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产笔记本 匆忙要突围(市场聚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 15:25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记者 张然 实习生 叶晶晶 董静

  笔记本销售旺市维持已久,但是,一面是市场群雄争锋,一面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虽然不一定是此消彼长的游戏,但洋品牌与本土品牌的鸿沟却似乎日益加深。明显的剑拔弩张背后,纷纷制造着新的工事,准备着投入激烈的战斗。

  坐不住,急建产业链

  从渠道得到的消息看,鼎新、TOPSTAR等新进品牌前几个月的单月销量都在千台以下,部分品牌甚至不足200台。

  如何产业突围成为今天国内笔记本供应商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10月中旬记者从长城公司一次交流中获悉,该公司将力主营造自己的笔记本行业产业链,以此寄望实现突围。长城公司主管自有品牌业务发展的副总裁卢振宇向记者透露:公司将利用并购、联盟手段力主打造一条自己的产业链。约在半年内,成为国内第一支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与之相类似,几乎是在同时,众多国内笔记本供应商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笔记本产业链打造运动。

  联想那边,记者获悉,在上海笔记本制造基地运营能力上将再下更大力度,以期实现从单一简单的组装向更高“制造层次”跨越;此外,一直力导低价笔记本策略的神舟方面,9月利用集团中主负责分销业务的新天下公司,拿下了日立笔记本硬盘的中国区总代理权,据行业内部人士称这将进一步加强神舟笔记本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另外,国内老牌笔记本供应商清华紫光方面也将有所动作。

  硬性产业链打造,以及软性产业链合作开始在整个国内市场蔚然成风。缘由无他:坐不住了!

  联想失守,泱及本土众品牌

  为什么各家屡屡出手寻求产业链突围呢?除了上面所说部分国产笔记本惨遭国内市场厄运,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大兵压境已让国内企业倍感压力。

  在中国,2004年本来就是笔记本电脑产业的丰收之年,但是“不争气”的国产笔记本却已陷入艰难重围。

  计世资讯笔记本市场调研分析师郭海涛告诉记者:“目前整体中国笔记本市场,国产品牌大约只能占到25%略高的市场份额,而且可能还有进一步下降趋势。”而且前十名中只有联想、方正、紫光3家国内企业,整体形式不容乐观。

  不久前,IBM对外宣布,在商务笔记本电脑销售中,自己已连续5个季度名列亚太第一(统计包括日本)。该公司列举IDC的统计数据称,在中国市场,IBM势头也非常强劲,在普遍下滑的市场环境下反超联想,位居第二季度榜首。

  其实早在去年,IBM内部一份报告已经透露,前3个季度,自己在内地市场的笔记本销售额比去年同期猛增了75%,居同行业首位,而在销售量上也有望打破之前始终为国内品牌联想(Lenovo)所保持的老大地位。到了今年5月,Gartner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联想发货总量75.17万台,占市场9.3%份额;惠普发货量为78.57万,占市场9.7%份额。而IDC公布的数字则为:联想发货总量81.31万台,占市场10.9%份额;惠普发货量为80.34万,占市场10.8%份额,联想以微弱的优势继续领先。与此同时,Gartner和IDC均认为戴尔是今年亚太区电脑销量增长最快的品牌,同比增长率超过50%,IBM增长率超过30%。

  但不管哪方面的力量,联想是“众矢之的”,洋品牌都在发力笔记本产业,叫板联想,惠普、戴尔、IBM等欲在中国PC市场卷土重来。而且最直接的对国产品牌构成了致命打击。

  目前记者了解到,不光IBM等企业,随着多数日系、美系笔记本巨头会战中国市场,已经给上个世纪末刚刚发展起来的国产笔记本产业造成巨大威胁。在中国最大的笔记本分销渠道商神州数码手中销售的5大品牌,东芝、IBM、NEC、HP、华硕,除了华硕为中国台湾企业外,没有一家国产品牌。

  一位专业渠道商告诉记者:“国际品牌后发制人的状态基本显示出来了。”国际品牌在价格上已经有所下降,渠道建设也有所完善,而品质优势上已经逐渐显示出来。“而国内笔记本企业,大部分停留在通过台湾代工商拿货,自己只是贴牌销售而已。”这样的模式不但品质无法做到最好,就是国内品牌向来标榜的成本优势也荡然无存。

  不光品质上,长年来,由国产笔记本占领的价格绝对优势也正逐渐荡然无存。连续数年IBM、东芝推出低价笔记本电脑,对国产笔记本构成了致命的打击。

  求索上下游,突围寻出路

  我们再来看看本土品牌如何出手,如何寻求产业链突围?

  “产业链突围目前已经得到行业人士公认,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这是长城的说法。该公司副总裁卢振宇认为:除了渠道销售优势,国产笔记本取得发展必须有足够好的产品,包括价格和品质。而价格是绝对的硬道理,要想取得根本性的成本优势,保持良好的品质,供应商必须具有整个产业链操控能力。

  “可能各家做法会略有不同,”卢振宇认为:站在长城角度讲,公司多年与IBM合作制造硬件产品,旗下拥有长城国际这样的制造功能,目前国内所有的IBMThinkpad都产自于该公司生产线,笔记本制造这块自然不缺,此外,行销不缺。“长城目前缺什么?就是研发这块。长城会策略性的去做一些合作,比如控一些股呀,参一些股呀,有自己的研发力量。”

  长城强调的可能是第一个力主内部打造笔记本全产业链的企业,但可能并不会成为第一个做完的国内企业,主要看自身的发展需要。对于大多数本土品牌来说,做不做研发不是外界市场趋势决定的,而是要看企业的利益发展阶段。

  匆匆忙忙的突围行动,让外界看到的是一幅壮烈的景象———联想、长城、紫光、神舟、京东方等展开的是一场中国市场的保卫战。

  《市场报》 (2004年11月19日 第十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