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药业亟需重整旗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 07:46 中财网 | |||||||||
    在前天举行的广州中药产业现代化论坛上,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指出,目前全球天然植物药市场每年以高于全球经济增长两倍的速度快速增长,作为植物药的主要市场,中国的中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但广东近一两年的盈利水平却出现下降。据林建宁介绍,广东去年中药工业总产值为83.96亿元,目前全国排名第二,但增长速度仅为5.51%,远低于全国15.
    品牌多但不精营销偏于保守     林建宁认为,影响广东中药发展的主因在广州企业身上。据其介绍,发展迅猛的中药企业都有一两个大品牌的拳头品种做支撑,广州虽然有王老吉、潘高寿、“白云山”等老品牌,但却没有较具竞争力的大品牌产品。年销量最好的消渴丸也没有超过4个亿。     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也指出,中成药新贵的特点就是品种不多,但有几个拳头产品照样能够取得很好的业绩。这非常值得同仁堂(资讯 行情 论坛)、广药这些有许多品种的老中药企业学习。     另外,广州中药企业在营销上偏于保守和理性,小富即安心理很严重。同时药品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但广州中药企业并没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及时地转变经营理念。     体制转变才能治标治本     广州潘高寿药业董事长魏大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广东中药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市场,广药年销售达到几个亿的产品不多,但销售几千万的区域产品却很多,在华南区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说明产品本身非常好。但要打造全国性品牌就必须靠营销。     然而,由于存在一些硬性指标限制,导致企业在营销投入上过于保守。而做市场不是马上就能看到回报的,这样一些硬性指标就很难达到,从而束缚了企业的手脚。要从根本上扭转现状,需要进行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