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4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 正文
 

平行会议: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银行运作体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 17:39 新浪财经

  11月20日-21日,2004中国国际金融论坛暨世界证券市场峰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以下为会议实录:

  主题: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平行会议

  ——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银行运作体系(银行改革, 融资上市,产品创新,中间业务)

  时间:2004年11月20日下午

  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三楼黄河厅

  主持:今天我们非常容幸地邀请到在座的嘉宾,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当中,从政府的监管部门到大银行到学术界的教授,对我们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给大家做一个精采的演讲,本来我准备了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在吃中饭的时候跟各位领导和学者交流了一下,我觉得我的想法有很多的缺陷,所以就不必要多说了。我们请到的嘉宾都是在中国的银行发展史上做出的自己的很大的贡献。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的嘉宾。第一位有请我们的王华庆博士给我们演讲。

  上海银监局局长王华庆

  王华庆:非常高兴给大家有这样的一个讨论。我们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如何应对我们的挑战,我想应该有一个监管机构的监管文化和银行文化的相融合,使我们整个中国的经营业特别是行业银行面对这样的一个挑战。

  因为今天的时间有限,第一个时间我们的监管文化正在形成,正在向专业化国际化迈出第一部。同时银监会也提出跟国际接轨。提出了我们良好的监管的标准,整个反映监管文化的一个逐步的形成。从监管理念角度来说我们注重法人的监管,坚持监管的内容,努力提高我们的水平,改进方法,注意促进金融机制的内控机制的形成和目标,按照国际标准,逐步提高我们监管的透明度。监管的目标也是有四项来保护村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这个也是我们整个工作当中占比较有一定分量的一个工作。

  第二通过省市有效的监管,来增进我们市场的信心。第三通过监管教育对现代金融的了解。第四就是努力 减少金融犯罪,这四个目标以外,我们还有六个监管的标准。

  第一是促进稳定和创新的发展,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监管标准之一。第二是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当中的竞争力,特别是指本地银行,就是中资银行。我们也会指在中国已经注册的外资的的法人机构和外国银行,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很大利益的。

  第三我们对监管的射线要合理,第四鼓励公平竞争,我们想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上海银监会每个季度都给我们反映整个竞争的态势。所以我们对此非常的重视。第五对监管者和实施严格的问责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银监发,一个是我们的纪律,对商业银行的问责制主要是内部的纪律和我们的整个问责。还有一个就是有效地使用我们的监管职责。为了体现这四个理念,四个目标,和六条良好的标准,银监会成立以后颁布了五十个法律法规。比如说资本办法的,这个是88年的资本融资率和2007年新资本协议相温和的一个管理办法,以对商业银行法人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事实有效的监管。当然我们还下发了两个方面。

  主要是大额经营,还有房地产的经营,主要是让商业银行有一个合理的机制,有一个风险文化的整个节律。当然在鼓励和规范业务方面,也下发了一系列的机构。包括我们现在新修订的外资银行的管理细则和办法等等一系列的要求,还有股份制银行的风险和体系,中行和建行的两家上市,银监会也专门提出了一个改革的事宜,一些新的办法和规定。所以我想监管文化主要体现在在法律的框架下级机推动银行业的发展,提高我们银行业的竞争力,适度提高我们的透明度。当然监管文化不应以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协议,而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共同推动金融业的整个发展。

  监管文化还清晰地提供正确的预期,当然还体现在服务意识和水平的提高。包括以下的几个我们所颁布的一些法规法律和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

  第二,我国银行业的良好的文化有待建立,银行文化概念是指在社会的背景下形成员工的一些认同的精神,价值观念的行为规范的综合,我指向这也是银行的一个形象,主要应该是管理文化风险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等等。从银行体制机制的变革本职就是文化的一个变革,我想有几个方面要注意。以人为本的核心的问题,创新精神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品牌信誉是建设的目标,风险意识还有一个和规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中国银行业的文化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面,是很难形成的,但是随着整个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国对外的整个对外开放和自身的责任的改革,我相信银行的文化会逐步的建立起来。

