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金融街》论坛关于“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问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与会的专家学者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完善。但在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当前争论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在一些行业、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产权转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我国产权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产权交易监管不到位等。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第一,应肯定国有资产要流动,如果国有资产不流动,其“坐失”可能要比流失的损失还要大。肖灼基指出,大部分流失的国有资产是体制性原因造成的,不能把国有产权转让等同于国有资产流失,对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
第二,多数专家认为,在国有产权交易中确有个别的暗箱操作,甚至非法交易;属于这种情况应严厉打击,坚决取缔。邱兆祥教授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从他所观察到的许多案例来看,国企产权改革的暗箱操作、非法交易是普遍现象,
第三, 国有产权转让,特别是价格的形成涉及多方面因素,判断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种形式,近来一些地方、一些企业实行了管理层收购或经营者持股的做法。作为企业改制和分配方式改革的探索,这一改革对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实施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一些争议。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者自卖自买、自行定价;以国有资产作为融资担保,将收购风险和经营风险转嫁给金融机构和被收购企业;损害投资人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等。
就此,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种形式,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和环境。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国有资产价格缺乏合理有效的发现和形成机制;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收购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政策规范;合理的融资渠道还很欠缺,管理层承担的收购风险与其享有的收益不对称;企业的内外监控机制还不健全。这些外部条件的欠缺,制约了管理层收购与经营者持股改革的有序推进。
目前,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不能因为出现一些问题而否定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和取得的成效,放慢改革步伐;也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要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法规、加强监管等多方面努力,使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在推进中不断规范,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作者:项志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