发的创新能力,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凤毛麟角。

  现在,以中国加入WTO为大背景,中国企业悄悄开始了第三次创新浪潮,这次浪潮以“开放状态下自主创新”为特征:一部分优秀的中国企业在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后,获取了对产业发展方向深刻理解的洞察力,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努力抢占“战略制高点”,通过掌握“建构性”的软技术整合全球资源,快速进入国际产业分工的较高增加值环节,以资产重组和购并能力完成产业整合。正因如此,这类优秀的中国企业抓住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的重大机遇,不再被迫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而是以超群的产业理解力和整合力,主动选择能够建立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并且创造出全球性资源“对流格局”。

  在开放状态下自主创新,既不同于“闭门造车”式独立研发,也不是“照抄照搬”的全盘引进,而是在“自主创新”的主导意识下,以建立国际竞争力为企业战略制高点,充分利用全球开放市场条件,借助多样性手段实现关键技术来源多元化,以原创性的“产品与服务概念”切入国际产业链上较高增值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为己所用”的技术和资源,形成“自主品牌”并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正是因为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创新浪潮即将汹涌而来,一贯主张“自主创新”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正集团,发起了以“第三次创新浪潮”为主题的中国企业创新年会。本届年会为一批已经跃身于“第三次创新浪潮”的中国优秀企业提供一个“对流性平台”。并且,以“第三次创新浪潮”为趋势,由方正集团、TCL集团、京东方集团、科龙集团、UT斯达康公司、华晨集团、奇瑞集团、东方集团、物美集团、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十家知名企业,共同倡导发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宣言”。

  小企业靠创新长大,大企业靠创新做强。你的企业能否成为新一轮创新的弄潮儿?答案只有一个:紧跟潮流,通过创新来学习,通过创新创造新增长。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