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入世过渡期 最后一个月的局势研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 10:50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即将到来的12月11日,对于中国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点。这一天,中国将步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敏感的农业、保险业、零售业、电信业等10多个产业领域将对外资进一步开放,这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开放幅度最大的一年。之后再过半个月,到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中国主要的优势产业纺织业将迎来进军世界市场的新春天。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说,在剩下的这一两个月内,对即将发生的一切以及未来形势的冷静研判,将是决定命运的。

  美国纺织业正在呼吁布什政府延长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限制措施,他们的企图是不会成功的,不必过于担心。

  现在中国国内对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出口市场确实存在过于乐观的情绪。其实配额取消后真正受影响的只有10%-15%的纺织品。

  首先是纺织品出口问题。最近美国的纺织协会和纺织业工会正在呼吁布什政府延长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限制措施,但这是成不了气候的。纺织品配额将如期在2005年1月1日取消,这个协议是不可更改的,这一点对世贸组织所有成员都一样,不可能单单延长中国的配额时间,这一点是不容谈判的。在江浙一带本来不少投资者正准备进入或扩大对纺织业的投资,但是最近一些商家又退回来了,因为不断有新的信息传来,说对于中国的纺织品来讲,真正实现自由贸易的时间不是2005年1月1日,而是2009年1月1日,因为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规定对中国纺织品的特殊限制措施将一直实施到2008年12月31日。

  但实际上,对于这些限制措施,也不需要太担心的。因为限制措施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程序来进行,必须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规定进行,必须有一个法律的程序。更何况,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纺织品进口国。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品是当地市场非常需要的。比如美国的纺织产业只能够满足它整个市场需求的不到5%,而且中国纺织品对美国出口,美方受益要远远大于中方受益。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品牌所有者、零售批发商、服装设计公司、广告公司拿走90%-95%的利润,这些人有更充足的动力去阻止对中国产品设限。最近美国的纺织原料商和成衣制造商就围绕要不要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问题发生了大争吵,成衣制造商想获得低成本的中国纺织布料,坚决反对原料商提出的设限主张,《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双方的“互相诋毁和攻击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所以,光是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反对,就会使设限行动遭遇很大阻力,想实现并不容易。

  而且,实际上中国企业将受到多大的限制措施还取决于中美两国政府的谈判,比如是不是已经构成了出口激增,要经过一个90天的磋商程序,磋商无结果后对方才能采取限制措施,这3个月的磋商期给了我们很大的回旋余地,双方都可以采取市场协调的行动。

  不过,中国的出口商还是要进行自律。原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最近在接受传媒采访时就指出,现在最令人忧虑的是我们自己,纺织品出口的过度增长可能会影响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因此,他劝告中国纺织业不要急功近利地去抢2005年的时机,不要在短时间内造成对进口国市场的重大冲击,要顾及外国纺织品市场的承受能力。因为这是一个很敏感的时间段,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者都在盯着这个时间段,都在看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是不是会在这一年激增。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出口企业要多一点自律。

  而且,现在中国企业界对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出口市场确实存在过于乐观的情绪。其中一点就是对取消配额的作用过分夸大,造成一种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就是靠取消配额来实现的印象。实际上现在真正受配额影响的产品只不过占中国纺织品出口的10%-15%左右,85%的纺织品贸易早就自由化了。很多企业不太了解这个情况,以为过去100%的纺织品出口都是受配额限制的,明年配额取消了就是海阔天空了,其实真正受影响的就是那10%-15%的产品。

  布什政府第二届任期内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假冒产品和知识产权问题的压力。目前正在听取美国企业的意见并在为此做准备。

  随着年底刑事处罚门槛的降低,明年中国企业将迎来一个知识产权官司的高发期。

  另一个需要引起警觉的,就是知识产权问题。最近日本传媒报道说,据美国贸易关系人士透露,布什政府第二届任期内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假冒产品和知识产权问题的压力。具体措施是加强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洽谈窗口,公布进口假冒产品企业的名单。快的话下个月将派商务部长埃文斯前往中国,要求中国采取措施对制造假冒产品加大管理力度,否则将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目前正在听取美国企业的意见并在为此做准备。

  而近日召开的“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2004)”传递出的信息显示,中国“入世”后过渡期,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焦点。在这次论坛上,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区主任首席代表包崇侃发表了题为《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的WTO执行情况》的演讲。而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知识产权保护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被两次重点提出。作为美国企业界的代表,他指出,在知识产权的执法方面,中国仍比较薄弱,而且缺乏透明度。而这正是许多企业所担忧的。去年,美国等世贸组织成员对中国的“年审”评价与第一年相比显得不太“乐观”,认为中国在执行加入WTO方面的进展放缓。中国英国商会主席田虎也表达了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此前欧盟商会曾公布了《2004年度欧盟企业在中国议定书》,70%的欧盟企业都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实施不力。