  所以,从银监会的角度来说也鼓励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文化,多次要求建立良好的信贷文化,组织架构重组和流程再造还有鼓励银行的差异化的发展。我们知道,我们银行的的发展机会是一个趋同化的趋向,我们了解到,在中国外资银行的差异化发展非常的明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市场的定位都非常的明确和清晰。同时我们也让中国银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机制。

  第三,我想讲一下银行发展的前景。我们中国深化的程度还是不够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大有可为。法制基础和政治基础为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基础。外资的需求给外资的业务创造了很好的前景。

  第三货币资本和各类市场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使中外资银行有很大的发展。第四,市场将进一步的发展机制。我们可以看到,外资银行的业务创新管理模式将进一步带动中资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外资银行在中国特别是在商行创建了很多的新的产品,使整个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水涨船高的发展,管理风险的理念也逐步的深入。中外资银行的合作股权合作、战略合作的发展,实践证明,引进外资银行确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的结果和重要的举措。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银行业是在2006年年底正式结束过渡其,这也意味着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这将有一个新的态势。上海也在进一步强化金融中心的地位。因为上海拥有期权的金融市场、包括外汇、期货、黄金交易、钻石交易等全国性的中外资银行市场操作人、个人、机构投资者、整个进行交易的平台。上海也在努力建设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个人征信。

  根据最新的消息,2000年的个人的征信 已经有204—208万人的系统。上海已经初步的形成中外资银行的运营的平台,已经有十几家总行的营运中心建在上海。上海的金融创新走在了前面,也使外资银行积极的跟进,特别是衍生产品的进一步的开发,使市场的势头迅猛地发展。上海也是全国的金融中心,有90多家代表处和24家代表行,占全国的比例都是资产总额占50%以上的,整个其他的主办方在75%以上整个态势的发展非常的重要。

  将这加快自身建设的竞争力和整个行业发展的态势。

  谢谢各位。

  交通银行副行长彭纯

  彭纯: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讨论的是今天下午的主题之一,就是建立与客户为中心的商业银行的一个体系。尽管是一个命题作文,但是实际上这个课题也是我们商业银行特别是中资商业银行非常关注的,也正在实践的一个主要的问题。也就是刚才王华纯局长讲到的,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的再造和业务流程的整合。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看是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手段之一。这个是我们的总的看法。所以中国商业银行如何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来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市场要求的组织架构的体系和业务的流程,我们觉得是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就这个主题,我想谈四个方面的想法。

  第一,我们觉得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的架构在再造和改造上有一些新的发展值得我们借鉴。组织架构的再造和整合是九十年代开始的,西方的一些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专业化、垂直性的组织的架构,通过它的重新设计和调整,充分显示巨大的潜力。我们也有一些统计,比如说美国主要的商业银行,通过整合和的再造,资产收益率从1%提到高1.5%。资产的受益率从11%到20%。在这方面主要有五个背景,为什么要组织架构的再造和重组。

  第一,就是客户融资方式的多元化的要求。为了争取优质的客户,必须按照客户的导向性的原则来设计。

  第二就是客户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说集团性的客户形成了业务资源和配置的集中的管理,要求服务于客户的一些商业银行必须进行了加大自上而下的条件的管理和参与市场管理的力度。

  第三个背景就是全球范围内的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实际上推动了商业银行按条件进行管理的发展。

  第四个就是大家关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你必须对组织的调整和适应这个要求。

  第五个背景我们分析,包括金融创新的加速和产品的多样化,控制风险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的管理体系,对风险进行垂直的管理。

  这就是我们考虑的西方商业银行的主流的组织的架构模式,这几年有一些新的发展。

  第二个想法就是西方银行的这些组织架构的特点有哪些我们也做了一些对比。特别是对中资银行相比,我们觉得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就是今天的一个主题,他一定是以突出客户为中心的。所以,这个架构一定是强化市场拓展工作的,充分了解客户的潜在的需求。是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产品提供一站服务。

  第二必须是以利润为主。商业银行必须通过管理会计系统进行利润的分析,从而作出对有关的产品、区域、业务的扩张、维持、收缩等的决策,还可以降低成本。

  第三必须推行科学的管理来提高我们自身的特点。所以,按照西方银行的主流模式,他们大多够是划分前台、中台和后台。所以,他的这种合理的改善我们商业银行的管理的半径,提高专业化运作的关系水平。

