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六日电 题:更多竞争 更快成长
中新社记者 李鹏
三年前,中国兴奋而又略显紧张地成为世贸大家庭的新成员。三年过去了,中国和世贸组织是否彼此适应?是否实现了彼此共赢的初衷?
答案是肯定的。对中国来说,贸易和投资在入世后都再上新台阶——中国已经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并且有望在今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而对世贸组织来说,中国是负责任的新成员,不仅积极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而且坚持对外开放,在履行承诺方面被认为“无可挑剔”。
三年保护期已经结束,入世过渡期仅剩下最后的两年,中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实际上,在许多领域,今年就是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之时。
中国承诺,今年底,汽车及关键件将取消许可证和配额;家具和玩具的关税下降至零;纸业、纺织品、酒等也将大幅降低关税等等。在服务业领域,今年底中国也将大幅降低金融、电信、零售等行业的准入门槛:零售业将取消大部分限制;保险业将取消地域限制,外资保险公司将基本享受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及证券公司也在地域、业务等方面减少限制;电信领域,外资也将享受更多权益等等。
中国面临的挑战更大,困难更多,但与三年前相比,中国表现得更成熟,更自信。更成熟,是因为中国入世三年付出了代价,也积累了经验;更自信,是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企业也在摸爬滚打中快速成长。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在观念上有很大改变。在入世问题上,中国曾经历过误区,那就是尽可能地争取保护。但正如中国前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所言:“保护不是越多越好,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对于中国不是让步,而是进步,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
竞争力靠竞争获得,并非靠外在保护强加。实践证明,竞争越激烈的领域,企业成长得也越快。中国制造业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因此“中国制造”逐渐培养了竞争优势;而市场开放度低、垄断程度高的金融服务领域,金融企业却总是让人放心不下。
中国二十多年改革的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参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在剩下的两年入世后过渡期,中国将坚定地从有保护的竞争阶段走向全面竞争时代。
后过渡期也将转瞬即逝,中国企业最终面临的竞争领域将不断拓宽、地域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多样、结构不断优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伴随这一进程的将是中国企业的做大做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