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温州民企升级出师不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 08:41 南方日报

  温州民企升级出师不利

  虽然清楚旧模式亟待突破,无奈习惯权在手难以割舍

  核心提示

  温州两大财团总裁的匆匆离职,凸显出温州原生态民企主动升级的困境。如何让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民营经济及时升级转型,不仅仅是温州自身的事。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当今年六七月份温州中瑞、中弛两大财团热闹成立之时,一名经济学家私下里如此评论。果然如这位经济学家所言,两大财团开出高薪聘请的总裁干了两三个月就匆匆撂摊走人。两个总裁主动放弃“50万年薪+奔驰车+提成”等高薪,不约而同地撂摊不干,按当地的说法是与温州本土文化很难融合。但知情者和撂摊者都认为,温州老板不愿放权,不给实权是根本原因。中瑞总裁杨新泉形容为“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杨新泉与王绍庭名曰总裁,实为有职无权。据传,就连总裁出个差,还必须经过3位董事的批准。以致中弛总裁王绍庭曾经为一个广告拍了桌子:“我堂堂一个总裁,连个十万八万的广告都做不了主!”

  外聘CEO难掌实权只能放弃

  “我们试图走出一条新的路来”,中瑞财团董事长郑胜涛在财团成立时,如此向媒体宣布。这条新路就是指打破家族制的温州民企传统模式,从外部招聘职业经理人组成管理团队,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进而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尽管两大财团的股东们屡屡强调“现代企业制度”,合同也已写明各自的责、权、利,但实际上他们却始终无法割舍或者说不知该如何割舍控制企业的权欲。

  但是,为什么温州老板花了那么大力气成立财团,主动升级自己的企业,却仍无法超越民营经济的困境呢?这应从温州草根经济即民营(个私)经济起家和发展谈起。

  温州的民营企业是从家庭作坊、个私经济发展起来的,私人独资企业是主要的制度形式,不仅个体企业、私营企业是独资企业,现在温州很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实质上也是私人或家庭独资的,另外很小一部分企业则为私人或企业主共同出资的合伙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如中瑞、中驰财团等。

  随着企业的壮大,民营企业完全归一个老板或一个家族运营的家族型企业必然面临着发展的阶段性瓶颈,尤其是管理上的制约。股份制和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门槛。又由于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治理结构没得到解决,也使得企业升级产生了困难,企业无法及时升级为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企业,又反过来制约了企业的成长。

  原生态民企遭遇发展瓶颈

  那么,温州的民企既然遇到了最高的门槛和困境,为什么不进行企业改制,将家族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以及上市呢?这还与民企的原生态有关。温州民企为家庭(个体)工业发展而来,企业发展壮大是民企老板通过千辛万苦累来的、拼来的,企业性质多为家族制,民企老板不愿将自家的企业改为股份制,从而分解自己的控制权,更不愿通过上市将自己的心血转化为公众企业,从而丧失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和话语权。所以,至今,在温州没有一家直接在国内外上市的民企(目前只有一家企业过会、一家海外买壳上市),这与作为民企发源地和民企大市的温州极不相称。

  温州民企因其治理结构的问题,不但影响自身发展,同时,温州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于浙江其他发达地区有所滞后,也与温州民企的成长态势相关。因为,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企业发展来支撑,如果企业发展出现后劲不足,甚至是裹足不前,其经济发展也必然受到影响。中驰和中瑞这样为剩余产业资本寻找出路而进行主动升级的行为出师不利,不但对于企业自身有比较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当地经济有影响。如果温州根民企不能及时进行产业升级,进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那么,企业只能徘徊于以前的产业状态中,或者是在本地扩展企业版图,用以扩大规模。

  由于温州民企以前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居主导,产品附加值较低导,一旦扩大规模,必须克隆以前的模式,大量圈地、耗费巨大能源与资源,但在温州乃至浙江现在几乎是一地难求,至于能源荒和民工荒更让企业喘不过气来,更不必谈进一步扩大原有的模式了。原生态民企升级无望,在本地又很难扩大再生产,那么只有外扩的路了,到有地可用、劳动力成本更低、资源相对充裕的西部去投资,复制企业以前的经营模式。这一方面会造成本土企业和资金的流失,更为不利的是由于企业不断复制以前的产生和经营模式,使得企业产生了路径依赖的惰性,反正目前可以不断复制,不必去对企业进行升级提高。这对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做大是致命性的,导致温州民企的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附加值低。

  政府需施以助推之手

  温州两大财团应该是民营企业主动升级的示范,但却由于自身的家族制软肋,导致初遇挫折。既然民企自身不能及时对企业升级,很难从内部突破,意味着应从外部切入,需要社会、政府和国家等的大力支持与辅导。

  首先,政策上积极为民营经济升级开路,寻找突破口。如制订有利于民企的融资政策,制定引导民企及时升级的产业政策等等。温州两大财团除了总裁离职的挫折外,还面临着至今没有实施一个项目的尴尬,这其中与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和融资政策有很大的联系。政府的一项良性助推政策对民企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如最近几年,浙江省为了推动企业上市,升级本地企业,各地由政府出资成立了“上市办”,引导民企积极通过上市,转化企业制度,推动其升级。在这项政策的推动下,浙江的上市企业目前在全国发展速度最快,尤其是绍兴,民企在国内和香港左右开弓,升级迅速,推动了绍兴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政府在具体操作中在不违反国家的政策前提下,应积极拿出大项目给民企经营和生产,以此引导民营经济进行产业升级,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化。在这方面,浙江最近已出动作。

  其三,对于一些优质民企直接给予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推动民企积极升级转型。如2004年,浙江推出了对100家优质民企给予技术资助百亿资金的项目,这对民企的升级助推作用是巨大的。

  傅白水(来源:南方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