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吉林省能源、水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 1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能源、水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中央做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定为吉林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从我省经济发展看,项目建设不仅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从长远看对支撑和拉动吉林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但能源、水资源禀赋与经济的关联度较高,对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较大。本文仅根据我们掌握的一些能源和水资源的数据,试图从总体上对我省能源、水资源状况加以
描述和分析,仅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能源、水资源现状

    (一)能源资源

    吉林省能源资源种类较多,煤炭、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都有一定储量,水电资源也较丰富,特别是油母页岩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可望有新的储量发现,但就已探明的储量看,吉林省仍属于能源资源欠丰富地区。截止2000年底,吉林省探明的煤炭保有地质储量22亿吨,仅占全国的0.2%,远景地质储量约35亿吨,可采储量约11亿吨,且分布不均,大部分资源集中在辽源市、白山市、延边州等地区。煤质较差,主要为褐煤和长焰煤,发热量一般在2600―5000大卡间,且灰份较大,市场竞争力弱,更为严重的是全省重点煤矿中有相当部分已处于衰老期,在国有20余个重点煤矿中,有6个矿资源枯竭,已进入破产阶段。由于煤炭资源贫乏,近几年原煤产量一直维持在2000多万吨,受资源限制近期大幅度提高原煤产量不太现实。石油勘探工作近几年有所突破,经国家有关部门对我省油、气资源的综合评价,石油总资源量约为40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3100亿立方米。目前,全省已探明油藏面积1300余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南部扶余、前郭、大安、乾安和镇赉等县境内,近年来天然原油和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已形成原油生产能力500余万吨,原油加工能力800余万吨,省内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松花江和鸭绿江、图们江等流域。到2003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341万千瓦,占可开发的67%,占全省发电装机40%以上,承担着东北电网的调峰作用。据省电力局有关专家反映,松花江梯级电站布局已基本完成,除部分电站还有扩建能力外,再无大型水电站可新建,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虽还有一定潜力,但开发难度较大,且水电主要是以调峰为主,受降雨量及季节性枯水期影响很大,供电能力难以稳定发挥。油母页岩,储藏丰富,占全国的56%,居全国之首。初步探明蕴藏量为174.5亿吨,其低位热值在1000-1500卡/公斤之间。主要集中在桦甸、农安和汪清县境内。目前,除桦甸有少量开发利用外,绝大部分尚待开发利用。我省西部白城、松原地区风力资源较为丰富,作为补充能源具有一定潜力。据有关部门测算风能有效蕴藏量为6920亿千瓦时/年,风能密度为60~70瓦/平方米。国家发改委已批准通榆40万千瓦风电厂建设项目,到2010年,将建成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装机可达48万千瓦,年发电8亿千瓦时,目前风电一期10万千瓦的部分机组已投入商业运行,洮南、白城等地风电项目也在积极运作之中,预计还可形成10万千瓦风电场。

    受能源资源、开发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和限制,近些年来我省能源生产总体上呈低速增长的态势。2003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4456.82万吨(折标准煤,下同),比1990年增长29.1%,年均增长2.0%,低于全国同时期能源生产年均增长幅度2.1个百分点;而此间全省生产总值(GDP)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10.4%,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这表明我省能源工业供给能力还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见表1)。

    表1:能源产品产量和比重

                   能源生产量(万吨)          能源产量比重(%)
               总计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1990年   3452.18    2257.05    1195.13       65.4       34.6
    1991年   3608.73    2312.33    1296.40       64.1       35.9
    2002年   3891.07    1991.17    1899.90       51.2       48.8
    2003年   4456.82    2408.25    2048.57       54.0       46.0

    (二)水资源

    按国际标准来衡量,吉林省属于中度缺水地区,其中辽源、松原属重度缺水区,长春、四平属极度缺水区,长春、四平、松原、白城市还属于生态缺水区。从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看,我省水资源供需形势不容乐观,已成为实现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我省水资源总体看呈如下特点:

    1.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低

    目前,吉林省在全国来讲,有三个“百分之二”,即幅员面积、人口、GDP分别占全国的百分之二,而年均水资源总量约400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1.4%。2003年,全省水资源总量347.1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3%。其中地表水290.3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1284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220立方米的57.8%,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70立方米,不足全国耕地亩均占有量的47%,这说明吉林省水资源相对贫乏,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

