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瑶留下了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 ||||||||
北京评论陈墨 38岁的王均瑶两手空空的去了,离开了他的4000名员工,留下了年仅9岁的均瑶集团。 自1995年7月成立以来,均瑶集团现已形成以航空、乳品、房地产三大业务板块为核
和均瑶集团一起留下来的,还有人们对王均瑶之死的痛惜。 医学上的定论是,王均瑶死于肠癌并发肺部感染。由深一层说,王均瑶则是被累死的。 王均瑶生前曾表示,做企业要不断创新,创新要动脑筋,而动脑筋最累。“很多人看我做到现在的样子都说不错,这不错两个字里包含着我20年的酸甜苦辣……”,由此可见,事业有成的王均瑶,内心始终充满了忧思和劳苦。 除了应付均瑶集团内外事务,王均瑶还兼任大量社会职务。据均瑶集团公布的信息,王均瑶临终前还身兼中华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等12个社会职务。 竞争压力巨大、社会事务繁重、作息没有规律,是很多企业家共同的生存状态。 遗憾的是,王均瑶并没有注意自我调整,也为此付出了过大的代价。 作为普通人,他留给自己及家人的时间太少,以至于没有时间去逛商店或娱乐,偶尔得以带孩子去必胜客排一小时队,就觉得是“找到了做人的乐趣”。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王均瑶干活如此拼命,有其无可奈何之处,他的死也留给我们更多思考。 尽管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嚷嚷着要国民待遇,但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三类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处境可能是最为艰难的: 国有企业既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也占据着重要的权力和政策资源,一直是国家倚重和扶持的对象;外资企业凭借超强的资金实力、品牌价值和管理经验,在进入我国市场过程中攻城略地,迅速成为强势市场主体;民营企业虽被称作“后起之秀”,发展迅速,但总体而言,在实力、资源、制度、管理等方面均有欠缺,难敌国企及外企。 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和残酷。尽管国家对民营企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于政策调整滞后,民营企业依然面临着资金、信息、技术、管理、法律、行业进入限制、行政干预等方面难题,相对国企及外企,劣势甚至更加明显。 这一前提下,民企要想与国企、外企同台竞争,求得发展,必须付出更高的寻租代价和管理成本。民营企业家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也意味着牺牲健康。 此外,在畸形的财富崇拜时代,无论其本人愿意与否,有成就的民营企业家都难免成为公众人物,也必须成为慈善大使。他们要应付各式各样的媒体、中介机构、社会组织,要与这些对象周旋、博弈。他们要主动谋求或被动接受各种头衔,要出席诸多场合,常常要强打精神,压抑不快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被社会和环境推上无形轨道,疯狂旋转,越来越身不由己。 王均瑶的死,是他以极端的方式逃离了环境。 当然,这种方式不是也不应当是民营企业家的宿命。假如王均瑶的死,与他因工作导致的身心疲倦有必然因果关系,假如他本人清楚这种因果关系,那么王均瑶现在完全可以活着,也肯定愿意活着。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事业相比,生命的价值毕竟要高上一筹。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企业家们也终究可以在事业与健康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