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对国民经济的若干影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 07:46 经济参考报 | |||||||||
    争论了一年之久的加息问题终于在今年10月28日尘埃落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次加息是4月份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延续,起到进一步收紧银根和信贷规模、减少社会货币供应量和抑制经济过热的作用。     一、 加息内容及目的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     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本次加息是国家为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发挥价格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一大举措。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也是国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     二、 加息的背景     从今年6月份开始,国内物价涨幅连续4个月都在5%以上,超过通货膨胀警戒线。由于去年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翘尾因素已经减弱,非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在加强。水、电、煤等能源价格近期呈上涨趋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继续上涨,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也出现同步高速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国际原油飙升、房地产价格呈泡沫化趋势对也对通货膨胀造成压力。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多年来中国的利率决定机制的行政化程度较高,利率一直处在极低水平,对市场供求变化反应迟钝,不能反映资金成本、投资风险和通胀水平,导致资金供需极不平衡。人们倾向于贷款而不是存款,投资热一直得不到遏制。利率僵化还导致资金大量流向民间集资,进入体外循环。     一年以来的人民币实际负利率使资金异常便宜,大大刺激了投资需求的膨胀。境外资金流入进一步加剧了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又加速了通货膨胀。负利率带来的信贷膨胀,使得国内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大增。在美联储连续加息后,美元资金流入下降,造成国内流动资金紧张。国内长期的存款负利率造成储蓄严重分流,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却贷不到资金,货币资金体外循环加剧。     我国当前的通胀形势以及负利率现状迫使中央银行采取加息措施。     三、 加息的主要影响     1、 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本次加息,中央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加息幅度较小,5年以上房产贷款上浮0.27个百分点,5年以下贷款上浮0.18个百分点,较为温和。中央银行在权衡各种因素后,采取谨慎做法,给政策预留了弹性空间。     政府加息的主要顾忌在于其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如果房地产业受到冲击,不仅会冲击地方政府和某些部门的利益,而且也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贷坏账。     政府需加息的另一考虑是房地产泡沫存在。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现在的过度供给会变成了未来的过剩,通货膨胀会卷土重来。     加息前房地产投资需求高涨局面的出现,一方面是源于城市化带动的对房地产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中国的土地市场正处于整顿时期,土地使用成本过低,资金使用成本为负利率,形成难以抑制的投资冲动。在中国投资渠道少,从银行获取贷款比较便宜的情况下,房地产作为一种资产的保值增值工具存在。房地产投资需求高涨所依赖的并不完全是对房地产的真实需求。     本次利率调整对于房地产商和投机者而言,意味着资金成本普遍加大,如果预期房地产市场受益与投资支出不匹配,他们会考虑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如果这次加息只是中央银行的试探性举措,不继续加息的话,由于这次加息幅度较小,而且具有滞后效应,对资金需求很大的房地产公司可能不会因资金成本的小幅上涨而放弃贷款,甚至会利用更高成本的民间借贷。会使加息对投资需求的抑制作用大打折扣。如果从此进入加息周期,利率连续上升,则将大为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导致房地产流动性下降,房价必然出现大幅下跌,房产商可能会面临资金困难。     2、 对银行业的影响:     加息对我国银行业来说利好大于利空。     利好:首先,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的扩大使我国银行业存贷差进一步扩大,可以增加银行的盈利空间。因为我国银行的利润来源严重依赖利差收入的,有专家称,“除中国银行外,另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90%以上,其他股份制银行的这一比例大约在70%以上。”     其次,提高存款利率有利于银行吸收储蓄存款,增加可用资金。因为存款利率的调高可以增加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收入。特别是在本次调整中,中长期存款利率调整幅度大于短期存款,这样可以保障居民中长期利息收益,稳定居民储蓄存款的信心。从而缓解储蓄严重分流、流向民间集资的状况,使体外循环的资金回流。     再次,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是我国银行实现根据贷款风险确定利率水平的前奏,有利于提高银行定价能力和防范金融风险。     第四,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使得银行掌握了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有利于提高全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有利于促使金融机构按照资本充足率要求进行主动负债管理,约束资产过度膨胀。也暗示了存款者应考虑将存款投向其它高收益渠道,有利于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和促进金融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最后,加息的最终敲定,有利于改变银行以往因预期不明朗而采取的“惜贷”的行为。     利空:如果加息所引起的房价下跌使房地产商面临资金困难,对于发放2.5万亿的高比例的房地产贷款的银行系统而言,可能会引起呆坏账的增加。因为我国直接融资渠道缺失,与土地、钢材等重大资源紧密相连的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资金来源几乎全部依赖银行贷款,其相关产业如钢铁等也主要是从银行获取资金。银行贷款利率上调会增加借款方压力,作为银行的主要借款人国有企业,拥有2万亿的银行贷款,也将不堪重负,可能同样会引起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此外,债券价格的下跌也会加大银行损失。     3、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加息意味着市场资金成本的上升,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导致股价下跌。但加息与股市之间并不必然存在负相关关系,加息影响如何主要看它是否改变了宏观经济和企业的盈利增速。     有专家认为,由于市场对加息早有预期,4月份以来的调整与下跌、9.14的快速反弹以及此后的迅速走软,均是市场主力受预期影响所做出的反应,把加息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大部分已提前消化了。加息实现后,对市场的影响已大打折扣,而且本次加息幅度较为温和,对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速影响不大,对市场冲击有限。市场不会因加息而出现盲目、恐慌性杀跌行为。此外,加息明朗化使市场原先的利空预期兑现,市场压力大为减轻,反而会增加市场的入市信心。预计市场会很快止跌回升。     也有专家认为,由于政府选择加息的时机比较突然,而且短期资金供给紧张,因此短期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会比较大,在短期内市场可能会有过激反应,会有一个短暂下滑的过程。     若此时政府相应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加上保险资金入市,使市场资金紧张局面得到缓解。预计市场在短期震荡后,在寻找到新的平衡区域之后会很快恢复平静。从长期看,有助于人们稳定通胀预期,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     从上市公司看,加息对利率敏感性行业和公司影响较大,贷款利率的上调加大这些行业和企业资金成本压力,降低其盈利预期,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吸引力,股价难免会出现下挫趋势。对利率不敏感行业和上市公司而言,只要基本面不出现偏差,加息不会对其股价造成太大影响,如果公司更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那么股价仍有可能会继续上升。利率敏感产业主要指负债较高、库存产品较多的企业,如融资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项目、高速公路、房地产、电力、航空等对中长期资金占用较大的产业。而且也会影响到它们的上游企业,如钢铁、建材、石化行业。     从债券市场看,由于债券的固定付息与存款相似,加息对债券市场来说影响可能更大些。不仅会引起债券市场短期下跌,而且债券市场可能因此重新调整利率期限结构。由于中长期债券期限相对较长,利率敏感性较高,持有长期债券风险较大,短期内受冲击较大,将出现阶段性调整。短期债券期限较短,虽然受冲击较小,但受投资者的心理影响,短期的下跌仍不可避免。浮动利息债券由于采取浮动利率计息,将受益于加息,是短期内唯一有希望逆势走强的债券种类。在操作中,投资者可能在短期内会减持中长期债券,在大势回调时,会介入浮动利息债券和短期债券。     除上述影响外,加息还有利于实现市场公平,缓解中小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过高、资金紧张的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有利于企业形成合理的投资预期,淘汰低效益的投资需求,从而改善投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