  第四就是特别提高客户,来提高你的核心的竞争力,如何通过统一,特别是条件为主的机件考核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对照我们了解的西方商业银行的主流的架构模式,我们商业银行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考虑。主要我们觉得现在比较来看,有五个突出的问题。

  从现有的股份商业银行,所有商业银行,都存在这样的共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觉得最突出。就是利益多元,目标多元,统一法人的目标难以很好的实行。尽管现在的商业银行都是一个法人,实际上还是这种小总行、大分行的模式,到分行的层面准法人的痕迹是非常的模糊的。众多的分行就有众多的经营的目标。总行的经营目标是对金融政策的目标不同程度地被恶化。

  第二个问题就是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总行的架构还是以职能性为主的。应该说,离市场比较的远,离客户也比较的远。大家也知道,特别是总裁的行政还是比较的不好的,机制也缺乏活力,这种总行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分工也是模糊的。职能有时候也是交叉的,这样会造成内部的成本非常大,加上信息不好,所以运营的效果不是很好。

  第三个突出的问题也是我们商业银行非常的关注的就是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的控制不到位。特别是我们缺乏这种有效的风险的识别、度量、检测和检查的机制。每个层面的风险都不清晰,所以更谈不上对市场风险、行业风险、地区风险的控制。

  第四个突出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竞争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在总行的层面上,对营销、对产品的创新都非常的模糊。

  第五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还没有推出以利润为中心,尤其是现在据我们了解国内的商业银行还没有一家全面的推行和核算到产品客户和业务的板块。所以你没有办法清楚核算产品、部门的效益的话,你的管理的方法也很落后。特别是你对面对客户和市场的绩效也难以建立起来。

  所以根据这种情况,要谈的第三个问题我们觉得,西方商业银行的主流的模式值得我们参照,也是我们今后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再造和业务流程整合的一个趋势和方向。这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

  第一,我们觉得,这种组织架构的再造是适应我们商业银行战略转变的需要。随着机构也是随着战略调整的,战略的调整也必然带来组织架构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把我们监管部门一系列的要求随着这些监管的要求,发展战略的要求随时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第二,就是你这种再造和业务流程,我们觉得是外部经营环境的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实际上面对同一个问题,就是说,客户对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这种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提出了差异化的要求。如何去满足它,如何重新设计和思考你的组织结构,使它适应于客户的差异化的需求。这个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的课题。

  第三,我们觉得商业银行的再造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必须的。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无论是管理跨度、技术发展以后,管理的跨度肯定加快,传统的非程序化的决策和程序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也要求你的组织的架构适应新程序话的要求。同时按照西方主流模式的方向和原则来整合,我们觉得也是我们克服一系列弊端的需要的。特别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我们商业银行总行和分行的一体化的趋势。

  所以最后我们的观点是必须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按照西方程序的技术的理念,时时推进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的改造和业务流程的再造。这里面我们主要觉得最大的障碍有两个,一个是管理会计、一个是技术支撑。特别是技术支撑,你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库,使全行共同享用这个资源,建立一个管理的会计体系,对员工、客户、条件进行分析,还必须有一系列新的规范制度支撑。有了这个条件,我们觉得,一方面推进管理会计系统的开发,另一方面推进信息技术的改造,这两个方面如果做的很好,我们相信,中国的商业银行会逐步的经过努力,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好发展。

  也是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客户的要求,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我的发言到这里谢谢大家。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

  王国刚:如果说前面说的是监管,后面讲的是商业银行,我现在讲市场。这个题目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职能在其讲一些。关于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可以说是三十多年来国内外争论的事情。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资本市场,美国推出了一轮资本市场取代商业银行,在这个背景中,是因为说资本市场上一些资金的需求比如说企业,他们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等等不再向银行要钱,原来通过银行的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形成。所以说银行是一个即将灭亡的恐龙,随着这么多年走下来,发现银行没有死到,到今天无论是那里,讲起金融体系都是商业银行,各种原因何在,就是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银行和资本市场。所以这样说讲到中国的事情上,今年发生的事大家也看到,中国这样的一个资本市场发展过程当中的出现的问题出现资金短缺了,短缺的是产品资金,仅仅靠现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基金,规模增长的却难,现在提出来由银行来办基金。在中国来说银行的信用最高,在百姓的心目当中,通过银行发基金,就可以把基金的规模有效地拓展开来。

