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国际商报讯“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首次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1000亿美元左右,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位有望升至第3位。预计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速将低于2004年,但仍将保持15%左右的增幅。”11月12日,由商务部规划财务司、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4年秋季)作出上述预测。
据了解,今年,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贸易加速回升,跨国直接投资重
新趋于活跃,中国经济则延续了2003年快速增长的势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3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逼近2003年全年规模,达8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36.7%;累计贸易顺差39.3亿美元。
报告分析指出,2004年我国外贸运行呈现6个特点:
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前3季度,对外贸易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除1月份增长18%外,其余月份增速均超过27%。9月当月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66亿美元。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资源性产品进口明显增加。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4%和54.3%,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4.1%和27.1%。铁矿砂、原油、成品油等国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进口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6.6%、34.4%和28.6%。此外,纺织品、服装、家具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快速增长;但绝大部分初级产品出口数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进、出口商品价格攀升,初级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其中铁矿砂、铜材、大豆进口均价同比分别上升了107.9%、40.8%和46.5%,增幅较大。出口商品中,焦炭及半焦炭、煤、玉米、大米、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出口均价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加工贸易增速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是增长的主要动力。加工贸易进出口3879.2亿美元,同比增长36.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9%。一般贸易进出口3586.4亿美元,增长33.8%,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了5.6%。随着吸引外资的较快增长,外商作为投资的设备和物品进口增速加快,前3季度达52.4%。
对主要市场进出口全面增长,主要贸易伙伴位次发生变化。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速均保持在26%以上。其中,与韩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双边贸易增幅分别高达46.7%、50.3%和56.2%。欧盟东扩后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以微弱优势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仍是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东部地区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中西部部分省区市高速增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上海和浙江三省市进出口合计达3010亿美元,占全国的36.3%,比去年全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共有12个省区市进出口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认为,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宏观调控为对外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民经济特别是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进口需求大幅增加;世界经济加快复苏扩大了出口增长的空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外贸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国家和地方鼓励外贸发展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入,都为外贸发展提供了动力。
此外,报告也对2005年中国外贸形势进行了展望。报告预测,2005年,国际国内形势总体上仍具备支撑外贸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发展环境会比2004年趋紧。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将更为突出;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后将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