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标准迷失论乃胡说八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 09:46 证券时报 | |||||||||
    日前,有媒体鼓吹,目前制约股市上扬的关键因素,不是宏观调控和国际油价上涨,而是估值标准的迷失。笔者不太赞同这种观点。     众所周知,金融证券或有价证券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作为一种虚拟资本,它们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具有价格或行市,是因为它们能够为证券的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入。而现代的微观金融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理论值应该是未来预期收入
    从证券行市的一般规律可见,随着宏观调控和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预期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收益额有见顶回落的可能性。而前期因为连续几个月CPI增幅在5%以上,且当时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98%(税后所得更低,只有1.584%),居民存款等金融资产的负利率比较严重;国内外关于中国应不应升息的争论一直比较激烈。10月28日晚,中央银行宣布自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则肯定了“加息论”者的观点。在这种背景下,决定股票价格的两个最重要因素都已经发生或预期将发生变化。在宏观调控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的任务,加上CPI偏高,国际油价持续处于高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稳中偏紧,预期可能还会加息等因素的作用下,即使在原有的估值标准下,证券行市(即现值)的理论值也应该下移,从而制约了股市的上扬。我们认为,因为“估值标准的迷失”而导致股市难以上扬的观点有些牵强。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我们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估值标准。目前有一些声音认为,A股市场市值仍然被高估,只有向美国或者香港市场的市盈率标准看齐才能回到合理区域。笔者也不太赞同这种观点。     因为制度设计的原因,中国股市中的国家股、法人股等基本上不能在现行的证券市场上流通,所以其估值一直比较高。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是,每一个国家、地区有自己不同的情况,可比较的口径也不一样,其他国家、地区的估值标准往往无法比较,更无法照搬,最多只能作为参考。     在宏观调控是长期的任务,加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稳中偏紧,而且预期股权分置将最终得到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渐国际化的多因素的、复杂化的背景下,我们“新兴+转轨”的资本市场的估值标准仍然应该即坚持证券行市的一般规律,同时有比较地参考国际上其它地区的估值标准。从根本上看,要大力夯实上市公司这块资本市场的基石。大力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业绩,切实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让市场对其形成良好预期。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市场“无形的手”最终会发挥作用,给投资者以回报。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国九条”,要通过政府“有形的手”的制度创新,适度地矫正不正常的持续低迷的市场。给股市的参与各方,特别是社会公众股股东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以信心,切实保护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