  资本市场离不开银行,反过来,银行业离不开市场。大的概念说,金融本来是解决什么问题的,从这样的一个国民经济当中,本来最基本的有一个就是解决经济运行当中的风险,可是在中国,我们讲的金融是在制造风险,为什么金融是解决风险的,通过识别风险。然而我们现在在制造风险,我们的银行里面出了很多的事,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金融体系支离破碎的条件下,银行没有办法来有效地解决他经营当中的各种风险。这个是我们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银行本来形成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各种的金融工具来解决,但是没有这些,因为这些工具都是属于资本市场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的发展要解决自己的业务、自己的风险,必须依靠资本市场。

  中国现在说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什么引起这么高的重视一个基本的原因,这些原因不是技术层面的也不是业务层面的是我们的体制层面的。我们1993年以来的经营是中国的传统计划体制在金融体系当中的全面复归。这种分野的经营是原来行政条条管理的必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银行业不需要证券业,证券业也不需要银行业,仍然是计划体制下的管理。这些已经造成的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解决了,中国的银行市场很快变成国际的竞争的市场,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很快进入国际的金融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还不能打开体制的障碍,使银行和市场有效的结合,建立一个现代的金融体系,现代金融体系和传统的金融体系的区别,现代金融体系是以资本市场为基础,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他们的区别,第一,原来的金融体系缺乏资本市场的有效的支撑。二,传统的金融体系银行是主题不是主导,所以银行具有很强的金融体系当中的垄断。现在是主导,所谓主导,是说银行本身的资产在整个金融体系当中不占大头,比如说以美国为例。美国全部商业银行是65000亿美元,他小于共同基金,小于市场当中的所有的金融机构的资产。

  公司债券大概念小概念是是小的,在这种概念当中,他是主导不是主题。引导着整个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在内向前的发展,所以他是最活跃的一部分。

  第三个就是这种金融体系实现了金融主要的媒介机构和主要的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这是现代金融体制。中国逐步实现银行综合经营的逐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尤其是中国今天的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的关系来讲,我最后讲的就是中国的商业银行发展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需要商业银行的介入。因此,必须积极推进他们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这是金融体系发展的未来前景,也是未来金融体系当务之急。谢谢。

  北美信托银行高级副总裁陈金泉

  陈金泉:感谢国际金融论坛要求我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北美信托业的发展在中国的实际的运作。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美国信托方面的经验和对中国市场的借鉴。在此后,我稍微讲一下美国的养老金计划的历史和员工收入的法规,这个法规是1974年出台的,这个法规另外一个名字大家都知道了。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他的几个特点和在中国市场上的运用。最后我稍微地介绍一下,从1974年以后他的一些商机。

  我现在来讲第一个要点。中国是采用了一种三大支柱性退休系统就是融合和国家的社保系统和个人储蓄帐户和公司单位支持的资金帐户。在中国发展养老金退休技术计划的同时,可以借鉴其他的一些已经建立的退休系统的一些先进的经验。中国可以从各式各样的模式市场当中融合所长创造一个中国特色的养老金的计划。我想我在这里不想在说,就是说美国的养老金计划是发展最成熟的计划,在这当中有很多的特性让中国借鉴。

  说到代理的责任,这种受托人的概念我们可以看一下,受托人有几个特性,首先他是要行使全线或是在管理当中起到一个委托的责任。受托人通过行使他的权力和控制相关的管理,控制计划资产的配置来行使他的责任。或者以酬劳的方式或其他补偿的方式提供投资方面的一些建议。这些受托责任包括几个概念。

  第一个就是受托人要有一个忠诚的责任,也够是说他必须以受托人的利益唯一的出发点来进行咨询,提供的意见一定对受益人有意。同时,受托人还有一个职责,就是说后受托必须有谨慎、技巧的法则。在任何的情况下都要以他的能力所限来实现目标。这些可以被解释为诚信并不是不妥当行为的防伪。如果说只有一颗心,而没有责任也是不行的。在美国,这个包含很多种类型的业务。