  面对各种压力,中国政府近期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近一个月在频频提到知识产权问题。就以这个月而论,15日,吴仪在会见来访的芬兰贸易和开发事务部长保拉·莱赫托迈基时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需要,也是中国自身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16日,吴仪在京主持召开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时又强调,明年特别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而最为实质性的动作是,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制订法规,将在年底之前出台关于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与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大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不同,中国为了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建立了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管理模式,过去许多案子比较小、情节比较轻的案件都是通过行政的途径进行解决。但是,考虑到目前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我国决定进一步降低司法执法中刑事处罚的门槛。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刑事处罚方面的门槛会适当降低。同时,新的司法解释对在线盗版、假冒侵权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分销等侵权行为的处罚将作出明确的规定。

  目前中国政府成立了由12个国务院部门组成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由吴仪亲任组长,统一领导协调全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

  可以预见,随着年底刑事处罚门槛的降低,明年中国企业将迎来一个知识产权官司的高发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为避免届时碰上大麻烦,我们现在就必须未雨绸缪。

  在这次“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2004)”上,一份由北京WTO事务中心提交的研究报告也值得关注。这份报告认为,后过渡期内,跨国公司将有可能调整在华战略,其主要表现为直接贸易和生产战略替代本地化发展战略;跨国公司之间的融合成为潮流;而独立化战略亦将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要形式。在后过渡期内,跨国公司有可能调整在华战略,但其投资不会偏离目前的投资分布进入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跨国公司将继续在东部地区加速积聚。

  在后过渡期内,跨国公司有可能调整在华战略,但其投资不会偏离目前的投资分布进入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跨国公司将继续在东部地区加速积聚,以充分实现独立化。

  这份报告认为,虽然加入WTO后中国区域政策差异不大,且中西部地区还会保留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但由于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因素限制,特别基于投资本身的惯性作用,跨国公司仍将继续在东部地区加速积聚,以充分实现独立化。

  中国已在按照当初的承诺,在很多行业领域对外资独资模式进行了政策解禁。这就刺激了大批原本就想“独身”但受到中国原有政策的限制而被迫“结婚”的外资企业,纷纷抛弃或考虑抛弃自己的“伴侣”。今年以来,联邦快递、宝洁、雅芳、松下、西门子、诺基亚、IBM等众多知名外企均纷纷加速了其独资化的步伐。要么“瘦身式”———转让合资公司的股份,成立新公司;要么“圈地式”———收购合资公司的中方股份。

  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分析,外企独资化的原因,一是为了整合市场,将中国市场分散的投资项目,进行统一管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二是为了实现管理的统一化,解决原来的一些管理问题。

  对于许多中外合作中的中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许多政策性的合作走向终结。离开了外方合作伙伴,则意味着面临一系列如脱离跨国品牌乃至技术、人员的支撑,不能再分享外方给予其的合作利润等难关的考验。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好双方关系,化危机为商机,则是许多“政治联姻”伙伴要考虑的新课题。

  对于外企来说,独资化的动力除了来自能够更自由地开设更多分公司或办事处外,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与伙伴在中国“团聚”。伴随着中国WTO承诺的兑现,众多跨国公司及其配套公司在中国的“聚合现象”正普遍起来。比如前不久,国际建材零售巨头百安居中国公司与HP在上海签署了一项为期5年的合约,宣布将其在中国的IT管理服务全面外包给HP。这是中国零售业首个全面IT外包服务合同,也是外资零售企业首次大规模地将自己在中国的IT管理服务进行外包。百安居中国CEO卫哲说,HP将极大地帮助我们降低成本,提供高效、灵活的IT服务,从而加速并保障百安居在中国的扩张进程。

  又比如当全球知名的物流服务商马士基获得了在中国开展综合物流业务的执照时,宜家立即将中国的物流交与马士基打理。而这一情况也是在外企允许独资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带给中国企业的极大挑战。

  外企独资的浪潮对中国企业必然造成冲击,跨国公司的实力很强,很可能外企在中国某些行业上形成垄断,控制中国市场,比如美容化妆、洗涤剂、饮料等,由此,中国企业将在一些行业上消亡。不久前,工商总局历时近一年,调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限制竞争行为,完成了一份《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报告。这是国家工商总局首次调查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

  报告显示,一些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逐渐显现垄断态势,许多国内企业遭到蚕食。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通过企业横向并购、品牌控制等方式迅速扩大规模和实力,在我国取得市场优势甚至是独占的地位。

  规制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的对策之一,是完善市场竞争立法,加快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制订《反垄断法》。目前,相关草案已经提交人大专业部门。另外,部分学者也提出不应当在后过渡期继续给外企超国民待遇,等等。

  本报时事评论员 周凡

  (晓航/编制)(来源:金羊网)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