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梅
今年持续低迷、乏善可陈的中国汽车市场,如果有什么亮色带给人们惊喜的话,那么,上市仅仅只有10个月的伊兰特后来居上,创造出了骄人的业绩。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伊兰特已在同级别车市中排名第一,占有超过15%的市场份额;而9月,伊兰特销量再次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达到12087辆;而10月,伊兰特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143辆。伊
兰特的增长速度几乎呈几何式上升态势。而今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1月-10月轿车市场销量累计同比增长仅为15%,在10月再次出现了负增长,许多轿车品牌陷入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的状态。
看一件事物是否只是昙花一现,最关键看他的增长是依靠什么方式取得。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式地破坏性开采取得的,比如,只是大量库存的集中释放等,还是这一增长有着强大的发展后盾。而综合各种因素来看,伊兰特神话显然属于后者。
北京现代成立之初,就继承了韩国现代“产品技术全球同步”的产品策略,先后推出了两款全球畅销的成功车型———索纳塔和伊兰特。其中,伊兰特是韩国现代自主开发最成功的车型之一,是在韩国现代伊兰特第六代的基础上改造而来,该款车型当时在全世界销量已经超过了310万辆。并凭借其优异的性能更是得到了美国J.D.POWER等诸多世界权威机构的认可,在国际上频频获奖。当选2003年“最令人满意的车型”和2004年“最有价值车”。
和全球最先进的产品技术同步,是伊兰特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基础,但并不是全部,因为,相对国际家用轿车使用和消费环境,中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采取“拿来主义”,直接把国际一流产品拿到中国市场,不一定适合中国实际用车环境。而正是考虑这一点,北京现代把伊兰特进行了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改良。比如,针对中国道路状况和消费者驾驶需求,伊兰特在内饰、车体装备和发动机及变速器耐久性等4方面进行了改进。仅仅在发动机和变速器方面,中国版的伊兰特就做了9项改进。
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伊兰特在取得中国家用轿车第一位置的同时,如何延续这一神话,甚至扩大自己的优势,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挑战。伊兰特现在面临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品牌林立的市场环境,各种变数更迭,稍有疏忽,已经取得的优势就可能荡然无存。而且,随着汽车关税的逐步取消,加入竞争战团的品牌越来越多,中国家用轿车市场的市场格局必将沿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众多变数面前,伊兰特神话还会延续多久?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窥见一些端倪。
首先,伊兰特的增长是持续的,步步为营,一步一个台阶发展过来的,十分稳健,这是以强大的国际产品技术以及科学的本地化策略作为后盾的。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和时间赛跑,谁赢得先机,谁将会赢得市场。北京现代正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好手。仅仅两年,北京现代就跻身行业第四,进入第一阵营,这是其他任何汽车品牌不敢想象的。而伊兰特只用了8个月,就把同类型的凯越、花冠、福美来等车型抛到脑后。虽然未来不可预料,但作为和时间赛跑的长跑运动健将,北京现代完全有可能扩大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被别人超越。伊兰特也自然如此。
本地化进程如何,也是伊兰特神话能否持续的关键。比如,中国用户对价格敏感,如果厂商一味盲目迎合这种需要,而不考虑自己的实力和运用一些先进科技,那么最后往往得不偿失。事实上,北京现代之所以在伊兰特上实现富有竞争力的价格,一方面,是其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比如提高自动化水平,大量采用汽车机器人,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线等,使其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规模化生产也使北京现代受益匪浅,按照计划,如果北京现代2005年实现年产30万辆,2008年实现年产60万辆,那么,成本大幅度下降必然使其价格腾挪的空间更大。
《市场报》 (2004年11月16日 第二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