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记者 卫容之 发自上海
(接上期)虽然不少上海人对票据已经相当陌生,但事实上,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票据市场的发祥地。1936年3月16日上海就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票据承兑所”;1981年2月,新中国的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商业贴现就诞生在上海;1988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了国内第一部地方性票据法规《上海市票据暂行规定》。
业内人士分析,最远不超过3到5年,上海有望成为中国的票据中心,向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靠拢。
票据营业部作为中国票据业界的“航母”,又身处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充分起到了行业“领头雁”的作用。票据营业部于2002年10月在上海牵头建立了“上海市票据业务联席会议制度”,上海26家从事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其成员单位,人行、银监局、同业公会等均作为观察员参加。联席会议迄今已成功举办了7次,为进一步促进上海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工商银行总行支持下,票据营业部于2002年12月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票据研究会”,邀请人民银行银监会有关领导、政府部门决策专家、高等学府专业权威以及各地票据同业的负责人担任研究会的顾问、理事,多次举办具有影响的票据市场和票据业务发展研讨会,其会刊《票据研究》迄今已编发9期,深获业内人士好评。今年,票据营业部又组织部内专业人员编撰了《票据研究》附刊———《票据之窗》,供系统内分行交流票据业务信息专用。2003年11月7日,票据营业部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推出中国金融业首个票据指数———“工银票据价格指数”,并从今年起每周在《国际金融报》等财经媒体上刊登指数周评、月评,为进一步规范和引领利率市场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票据营业部总分部通过加强与各地中外资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合作、沟通与交流,不断传导工商银行票据业务的制度设计、业务标准和操作规范。票据营业部充分发挥全国性票据专营机构的市场研发和信息汇集优势,积极开展票据理论研究和票据业务创新。2002年初,票据营业部成立了票据业务研究发展机构,建立了“一个项目、不同专业角度”的研发模式和“决策———研究———实施”的灵活运作机制。针对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建设实际,票据营业部撰写了《票据市场年度发展报告》、《关于发展上海票据市场的对策和建议》等颇具深度和前瞻性的理论文章。通过加强与全国各地商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同业的交流与合作,票据营业部积极探索票据业务在基金运作、投资工具、委托理财等跨业务领域合作中的应用。票据营业部组织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推出了票据保理、协议付息、商票赎回、部分放弃追索权银票贴现等全新票据业务产品和企业票据理财方案,在企业界、银行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和好评。票据营业部积极支持人民银行总行“中国票据网”的建设,提出了不少决策建议,该网开通后,票据营业部成为首批实行买卖双边连续报价的机构,进一步扩大了自身作为全国性票据专营机构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效推动了全国统一、规范的票据市场的建设。
有关专家分析,票据专营机构,有力促进了作为货币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的发展,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地位。一个辐射全国、统一规范的票据市场,与业已运营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一大批经营理念先进、技术优良、人才优秀的全国性金融机构一起,将大大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1月16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