  在二十世纪的过程当中,美国养老金计划也有很多的推进。也就是说一个退休人员他有望得到来自社保包金、等各方面的养老金,这个计划也进行了很多的演变。自从1921年起内部的收入的法案一直在坚持使用我们现在称之为合格养老金计划的一个信托的模式。这个在1947年的时候就通过了一个法案。到了六十年代的时候大过程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养老金计划,这些计划包括一些收入置换的计划然而这些计划是缺乏一致性,有一些时候还是不足以使用的。再加上一些汽车制造商的破产,一些老人都是依赖于他的计划的,这些事情加上一些其他的事件,导致了美国国会的一个说社保的法案。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计划。它包括了很多的核心,几乎所有的信托法案都是缺位的。实行这些法案的程度是用于禁止计划的赞助人或是其他人通过这个计划的提供当中确立。

  到1974年通过以后,他一直都是在演进过程当中,财政部又法了401计划,就是允许商业人可以进行一些公司削减或是渐进的削减,进行免税的储蓄金的帐户,这些帐户是有员工的名字录入的。雇主会提供一些配套的养老金的缴纳,到80年代晚期的时候,金融帐户的标准委员会定了一个标准,能够更好地监管和更好地披露收益计划省成本的一个新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意思就是说,在这样的计划下,计划资助的总额是实现根据一个公式来计算的,根据这个计算的方面也是非常的简单,原雇主和雇员把钱打到一个帐户当中,当这个雇员头退休以后,就可以那走这个帐户上的钱。对于雇主来说主要是CFO或是财务的长官,他们都非常的喜欢这个401的法案。

  另外一方面,限定的计划的费用难以预计,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表现和利率的表现。所以1980—1990年代,养老金计划当中出现很多的变化。实事先举预定的计划就不流行了。

  我们这个计划的设置有几个目的,就是提供最低限度的养老金的标准,另外,还提供一种受托的责任。用来保护计划内的资产和用于管理。因为它设定了一个最低的标准,这样的话就可以保证这个并不是一句空话,比方说如果收到计划的内的员工出了事故或是什么,可以享受到里面的利益。另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拨款的规则,当出现一些以外的情况的话,主要是保证这些资产的管理人能够真正以参与人的利益。还有就是受托人责任的强度的执行有一些是禁止进行交易的。

  如果说一个受托人确实违反了受托人责任的话,这个受托人个人要为所有的损失承担责任。除此之外还在整个资产计划运营当中要负责。受托人本身要亲自负责,带来了一个机制,使他们不会违背这个责任。还有有关福利养老金披露方面,八十年代已经推出,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带来一些机制,能够真正保证受托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正格的美国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401K发行,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大。养老金资产的进一步的增加,要求有专门的资金资产管理,比如说银行等等,拨款的需求表明这些管理需要有专门的人来进行,真正能够完成受托人的责任,来进行授权的分工提出更多的多元化的投资。就是让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在专业的咨询公司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这些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经营人员有责任进行多方面资产的多元化,有进行专业的公开成交的一些资金,还有专门管理公司,在一些非传统的管理方面,包括对冲击金的管理,风险资金的管理等等还有托管人员的关系和托受托人有一个真正的作用。为了能够保证这个经济活动不会滥用的一些情况,要负责管理其他的人的钱,意味着很深。

  中国国际金融论坛组委会主任、主办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夏斌:我的发言的内容发展统一信托市场的两大问题。第一个我想指出我们有关部门的一些行业,三年前也是在这个大楼里面,我曾经积极的呼吁尽快借宿中国财产管理方面的混乱的局面,之后,我看没有人相应,尽管当前自己主管了一些经营机构,但是从全国监管政策由于监管部门的分工和认识方面有很多的问题。时候不断发生金融风险,2003年,3月银监会叫停了民生银行的委托业务,同年5月证监会叫停了民生理财计划,在这个时候,当时可能又进一步呼吁,有一些领导建议,尽快结束委托理财方面我们的情况怎样。在这个基础上发布了新的客户资产管理办法,很多方面的内容已经跟信托投资公司的管理办法内容相似。比如不能承担醉最低的收益保证,独立开户核算等等,两个监管部门好容易统一起来了。但是我们当今仍然认真的思考,应该把这种现象讨论,第一为什么最近银行搞的委托理财或者是理财产品的规矩和证监会、银监会的规定不一样。为什么呢?

