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蔚冰
两年来,哈尔滨东大电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倪树春像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克隆了一样,感到气愤异常,却又有理讨不回来。侵权专利和假冒产品就像两把利剑,严重地伤害着东大公司的利益。看到本报近日发表的《中国打响知识产权保卫战》一文,倪树春竟高兴地流出了热泪。他说,保护知识产权,早该行动起来了。
哈尔滨东大电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经过长城质量体系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研制的铜基无银电工触头项目是获得“八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并于2000年被国家计委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通过了其年产700吨铜基无银无镉合金材料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铜基无银电触头是一种替代银合金的电工重要元件,它的性能与银触头相当,价格却只是银触头的三分之一,推广应用开发,一能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因我国是贫银国家,每年需进口大量白银来制造电触头;二由于价格便宜能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三可谓是电器行业的一场革命,提升了整个电器行业的水平;四是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盘活闲置国有资产。而这项发明的基本沿革可以追溯到1992年。
1992年,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国立大学物理研究所基尔可·伊万诺夫教授将其多年的科研成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杨德庄教授、安希镛教授等的发明成果汇合,使铜基无银无镉电工触头这一科研成果率先在中国应用于实践。1994年,这一科研成果在中国申报了发明专利,1998年3月5日专利获正式批准。与此同时,这几位专利共同持有人将专利投入东大公司并入股东大公司,而后该专利持有人又分别补报了几个补充专利。由此,中国独有的特种合金替代银合金电工触头诞生了。1997年国家经贸委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对该项目做了国家级鉴定:“世界发明,国内外无有”,并将其列入国家产、学、研工作。1998年国家经贸委发给该产品国家新产品证书,同年铁道部、机械工业部分别召开全国推广会。2000年国家为此专门成立了全国无银电触头推广办公室。2002年该产品经过多年的试验试用后,国家经贸委召开了产品鉴定推广会。2002年该产品专利获国际专利金奖。
然而,正当东大集团的全体员工们为他们历经12年完成了从科研到产业化之路的国家级高科技项目开花结果而庆功时,他们发现在温州柳市地区的一些厂家已经开始了假冒电触头的生产经销,有的还申报了侵权专利。倪树春指着他桌上的一堆专利复印件告诉记者:他们先后五项专利几乎完全涵盖了铜基无银电工触头合金材料的专利保护领域。而温州地区的另外一些假冒产品,有的甚至连虚假的或是侵权的专利都没有,就在那儿用简单的设备和粗糙的工艺生产根本连试验都通不过(均无试验报告)的劣等产品,并以低价倾销。
那么,东大公司面对这些侵权专利和假冒产品,自己做过哪些努力呢?倪树春告诉记者,产品在试验和报审阶段并无假冒,自从国家大力推广东大公司的铜基无银触头后,由于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和发展前景,假冒产品便层出不穷。在东大对假冒产品及侵权专利的治理报告上,记者摘录了几条:
2002年东大向国家专利局对刘伟之侵权专利提出申诉,但未得到国家局支持,专利证书仍然发了下来。
2003年通过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了造假触头的帕特尼公司,结果东大胜诉,败方进行了赔偿,但赔偿后,败方买来侵权专利,披上合法外衣后继续生产销售该产品。
2003年东大通过温州柳市技术监督局要求清理假冒触头,但由于地方保护根本没能得到支持。
东大公司专利持有人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安希镛教授告诉记者,国家再不治理这种混乱局面,伤了发明人和企业的心事小,打乱了国家推广特种合金电触头的部署和产业政策事大。况且这次侵犯的知识产权是国际合作发明,造成的国际影响很大。更为根本的一条是电工触头直接用于与国计民生联系广泛的电器产品,假冒产品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会给社会造成危害。
倪树春认为,造成现在这种状况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有关部门业务能力不强,有失职行为;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三是个别小团体的经济利益在作怪;四是整个经济发展环境还是治理欠佳。如何解决?倪树春认为:一是要从国家专利局做起,堵住源头,打击侵权专利,不能只拿专利保护费,不行保护之职能;二是国家技术监督局、工商局、打假应联合整顿治理造假和侵权企业,严厉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当然,倪树春承认事态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东大本身也有问题,企业没有能树立起品牌意识,对自己的名优产品保护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