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杉杉集团投石问路文化产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 03:0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邵一乙

  以制造西服而闻名全国的杉杉集团,其实7年前就在图书行业投下了第一笔资金,2000年成立大雅文化公司后更是慢慢成长为出版社的“编辑室”。这个游离于出版体制外的图书工作室,其实就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出版人”

  月初,本报报道了关于宏普实业有意参股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前因后果,引来各方注意。作为一个尚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图书市场对于投资者是个巨大且诱人的“蛋糕”。近日,沪上又一实业公司———杉杉集团也以强势姿态在图书行业显山露水。

  11月8日,杉杉集团旗下的上海大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上海亚太创意设计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公司斥资105万买断版权名为《我思故你在》的小说,以及《逻辑》、《扬州鬼》,作为首批“轻小说”系列抢先与读者见面。此举预示着杉杉集团以旗下文化公司的名义开始大举出版、发行图书。

  对于杉杉,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杉杉西服,其主导产业似乎与图书产业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听上海杉杉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上海大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王仁定介绍,杉杉进军图书产业决非一时兴起,105万买断一本网络小说看似价格偏高,但此次买断的版权除图书出版权外,还包括影视改编权、海外出版权等;同时,杉杉还投资了《风采》杂志。这一刚在图书业显山露水的实业公司,显然对文化产业有着强烈兴趣。

  无心插柳结缘图书

  据悉,杉杉集团是中国服装行业龙头企业,列中国服装行业销售第三位。而它现在的产业构成主要有三块:服装、科技以及资本运作。与文化产业的结缘在王仁定看来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那还是1997年,从未涉足过文化产业的杉杉集团正式投资了一项文化产品———《风采》杂志。

  那时侯,杉杉正在尽力推品牌、推设计师,服装本就与纺织业息息相关,自然也就与当时最高的领导部门———纺织工业部过从甚密,而中纺出版社就是隶属于纺织工业部的,按王仁定的说法,那时他们都是服装一条线的,一来二往也就熟了。

  中纺出版社的主营业务是图书出版,同时也策划出版一本叫作《风采》的杂志。1997年的时候,《风采》杂志中纺已经策划出版了3年,也亏了3年。当时中纺出版社的社长韩耀民就和王仁定商量,怎么能把这本杂志做出业绩,王仁定就与朋友聊开了,结果韩耀民拍板:“你很在行啊,要不交给你做吧。我这刊号不要钱,你只要把我这杂志救活就行了!”

  就这样,杉杉为《风采》投入了300万。王仁定介绍,这本杂志由杉杉注资后,包括用人、分配、编、印、发和广告都是杉杉在操作,连当时的总编周一民都是他委派过去的。

  现在,《风采》是数得出名的女性时尚杂志中惟一一本本土杂志,这本杂志的经验,让杉杉熟悉了这个行业,并且也关注起了文化产业。

  因为合作的一方是出版社,业内的情况一下就了解了,而王仁定本人是学中文出身,对图书有天然的敏感性,哪年出了哪些畅销书,随着涉足图书就会自然关注,同时也自然开始向业内人士取经如何炮制畅销书等等。

  2000年杉杉做了一个慎重的选择,从玩票性质的投资杂志,到认真把文化产业作为杉杉的一个投资方向,大雅公司呱呱坠地。

  7年的厚积薄发

  照理,有着丰厚资本背景,同时已经有3年杂志制作经验的杉杉在2000年成立大雅时就能在业内做得风生水起,但杉杉选择了4年的行业再累积。

  按王仁定的说法,《风采》杂志总体经营已经不错,但有遗憾。回头看,现在要出版一本同等质量的杂志可能3000万也吃不下来,而1997的时候,正是杂志蓬勃发展的时期,可惜杉杉没有抓紧机会。

  王仁定坦言,当时根本没有想过赢利不赢利,而是觉得底限也就是300万赔进去。刚注资《风采》的前两年,杉杉投入的300万就是“烧钱”,烧到还剩下100多万的时候,杂志的业绩滑坡就止住了,往后广告多了,发行也广了,它就不亏了。

  杂志的赢利主要还是靠广告,而时尚杂志的广告主要就是一些大型时尚品牌,只要这些企业关注你,比如此类企业每年选出5本杂志,一年要砸几千万的广告费,你只要在它选择的5本之中,广告就不愁了。

  但《风采》原本可以做的更好。这两年时尚杂志太多,经营又开始困难。其实是由于杉杉当时没有注意到文化产业的前景,失去了很好的发育机会。王仁定介绍,当时如果与国外版权谈判成功的话,《风采》杂志会大不一样。他告诉记者,《风采》曾经有机会和国外的一些大型出版机构和时尚杂志合作,但由于还没摸清这个行业的深浅,没有珍惜,现在想来,哪怕没什么条件,就凭对方的品牌,国外的广告就可能来追你,现在就会赚大钱,而实际它的现状是基本维持平衡。

  面对这个遗憾,杉杉在出击图书策划时显得相当慎重,又用了4年的时间慢慢打磨一个专业、有战斗力的团队。

  对于这个团队,有业内人士质疑,4年时间,它从未推出过一本轰动的图书,按照现有图书策划室5%的存活率,它是不是会被淘汰,对于这个问题,王仁定很自信:有的图书策划公司做的一本书可能达到了90分,但一本书救不了一个公司,如果其他书都在60上下,那还是会被淘汰的,而大雅走的是稳健道路,可能没有特别火的书,但平均每本书都能得到80分的水平。4年里他们策划了将近300本书,没有哪一本特别畅销,但是都很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据了解,大雅以往做的书以艺文类和旅游类的图文书为主,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出品的书在海外版权输出上占到该公司图书总量的60%,版权被卖到台湾、香港、泰国、韩国等。相对于内地图书现在引进多、输出少,将近15∶1的比例,大雅的图书显然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经过7年的积累,又值中国图书行业深化改革的一年,此时,杉杉高调推出一个经过成熟运作的小说系列,并在图书领域从“编”走向“发”,它对图书行业的图谋是不言而喻的,显然,上海的图书市场又多了一个实力雄厚的分羹者。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1月19日 第九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