    2.时空分布不均衡,中西部地区面临的缺水形势更为严峻

    从时间上看,年降水量变化大。全省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357亿立方米,丰水年径流量为463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为260亿立方米。其次年内分配不均,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22毫米,约60%集中在夏季,20%在秋季,春季为15%,冬季不足5%,年内江河各月水量相差很大,最大月份与最小月份相差10―400倍。这种时间和径流量变化与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的均衡性和水利工程蓄水的有限性的矛盾十分突出。

    从空间上看,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约占全省水资源的57%,另有35%左右的水资源分布在我省周边的嫩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等界河流域。从地理位置看,东部长白山区年降水量丰、枯变化小,而西部平原地区实际变化大,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相差30―40倍。水量大多集中在东部山区、半山区,中西部特别是沿京哈公路、铁路交通大动脉的长春、四平、松原地区等重要经济带,又属极度、重度和生态缺水区,受水资源的制约更大。

    从人均水资源看,地区差异较大。最多的延边州人均占有水资源为4948.6立方米,最低的辽源市人均仅324.3立方米,高低相差15倍,详见下表:

    表2:2003年各地区水资源情况表

    地区     水资源总量   其中:地表水   人均水资源
            (亿立方米)   (亿立方米)   (立方米)
    长春       27.83          15.39        390.6
    吉林       49.25          46.31       1142.5
    四平       11.21           4.13        343.8
    辽源        4.03           3.24        324.4
    通化       48.34          47.58       2140.7
    白山       58.21          57.76       4376.6
    延边      108.26         107.51       4948.6
    白城       20.91           2.42       1044.4
    松原       19.14           6.00        689.2

    3.经济社会发展受水资源严重制约,水危机已显现

    我省近几年来经济和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已受到水资源的严重困扰,水资源危机已显现。由于自然降水量的减少,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逐年增加等原因,自1995年以来松花江水量在逐年减少,松花江三湖(松花湖、红石湖和白山湖)一直处于低水位时期。我省中西部地区农业在近5年中有4年遭受严重干旱,长春、四平等城市周边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已连续几年出现水荒现象。由于干旱、缺水和水资源污染,使全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二、目前我省能源、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

    (一)省外能源调入渐增,安全隐患日渐增加

    从整个能源省内供给情况看,我省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每年都需从黑龙江、内蒙等省大量调入能源。自1986年我省能源调入量首次突破千万吨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也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缺口成逐年扩大趋势。2003年,全省累计净调入能源2446.73万吨,比2002年增长5.97%,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9.0%,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能源调入量的大幅度增加,对缓解我省能源供需紧张局面,支撑我省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剧烈,国内煤炭、电力和成品油供应日趋紧张,价格持续攀升,自去年以来国内一些省份已呈现能源紧张态势,受部分省区能源供需紧张的波及影响,加之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能源外购难度将越来越大,能源、交通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已凸显,预计我省能源供需矛盾将不断趋紧并进一步加剧。因此,对于我省来讲能源安全问题正逐渐显现,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二)能源利用水平低,节能潜力大

    近年来,我省积极调整结构,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推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工作,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全国相比能源利用水平仍偏低,节能潜力较大。2003年,我省综合能耗产出率为5.05元/千克标准煤,大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而我国综合能耗产出率与国际相比,只相当于美国的28.6%,日本的10.2%,由此可见投入产出的差距之大。另据省节能检测中心对全省200余户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的实际监测,平均能源利用率仅为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比上海市低10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约低20―30个百分点。从产品单耗看,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50%左右。可见,我省能源利用水平还很低,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低效率现象还相当严重,节能降耗的潜力还相当大。

    (三)能源粗犷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不容忽视

    我省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省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总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2.3%。从能源终端消费看,2003年全省煤炭直接消费1474.54万吨,占全省能源终端消费总量的43.2%,而天然气、煤气和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为128.63万吨,仅占全省能源终端消费总量3.77%。煤炭的大量直接消费,不仅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据有关部门测算,每消耗一百吨标准煤将排放烟尘3.5吨、二氧化硫3吨、废渣15吨。目前,排放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总量中分别约有90%和70%来自燃煤。我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省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很严重。据统计,2003年,全省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2456.2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4%。其中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8.84万吨,比上年增长0.6%。工业粉尘排放量11.57万吨,比上年增长13.7%。从工业行业看,工业废气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业等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排放的工业废气占工业排放量的70%以上,工业粉尘排放量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工业部门,能源的粗犷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日趋加剧,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下

