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支农
汽车工业一直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业如果咳嗽,整个德国经济就要患重感冒
2003年的经济低迷及欧元持续坚挺同样给德国汽车工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由于竞争日益激烈,汽车生产企业与汽配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在研发、生产、物流等领域加强和深化协作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众所周知,汽车工业一直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德国七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四分之一的税收收入来源于汽车及相关产业。汽车工业的对外出口额达800亿欧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汽车业如果咳嗽,整个德国经济就要患重感冒。近年来德国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国内汽车的销售大幅下滑,自1999年以来,德国国内市场汽车销量已累计下跌了15%,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汽车业“多事之秋”
作为德国国民经济的一个强大支柱,目前德国汽车工业开始危机四伏,进入了“多事之秋”。汽车公司销售额和利润都出现了下降趋势
作为德国国民经济的一个强大支柱,目前德国汽车工业开始危机四伏,进入了“多事之秋”。近三年来,德国所属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老牌汽车企业欧宝公司一直亏损,几乎成了这一跨国公司的累赘。为此,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准备大幅度缩减经费,并打算在欧洲减少1.2万个工作岗位,使得欧宝目前每三个员工中就有一个面临失业的危险。德国该企业工人进行了数天的全面罢工,并得到了欧洲所有欧宝工厂工人的坚决支持,10月19日,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英国、瑞典的5万多欧宝工人也加入了罢工的行列。
德国大众汽车也每况愈下,该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出现了下降趋势,甚至连为其带来巨大利润的重要车型高尔夫也不例外。
大众公司决定,到2011年必须降低30%的人员开支,否则就要削减3万个工作岗位。而大众公司工人工会则提出,必须保证每年2%的增资幅度,保证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并且不能削减工人福利。否则,大众公司的工人也将举行全面罢工。
经过长达27小时马拉松式的谈判,11月3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终于与其工会达成协议,以不加薪代替裁员。到2011年底,在原西德各州境内的6个生产基地的10.3万名员工中,将不会有人被辞退。但公司除了在明年给上述员工每人一次性发放1000欧元补贴外,到2007年1月31日以前不会给任何员工以加薪待遇。此外,公司新员工的初始工资也将被调低,而职员与工人间的薪酬差距也将拉大。实施这项协议后,公司从2006年到2011年可节约10亿欧元的人事开支。
世界驰名的奔驰汽车公司今年夏天就宣布,从现在起每年节约5000万欧元的费用。这个数字和通用汽车公司现在准备缩减的经费额相似。这意味着奔驰公司也要进行裁员和削减各种开支。
危机四伏为哪般
被德国人引以为豪的汽车工业之所以陷入困境,德国劳动成本过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究和开发先进技术、汽车市场生产能力过剩等是主因
2003年的经济低迷及欧元持续坚挺同样给德国汽车工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造成销量停滞不前。2003年全年国内共销售轿车新车324万辆,比2002年的325万辆下降了0.5%,未能达到预期。全年德国汽车企业生产的轿车新车注册量为209万辆,比2002年减少了2.7%,占整个新车市场的64.5%。二手车市场有677万辆轿车更换了车主,比2002年减少了0.9%。
今年8月份德国汽车销量下降,共卖出新汽车22.2万辆,销量比去年8月份下降3%。今年1月份到8月份在德国共销售德国生产的汽车215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2%。外国汽车在德国市场上的比例由去年的35%增长到现在的39%。
被德国人引以为豪的汽车工业之所以陷入困境,其一是德国劳动成本过高,德国汽车业职工的平均小时工资为33欧元,高出日本和美国20%,高出法国、意大利等竞争者50%,而如果与东欧国家或中国和韩国相比,则更要高出数倍。如果大众的10多万员工按照法国的工资标准领工资,大众公司每年可以节约15亿欧元。
其二是在世界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德国各大汽车公司为赢得用户和市场,不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究和开发先进技术,这进一步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水平下降。
其三是世界汽车市场生产能力过剩,汽车供应趋于饱和。目前全球汽车生产能力约7500万辆左右,而市场需求则在5000多万辆,生产过剩达23%。
其四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一直不景气,欧元持强及日韩的强力竞争也将对德汽车工业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钢铁和能源的价格越来越贵,以及德国汽车公司的管理等问题也对德国汽车工业的衰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五是由于消费者仍存不安全感、德国税改政策缩水以及车辆使用年限不断延长等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形势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德汽车工业难以实现大的突破。
中国应吸取什么教训
面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及汽车生产厂家一再提出降价要求,德国汽配企业成本压力加大
由于汽车业在德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更加引人关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德国的汽车业未来何处是正道?中国的汽车工业又该从中学到点什么呢?
由于竞争日益激烈,汽车生产企业与汽配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在研发、生产、物流等领域加强和深化协作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由于汽车工业价值链的结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汽配企业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业内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研发和配套生产,汽配业创值在汽车价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面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及汽车生产厂家一再提出降价要求,德国汽配企业成本压力加大,迫使许多中小型企业将生产转移到海外,特别是中东欧地区及中国。目前四分之三的德国汽配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到中东欧地区和中国投资,只有10%的企业仍然坚持在德国进行新的投资。目前已有超过26%的德国汽配企业在东欧国家开设新厂。选择东欧主要是考虑当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而选择中国投资生产则是更加看重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估计,目前德国汽配行业已在全球设立了1400多家独资或合资企业。
汽车行业重新分工布局,研发和部分生产要素由生产企业向汽配企业转移,导致汽配企业资金需求增加,而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改变,使许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面临资金瓶颈、同业并购增加,汽配行业进一步趋向集中,德国汽配企业数量将趋减少。
汽车生产企业纷纷将主要精力放在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如在汽车的质量、安全性能、能耗的研发上多下工夫、多作投入,通过品牌推广、不断推出新式车型开发和挤占市场。各大企业均重在突出汽车的个性化和生产的灵活性,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汽车电子技术比例不断增加,使汽车价格不断攀升。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在整车的比例约为25%,预计2010年将提高至40%。现在的高档汽车身上,电子和电器部分已占到汽车价值的一半。目前在德国境内运行的汽车中有300多万辆安装有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新车中安装导航系统的比例迅速上升。
德国汽车工业正着力进行新一代发动机技术和替代燃料的研究,旨在提高发动机性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及噪音污染,适应环保、节能的大趋势和要求。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进一步成熟及新型微粒过滤器的使用,柴油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有进一步大幅增加的趋势,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均提高了柴油汽车的生产比例。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1月18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