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聚焦青少年性教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 08:26 经济参考报

  最近,我国性教育领域十分热闹,几本聚焦青春期性教育的读物相继面世,给过去遮遮掩掩的内容寻找到一条“全面正面直面”的渠道;广州性文化节期间,一位专家对“一夜情”学术论点的阐述,引发了有关性的学术层面的研讨该不该“关起门来”的质疑……,一时间,性教育话题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大胆和热度。应该说,相对于社会进步的进程,我国的性教育虽然已经蹒跚摸索了十年,仍然是贫乏和苍白的,甚至有专家认为,我国的性教育是“最失败的教育”。那么,我国性教育的不足到底在哪里,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读物,
社会应该如何帮助青少年健康地度过“成长中的烦恼”……这是我国的性教育必须直面的课题。十年:不成功的教育

  我国的性教育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如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然而在专家们眼里,经营了十多年的性教育,基本是一锅“夹生饭”,甚至可以说很失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目前我国性教育的滞后造成了性问题混乱,带给青少年不小的伤害。一份1999年的全国调查显示,我国女孩子初潮时间12.55岁,男孩首次遗精13.85岁,而且有迹象表明,这种生理现象还在不断前提。孙云晓说,性教育本应在孩子性发育成熟前进行,而现在的性教育基本是从初中阶段起步,同孩子的生理发育情况不同步。

  专家认为,性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教育过程,除性的生理教育外,还涵盖性心理、性道德、性美学甚至伦理、法律等内容,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陈一筠告诉记者,我们今天推行的性教育还停留在知识教育的层面上,小学、中学、大学的生理教育都在演绎生理解剖,青少年渴望了解性成熟、性行为、性心理等,却无从获取。而且,性教育教材不敢直面新的性教育话题,因此受众普遍感到时下的性教育不“解渴”。中国性学会理事长、《中国性科学》主编徐天民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说,目前我国学生阶段的性教育课程多数由校医或生物老师传授,他们不曾接受过系统的性教育培训,有时自己在观念上也不能准确把握。令人尴尬的是,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性教育知识,还不及网络、书籍等各种传媒手段释放的信息多,这些不经筛选的信息极易出现误导。

  专家们特别指出,性教育实际上是成长的教育,因此尤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配合,但是目前这三股力量尚没有形成合力。如今正值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们,基本不曾受过有意识的青春期性教育,成长过程的这部分空白,客观上抑制了他们对孩子性教育的想象。

  此外,现阶段,学校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也使性教育不得不成为“副业”,以致扭扭捏捏,无声无息,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性教育的“谨小慎微”,青春期性教育就迟迟不能进入学校的正规课堂。在这样的背景下,良莠杂陈的社会性教育唱起了“主角”——宛如一个大染缸,健康的、黄色的、邪门歪道的内容充塞市场,青少年凭借自身薄弱分析能力,根本无法分辨是非。调查显示,如今社会上的性信息渠道无处不在,就连现代广告都带有性的暗示,科学的性教育不尽快占领这块阵地,对青少年的畸型影响将是长远的。性待业期:上岗还是闲置

  性待业期,是专家对青少年特殊生理期的一种形象概括,指人从性器官成熟,到获得合法性行为即结婚这段时间。近年来,随着人权意识、人文关怀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性待业期给人带来的深层问题。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性是必须和婚姻捆绑在一起的,新婚之夜才应该是性经历的真正开端。目前,我国法定结婚年龄为男22岁、女20岁,事实上,在生活的多重压力和观念的更新下,多数青年人的结婚年龄不断后推。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青少年12、13岁性器官发育成熟,要面临一个漫长的性待业期——少则八九年,长的可达10年左右。如何面对性待业期复杂的各种期待,帮助青少年安全、健康地度过这一时期,对性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

  性待业期问题的实质,是能否发生性行为。国外一些专家的观点是,性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如同吃饭。因此,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性待业期的人可以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教授认为,大学毕业后尚未结婚的青年人,由于心理成熟、有一定经济实力,他们有能力为自己做出任何性方面的判断与选择负责。但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在性待业期过早上岗,获得的更多是心理、生理上的伤害。张玫玫进一步解释,男女性观念认识存在差异,偷尝禁果后,女性希望从男性那里得到很高的感情回报,而此年龄段的男性还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女性身心受到伤害更大。

  张玫玫认为,如何分散和降低性待业期的冲动是问题的关键。首先,学校、家庭要破除性别神秘感,让男女生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其次,引导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孕育和谐的两性关系。她强调,不要一味地反对一男一女在一起,关键是他们在做些什么。她说,如果两人整天厮守,无所事事,肯定会产生本能的冲动。但是,如果两人一起投入文娱活动、科学实验或者做其他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家长、学校就应该鼓励他们。张玫玫说,两性交往是社会永远的主题,让青少年早接触异性不是一件坏事,而且,在老师鼓励下的这些活动能让他们明白,异性在一起还有不少可交流的内容。另外,社会还要帮助青少年追求更高层次、更文明的性表达方式。她告诉记者,文化层次高的人群往往会把性转换成一种美感的流露,其实,欣赏芭蕾舞这种人体艺术的过程,就是让人们在舞者的肢体语言中得到性美感。青涩的性教育读物

  最近,记者读过一本以解读性教育面目出现的书,作者是一位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多年的人,客观地说,书中涉及的内容还算引人入胜,然而掩卷之后,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这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许多案例串联起来,其中青少年手淫、乱伦、心理变态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书中甚至细节丰富地描写了一个大男孩如何爱上了作者自己……。据了解,目前这类青春期性教育读物正在形成一股热流,如《藏在书包里的玫瑰》、《那个学期在雨中长大》、《青涩时光》等。这类书的作者一般都是一线的性教育工作者,写书是为了“全面正面直面我国青春教育的滞后”。然而,这类充斥猎奇色彩的青春期性教育读物,真能抚平青少年青春期心灵上的波澜吗?面对时下热度很高的所谓“忧郁性教育”的涌现,一些专家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青少年性教育读物需要更多的“阳光”。

  看完了第一本青春期读物,张玫玫教授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多年从事性教育研究,让张玫玫这些专家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更深刻地了解到当今青少年的性心理、性困惑等问题。她说,以忧郁笔调进行负面教育的书一本就足够了。但是,出于市场运作、寻找最佳卖点等经济方面因素,此类书籍开始大行其道。她说,忧郁性教育的故事是警示录,但从教育的角度看,青少年成长更多的是需要鼓励,从正面教育着手。她认为,推荐给青少年看的书籍应该是正面、积极向上的成功故事,性教育工作者、出版界推荐的读物,应鼓励青少年正确面对性生理变化,描述健康的性心理活动,“让玫瑰在阳光下绽放”。

  此外,张玫玫还对此类书籍的受众提出了质疑:“书给谁看”?她曾经在大学课堂上将忧郁故事推荐给了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已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她也希望,老师、家长们读读这些书,切实地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但是,她不主张让中学生去看这些书籍,因为她担心中学生由于年纪太轻,不具备分清正确与错误的行为能力,可能会模仿书中的具体情节、甚至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陈一筠教授也认为,青春期读物中的个案不适宜教育孩子们,不足以涵盖性教育的全部话题,性教育目的是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案例教育固然重要,可是如果提供给读者的都是忧郁、失败的案例故事,青少年看了以后,仍然形成不了正确的、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性观念,这些故事还可能使他们步入歧途。

  作者:曾亮亮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