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货币供应量将趋于预期调控目标,通胀压力未明显缓解
11月16日,央行发布了200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说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报告认为,当前,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阶段,央行将继续密切关注各类价格指数的走势,注意防止投资反弹。
报告预计,四季度贷款可能比2003年同期多增加,2004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将趋于预期调控目标,通胀压力未明显缓解。预计CPI全年涨4.1
% 央行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尚未得到明显缓解,预计CPI全年将上涨4.1%。
央行预计,随着粮食供给的增加,粮食价格将保持平稳,在没有新的外部冲击下,第四季度消费价格涨势有可能趋缓。但粮食价格上涨所造成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相当部分的PPI上涨最终会以成本推动形式传导到CPI中去。此外,居民通货膨胀预期提高值得关注。中国人民银行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40.6%的居民认为下季物价上涨,认为物价上涨的人数占比较上季提高1个百分点,只有6.7%的居民认为下季物价将下降。
受通胀预期的影响,企业存货一直呈上升态势。从存货构成看,原材料存货上升的速度明显高于产成品存货。到9月末,原材料存货同比增长29.4%,高于产成品存货增长10.3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通胀预期。M2增幅低于上年同期储蓄增幅逐月减缓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比上月末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6.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9.0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比上年同期低4.8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1%。
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8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年初增加2.8万亿元,同比少增4219亿元。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1.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少增2070亿元。在利率水平较低、物价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居民储蓄意愿降低,储蓄存款已经连续8个月同比少增加,增速逐月减缓,同比增幅由1月末的20.5%下降到9月末的14.4%。从储蓄存款期限结构看,定期储蓄存款所占比重下降,存款短期化趋势较为明显。前三季度定期储蓄存款增量占全部储蓄存款增量的比重同比降低了8个百分点。新增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
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5万亿元,同比增长13.7%。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5月份开始少增,8月份出现企稳迹象,9月份稳步回升。
从投向看,在贷款总量少增的同时,新增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9月份人民币短期贷款增加1148亿元,同比多增305亿元,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支持力度。票据融资增加123亿元,同比少增139亿元,少增势头减缓。中长期贷款进一步得到控制,9月份增加1259亿元,同比少增499亿元;其中基建贷款增加410亿元,同比少增554亿元。消费贷款增加419亿元,同比仅少增61亿元,比8月份多增111亿元,继续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
9月末,外汇贷款余额1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5.8%,比年初增加158.3亿美元,同比少增80.2亿美元。前三季度,外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增加73.4亿美元,占全部新增外汇贷款的46%,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近期企业反映的流动资金紧张问题与投资规模过大密切相关。一是部分企业在控制投资过热的背景下不愿意压缩投资,而是挪用流动资金进行项目建设;二是企业库存增加占压了流动资金;三是在贷款真实利率为负的情况下,企业不断增加中长期贷款需求,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贷款余额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四是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容易收回,而中长期贷款合同期限较长,银行很难违约停止贷款。货币政策:巩固调控成果避免大起大落
央行表示,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改进和加强金融调控的要求,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发挥好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一是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二是适时进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优化利率期限结构;四是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增强竞争力;五是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六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作者:刘振冬 赵江山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