  这是是必须作出回答的,因为我所了解,因为在媒体上没有看到其他的文件,可能还是沿用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委托业务的有关规定。具体来说,现在银行的光大、民生的业务在客户的数字上没有限制,在最低的金额上面,跟银监会、证监会的规定也不一样,而且基本给投资者存款的感觉是有最低收益保证的。为什么呢?

  第二点,证监会和银监会对于同一个客户,从事相同的做股票的业务,不同的监管部门为什么有不同的制度安排。证监会规定,非限定性的10万,限定性的是5万,银监会规定每个客户不能超过200人,证监会规定数量没有限制。银监会规定规划要向监管部门备案,证监会规定要有合规性的文件。为什么银监会规定客户的各种委托资金没有明确让第三方托管,而证监会规定必须让第三方托管。为什么证监会允许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本公司设立的结合资产管理计划,而银监会不允许。证监会要求结合资产管理计划信托投资公司的计划听说10月1号可以的,但是长期以来不允许。另外证监会对证券公司的业务没有限制,而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的机构有明确的限制。也就是说对一个客户而言,相同的股票等交易,遇到如此不同的制度的约束,到底在什么地方,作为政府的监管部门,对待同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方面,他们的权益是什么,依法行政的依据是什么,很多的制度需要统一,应该不应该给金融消费者以执行权,这恰恰是我们长期监管的政策不统一,所以引发了一些部应该的风险,最后让国家、让老百姓买单。

  第二我讲的就是银监会要改变监管银行的方式监管信托投资公司。全国人大通过的信托法是为了调整信托关系规范心态行为,这是借鉴了国外的信托的原理,整训了信托意义的概念。目前的证券投资法国和投资法也是这样的。银监会和证证监会关于资金委托的规章,也是整训和信托法的法律。银行以赚取立法为主,信托是建立信托上面的委托理财业务,因此,对银行的监管,要围绕资本充足率等一系列的指标和措施的落实,防范金融的风险,而对信托公司的监管主要是围绕合同条款来防范金融的风险。

  也就是说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信托的监管的要素,所以要实行他们的一些要素。第二条就是监督受托人和委托人的洗信托合同。而信托法指出严格的指出有关的规定,具体如何使信用有效、怎样的落实,需要监管部门在业务流程,在岗位职责,信息披露财务制度方面等等履行合同的行为予以处罚。根据以上的监管的思路,根据我们的现状,我几个考虑,一个是要不要用银行监管的指标来监管信托公司。

  我们知道按照有关的规定,对客户的贷款不能超过资本金额的10%,但是我们规定新的公司只有资本金投资某一个项目的时候不能超过资金金额的10%,这个的规定同样有监管银行的思路的痕迹。信托机构的一般考察的指标,我认为不是不可以用的,但是仅仅是一个参考的指标。建立独立的制度我认为是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上市公司之间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的制度。对信托公司而言,签订的合同和终止履行合同,作为董事会成员怎样禁止,这一些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还不如把公司的重点放在履行合同的检查制度绝对不应该照办银行的制度来监管信托。

  作为我们银行的局长没有来,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这些情况。

  第二是采取公募还是私募,对此第一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已经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第二,如果另外起炉灶法律不允许。如果搞的话不是信托公司所满足的,必须像管理公司一样的监管。据我所知我们的一些信托和基金管理公司还是两回事。第四,对信托理财搞公募。企业日常资金的需求是发行债券。还有一个成熟的信用基金配套,在我们过程信托投资的信用比较差,机遇一对一的合同式的谈判能力很弱。加上简单的体披露能不能取保。特别是我们的证券市场我们为什么不集中精力发展这个市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的阶段,除了严格依法用公募的方式来做基金以外,其他的个人还是以私募为主。