    我省水资源利用总体上呈现耗水率高、用水效率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2003年,全省总用水量为106.7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75.3%,工业用水占14.8%,居民生活用水占8.8%,其余用水占1.1%。扣除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回归水量后,耗水总量为58.73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55%。全省人均年用水量403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423立方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国际比较差距较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倍。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171立方米,大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立方米。农田平均每公顷实灌定额中,水田为12750立方米,旱田为1050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6.4%,缺少具有全局性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水资源的开发仍滞后于全省经济的发展。我省中部地区属天然贫水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都相对匮乏,但该地区却发展建设了一批如玉米加工、畜禽屠宰、酿造等重耗水产业群,产业布局很不合理,加之污染处理率和重复用水率不高,给水资源的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水资源的粗放使用和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利用,也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漏斗”面积逐年扩大。据有关资料:长春、四平及松原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局部形成较大的水位下降漏斗,漏斗面积为293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达182平方公里。水污染虽有一定的治理和控制,但总体上仍趋于恶化。2003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8249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31365万吨,占38%,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为77%。工业废水排放主要集中在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业等行业,约占50%。

    三、项目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拟建项目情况

    (一)项目建设对我省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

    项目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一项中心工作。从我省经济发展看,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其中重大项目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九五”以来,我省共建设了335个重大项目。如一汽奥迪A6、通钢新增50万吨钢及连轧改造、吉林化纤(资讯 行情 论坛)粘胶长丝、百万吨玉米深加工、敖东和东宝制药改扩建、吉林紫晶液晶先导工程和以长春为中心的长平、长吉、长营等高速公路骨干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有力地拉动和支撑了我省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对调整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1996―2002年我省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47.3%,其中重大项目的贡献率超过了20%。此外,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转化为消费需求,有效地缓解了我省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为新世纪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在建、拟建项目情况

    按照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我省确定了2004年省重点建设项目100项,总投资1698.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69项,投资1271.8亿元,占74.9%。从工业项目所分布的行业看:主要是围绕汽车、石油化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及电子等我省五大产业基地和黑色金属冶炼、造纸等重点行业的改扩建工程。其中汽车、石化等五大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就高达47项,投资额827.1亿元,分别占工业的68.1%和65.0%。我省确定的100项重大项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将我省建设成国家新型工业基地,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服务业的基础上,把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作为主要任务,规划了五大基地建设,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力图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初级产品比重大、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离最终消费远的状况,对进一步优化我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把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形成产业基地,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高我省综合经济实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能源、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能源、水资源与重大项目的建设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都极为密切。目前,我省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98吨,万元GDP用水量为423立方米,也就是说GDP每增加一亿元,能源消耗就增加1.98万吨标准煤,需用423万立方米的水。从工业生产情况看,2003年我省工业每创一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为1.38吨,实现一万元工业增加值需用水171立方米。从我省工业内部看,近年来通过结构调整,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工业能耗强度逐年降低,但历史形成的高能耗工业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2003年全省年耗能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60余户,其产值占全部工业的46.4%,而能源消耗却占62.6%,平均能耗强度1.81吨,比全部工业高31%。高能耗行业特点一是大部分为基础工业,行业较为集中;二是高耗能的行业其取水量也相对较高。2003年我省工业十大高耗能、取水行业详见下表:

    表3:2003年十大高耗能、取水行业

         行业                 产值能耗           行业             取水量
                            吨标煤/万元                       立方米/万元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5.69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577.93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10.92             造纸及纸制品业   260.2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8.94             化学纤维制造业   155.78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8.4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72.2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1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69.71
    石油加工业                  3.3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3.6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9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9.3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2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7.38
    造纸及纸制品业              2.12                 饮料制造业    34.61
    化学纤维制造业              1.9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6.71

