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股市:加息并非毒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 10:16 证券时报 | |||||||||
    从去年底开始,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及美国先后进入加息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一向对利率十分敏感的股市并非是望风大跌。澳大利亚股市仅微跌,而英、美股市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扬。从股指的历史走势看来,利率变化与股市表现也并非无关。     利率并非股市杀手
    据统计,美联储过去13次加息中市场有7次上涨有6次下跌。美联储曾在1994年2月至9月短短7个月时间内共进行了6次升息,升幅达250个基点,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当年也出现了220个基点的上涨,而股市的走势却依旧往上走,显示了升息对股市不一定是利空。而1999年到2000年,美联储6次上调了利率,从5%上调至6.5%,期间标普500指数却从1350点左右震荡上行至1553点。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以美国为首的加息周期中,相关股指同样未跌反升。6月30日起美国连续四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由1%的46年最低水平升至2%。而在此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虽然受油价变动影响大幅波动,但还是从1141点震荡上行至1184点。而英国央行从去年11月6日到今年8月5日期间5度共提升利率125个基点,但在此期间,金融时报100指数则上涨了近10%。     同样,澳大利亚股市在较长时间的加息周期内也没有大幅下跌。从2002年5月到2003年12月,该国四次加息,幅度为100个基点。同期悉尼指数仅从3287点微跌至3220点。而在随后维持5.25%利率不变的时间内,该指数大幅上涨了20%左右。     信息消化是重要因素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美联储的货币操作手法日益成熟,加息动向往往被提前消化,加之经济数据透明度日益提高,避免了消息公布后对市场造成的冲击。     1999年6月30日的那次加息由于在市场广泛预测之中,当天道琼斯指数反而大幅上升了1.4%。在1994年至1995年的升息周期内,由于当时美联储与市场之间信息传递效率不及现在高,市场对政策的反应也不如目前快捷明确。因此,1994年2月美联储宣布加息,不可避免地给股市带来了冲击。     而在最近几年,美联储每次议息之前,格林斯潘都会在各种场合,多次就美国经济的现状发表评论,让市场有机会通过他的口气,准确预测美联储的最终决策。     此外,美国经济数据非常公开。其各官方及民间经济研究及观测机构都会对就业状况、消费、信贷、物价等一系列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并定期公开相关数据。经济学家、分析员和投资者均可非常方便地获得这些数据。他们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测经常是惊人的一致和准确,估计这与他们获得的数据和采用的分析方法与美联储不相上下不无关系。     这均为市场消化利率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避免加息消息出人意料之外地爆出,造成市场大幅波动。     不可控因素影响股市     事实上,股市最害怕的是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譬如,过去的半年来,全球股市一直跟随国际油价的涨跌而上下波动。原因很简单,油价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因素,供应随时可能因恐怖袭击及其他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因素而减少,需求的大幅增加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得到控制的,加之神出鬼没的投机资金的推波助澜,油价的变化就更是难以捉摸。     而利率的变化应该是对上述不可控因素的调节,使之更为健康的发展,因此恰如其分和有准备的利率变化不应该给股市造成太大的冲击。作为投资者,我们期待这样的加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