  第三点,5万起家和200的客户为主,风险大的情况,已经中国当时普通居民的收入的水平,所以,规定了不同的委托理财的点,也就是5万起家,考虑了一些国家的参考的数据但是,不得超过200份。我认为,参与委托理财的起点目前有关部门要抓紧协调,在资金委托业务说的应该一样。要么5万,要么大家都十万。

  第二,为了进一步支持信托的发展和弥补我们国家的不规范,200份、300、500份合同的构成并不会引发风险。第四,第三方的图管问题。我认为,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有关的规定要求客户委托,但是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因此要把这个漏洞堵住,把资金放给第三方监管,我认为风险是可以避免的。也可以利用监管信托的思路来监管信托。而不用银行的思路把信托业务憋死了。

  第五点,存款率机构能够在异地经营业务,是根据大小、性质、特点的不同制定的相关的规定。我们国家的第五次的信托的整顿,是对全行业定位不清、风险很大和恶性经营来做的。为了尽快的发展思路,加快信托的步伐就是杂暂时不设分支机构。只要一对一的合同谈判开展业务,通过监管和要素结构完整、资金第三方的拓宽,还有限制广泛意义上的小的投资者参加,有没有分支机构或是能不能开展业务,从目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本来就不是监管的重点内容。加上目前银行理财业务,证券资金的业务,他们没有任何的分支机构和信托的业务,干脆整个变化也可以,如果不变革肯定不可以的。

  是不是设立分支机构还涉及到他的业务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的实力也不一样,投资的风险的意识不一样,信托机构整个加速是按照行政的原则分配,这就出现了委托理财和信托理财的的矛盾,为什么很多外资的机构要进军上海北京就是这样道理。

  第六点就是信托公司收取监管会,这个是信托跟银行不一样,第二,监管费是按照资产的规模,信托整顿当中,整个行业到2004年底,要把原来整顿之间的全部剥离,全部从负债表当中消化掉。而且如果不消化就根据这个资产规模来收费,就对信托更是雪雪上加霜,这些本来就是不良资产,因此在监管费用的问题上如何区别对待,如何实事求是,如何适合中国的国情我认为也是要适合的研究。谢谢大家。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全球金融服务业亚太区主管合伙人Steve Butters

  Steve Butters:大家下午好。

  我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想法。有关我们德勤的一些观点和中国采取了一些关键的步骤。把重点放在可持续社会的发展和金金融机构进一步的发展。有一些很重要的信息,我想跟大家说一下,大家有时间提出自己的问题,根据日程来进行。

  成功的基础,我们看来,中国还是要进一步的把重点放在金融市场,这个是一个非常动态的市场,非常的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情况不一样,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不管采取什么形势,我们相信,真正符合中国的利益的话必须能够准确地并且提供客观的信息系统。除此之外,还要保护股民私人财产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考虑的内容。我们在德勤会计事务所也确实考虑到一些成本的因素,我们也调查了中国30各机构,一般是在12亿左右的水平上。我们认为,这个价格应该是比较的值得的,也就是说要比潜在的市场的2%的水准可以使得中国进一步的保持持续的快速的增长。我们相信金融的基础设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银行业也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两个都是金融服务非常重要的方面。

  除此之外,还有世贸组织时间表方面的考虑,也就是2006年底中国的金融市场全面的开放,我们相信,银行业要充分地做好准备迎接全部的开放。当然公司的治理这方面的因素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已经在中国这方面看到的一些进步,我们也鼓励中国这方面的进步。

  第二点我们提出的就是有一个清晰的透明的存款的制度,目前中国在这方面作出很多的努力建立一个透明的有利的环境。但是,在私营的银行业的投资还是有一些障碍,应该说也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面的过程当中,要走的路我们提到更大程度的透明度,要进一步的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要减少利益的冲突。有五个特别重要的领域,包括改革、公司治理、监管框架要加强,建立能够真正代表国家作为一个股东之一,这么的一个系统。还有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展,应该说这方面也有一些措施和实施。也说到的一个保险的体系,监管当局在这一点也是非常的注意,还要提升法规的情况。

  我先跟大家说到这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