    按我省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的基本依据,初步预计2005年我省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500万吨,而省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仅约2800万吨,缺口将高达2700万吨,能源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对经济的制约影响将越来越大。我们认为未来几年能源供需矛盾将不断趋于尖锐化,能源外购的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能源外购首先是组织货源日益困难,以往我省外购煤炭主要从黑龙江省购入,少部分从内蒙、山西等地购入,随着全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加剧,产地货源将不断趋于紧张;其次,大量煤炭的长途运输,也很不经济,不考虑能源价格因素,仅按目前的运输差价计算,为调入煤炭,我省企业每年就要多支出约2亿元的资金;再次,受交通运输条件的严重制约,这么大的调入量,即使有充足的货源保证,由于运力限制,仍将留下1200万吨的缺口,目前我省铁路运输请车满足率不足40%,运输紧张状况短时期很难有较大改观。如能源供应不能保证,按目前我省工业万元产值能耗计算将少创产值870亿元,利税100余亿元,以目前的工业平均增加值率计算将少实现增加值260亿元。另外,从水资源情况看,按我省经济发展规划,到2005年和2010年还分别缺水近20亿立方米和37亿立方米。能源、水资源供需矛盾令人担忧!如不切实加以解决,我省经济发展后劲将日益弱化,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将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

    四、几点对策思考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持续上涨,波动剧烈,受此影响国内能源、交通瓶颈制约状况进一步凸显,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今后一个时期能源、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不容乐观,而我省人均水资源又相对不足,这些矛盾都将对我省经济持续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从中长期看,能源安全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如何在规划和建设项目中充分考虑能源、水资源禀赋的制约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乃至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深远的意义。

    (一)全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项目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意识。要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目标,统筹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关系。要从省情出发,坚持走吉林特色的发展道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产业和科技创新,既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省能源自给能力较低,人均水资源相对不足且地区分布极为不均,因此各地在规划和建设重大项目时必须要正确处理项目建设与能源、水资源的关系,统筹安排,充分考虑能源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积极规划安排低能耗、水耗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绿色生产,项目的布局要科学、合理。要建立稳定的能源和水资源供应渠道,以保证重大项目建成后对地方经济的持续支撑和拉动,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能源、水资源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我们要在项目的规划建设中注重能源、水资源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能源和交通瓶颈约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几年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不足,随着近年国民经济的不断快速增长,这种瓶颈约束就凸现出来。应该看到,我省虽然是能源资源缺乏省份,但也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尚待开发利用。如油页岩、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和地热资源等开发潜力较大。据有关部门资料,储量居全国之首的油页岩开发利用还不足千分之一,可装机百万千瓦的小水电资源利用不到30%,沼气资源如能利用40%,就可解决全省农村生活所用燃料;我省白城、松原等地风力资源丰富,风力可利用标准近3倍且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目前,才开始开发利用,潜力仍较大;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国内一些省份已投资建设,我省也要积极谋划,近早投资建设。这些新能源都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对解决常规能源生产不足,改善能源结构,缓解供需矛盾都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组织科技力量进行攻关,加大投资力度,使之加快开发并得以广泛利用。要在充分重视当前电力供求矛盾的同时,还要防止未来因电力项目投资过多而引起的电力过剩。电力投资的重点应是加大对电网的改造,特别是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在适当增加电力装机容量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使现有设备安全、满荷、高效生产。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我省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前景较为乐观,要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加快开发利用步伐,尽快改变我省的能源产出和消费结构。此外,还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科学优化全省水资源的时空配置,坚持以供定需的可持续利用方针。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近期,能源供需紧张与交通运输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有一定关系。因此,在项目建设中还要继续加强对交通运输的投入,科学规划,不断提高运能和运力,以适应我省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所需。

    (三)项目建设中要积极采用节能、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眼下我国经济和社会正处于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资源环境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因此,推进能源、水资源等资源的节约工作,提高其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目前,我省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是当前制约我省工业节能、节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项目规划建设中要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节水型技术和设备,要支持和鼓励节能、节水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优质、清洁和高效能源的使用率,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而且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要通过项目建设积极调整我省耗能、水结构,逐步降低高能耗、水产业比重,提高低消耗、高产出的产业比重。要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不断提高我省能源、水资源的利用水平,提升能源、水经济效益,促进能源、水与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吉林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