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多元化--家电业竞争再升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 09:47 证券时报 | |||||||||
    近期,不少家电企业纷纷公布或实施新的产品产业扩张计划。这些行动虽然显得比较低调,但其集中度之高却不能不引起注意。有迹象表明,国内家电企业在经历长时间的相对稳定之后,目前正酝酿着第三次市场大整合。     扩张行为烽烟四起
    11月19日,美的集团与华凌集团联合宣布,美的集团受让广州国际集团所拥有的全部42.36%华凌集团股份,并成为华凌的控股大股东。美的方面称,收购华凌有利于美的在冰箱领域取得高速发展,实现横向相关多元化,进一步扩大产能以获得新的成本优势。     同样是在11月份,TCL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000100)和东芝电器营销株式会社签署了有关电冰箱、洗衣机项目合资的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共同投资5000万美元,在广东南海成立制造和销售两家合资公司。这两家合资公司将分别以制造和销售东芝品牌和TCL品牌的电冰箱、洗衣机为主;此后不到一个星期,TCL集团又宣布与青岛威士电器合资,在青岛建立TCL电冰箱工业园,总投资近亿元,首期将建成年产50万套冰箱的制造基地。TCL集团在一个月内的两次大手笔投资,充分显示了在开辟彩电、手机新疆土之后,将要努力打造白色家电产业新航母的“野心”。     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000921)在10月28日发布公告,科龙电器及其全资子公司科龙发展将与原中山威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方中山顺畅公司共同出资2416万美元,组建广东科龙威力电器有限公司。科龙电器称,本次合资行为是基于公司要成为“国际主流家电制造商”的战略目标,全力进军洗衣机行业,完善及拓宽公司的家电产品线。     四川长虹(资讯 行情 论坛)(600839)的多元化步伐更是引人注目。9月28日,履新不到百日的董事长赵勇一口气签订了五份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者分别是朝华科技集团股份公司控股的上海朝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广州金发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领域巨头。这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长虹不但将介入IT、物流产业,而且还将涉足化工材料、电工产品、模具塑件的研制和销售。     此外,深康佳(000016)在11月份表示,公司将通过联盟合作购并等形式,适时向上下游产业扩张,整合产业链启动家庭娱乐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从彩电制造商向“娱乐服务商”的转变;小天鹅(000418)有关负责人也在11月份表示,公司在稳定和扩大洗衣机国内销售的前提下,下一步将迅速扩大冰箱的销量,发展空调,整合和拓展电子通讯产业,将IT与传统家电进行嫁接,结盟小鸭、长岭,促进家电产品升级改造;海信集团目前则在着手打造软件产业,希望以此支撑壮大海信的3C产业,并意图在国内软件市场和软件出口外包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突破单一格局 追随市场需求     突破单一专业化道路所带来的高速成长屏障是家电企业多元化选择的主要动机。一般而言,100亿元的销售收入是家电企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凭借专业化能较快地做到100亿的规模,但之后如果继续专注在一两个领域,企业规模要有大的突破则变得异常困难。因此,众多立志要进军世界500强的家电企业再次选择多元化道路,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TCL集团多元化道路的成功被不少企业视为榜样。TCL集团从电话机做起,先后介入彩电和手机行业,并取得了两行业的龙头地位,销售收入更是在2002年便突破了200亿元,将原来的领先者远远甩在后头。     对于众多家电企业为何同时选择在近期进入多元化轨道,专业人士认为,从需求角度来看,根据家电产品的使用周期,家电产品已经进入大规模更新换代的高峰阶段;同时,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家电产品的选择逐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供给角度来看,家电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实现规模效应,取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在未来与家电经销商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更重要的是,家电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的竞争震荡格局,目前各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未雨绸缪。     是馅饼还是陷阱?     家电企业多元化有成功的例子,但也不乏失败的教训。青岛海尔(资讯 行情 论坛)(600690)的多元化最为丰富,除主营产品冰箱、空调外,海尔先后介入家具用品、手机、电脑、IT、餐饮、生物制药、甚至金融等等,但可惜绝大部分领域均未取得成功;其他家电企业也同样在多元化道路上吃过不少苦头。     与多年前相比,目前家电企业的多元化表现出更高的产业相关度,部分企业围绕3C融合开展多元化,一些企业的多元化也大多仍专注于在家电行业寻找新的“奶酪”。这种模式由于转型跨度不大,研发、管理、销售以及专业人才等平台可以有效共享,品牌延伸也能较好实施,因此多元化成功的机率相对更大。     不过,由于各家电企业多元化的抉择非常相似,这将使得原本已经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将进一步升级。由此来看,我国的家电产业格局变化正在慢慢翻版日本模式,未来“剩余”下来的将成为中国的东芝、松下、索尼这些国际“大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