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当前内蒙古区服务业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4年,内蒙古区各地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认识,立足全局,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全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服务业发展形势也比较好,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到服务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各地进一步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趋利避害,确保全区服务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展望未来,
内蒙古服务业将在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的各项预期目标,并做好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力争使我区服务业能够保存一个较长的增长期。

    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状况

    今年以来,内蒙古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势头,其中,一季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4%,上半年增长11.8%,截至2004年三季度末,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74.81亿元,增长13.7%,增速快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服务业增长13%以上,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4.2个百分点。服务业如果能够保持目前的发展水平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中新的亮点。当前我区服务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对服务业的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2004年前三季度,全区城镇以上单位用于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363亿元,占全区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8%以上,比上年同期增长3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202.45亿元,增长52.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6.28亿元,增长40.7%;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74.44亿元,增长40.2%。

    2.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2004年前三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2.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增速快于上年同期9.6个百分点。其中,市的零售额增长23.7%,县的零售额增长18.5%,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4.7%。受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转变,餐饮业零售额增长明显快于批零贸易业,餐饮业零售额增长36.8%,增幅高于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7.3个百分点,居住、汽车、家庭装饰和旅游等消费不断升温,消费品市场正呈现出城乡市场销售明显趋旺的发展态势。人们出行和通信条件更加便利。据自治区交通和邮电部门统计,1-9月份,全区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7.4%和30.2%;邮电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3%。

    3.外向型经济发展强劲,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据海关统计,2004年前三季度,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9.0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5%。其中,出口总额11.68亿美元,增长13.9%;进口总额17.4亿美元,增长39.5%。2004年前三季度,全区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152项,比上年同期增加55项。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17.58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2.9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87倍和1.26倍。

    4.用于服务业的财政支出有所增加,金融信贷投放基本正常

    2004年前三季度,全区地方财政支出322.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用于教育支出增长16.6%,用于社会保障和抚恤救济支出增长29.2%,用于科技三项费支出增长27.9%。

    2004年9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1545.01亿元,比年初增加189.34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6.8%。全区金融机构用于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8.67亿元,比年初增加11.9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0%。

    (二)“十五”以来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的回顾

    进入“十五”时期以来,我区经济与全国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大多数物质产品供大于求,出现了买方市场;而人们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却不断增加,发展服务业对促进消费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加,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城乡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服务业内部,传统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房地产业、金融业和新兴社会服务业发展逐步加快,但教育、文化、卫生和科研等知识含量高的产业比重仍然偏小,目前我区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一个规模扩张而能级不高的水平上。“十五”以来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服务业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493.93亿元(现价,下同)增加到2003年的756.38亿元,增长40.2%,年均递增11.9%,快于同期全国服务业8.1%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003年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2%,与2000年持平。2003年服务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5%,在全区GDP增长16.8%中有4.1个百分点是由服务业增长贡献的。服务业正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力。2003年与2000年相比,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由30.7%上升到33.2%,上升了2.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内蒙古服务业吸纳的从业人员比2000年多35.8万人。我区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高于同期全国29.3%的平均水平。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其在我区居民收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03年全区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达到210元,比2000年提高了19.3%,占生产性纯收入的比重由8.9%提高到9.7%。在城镇各行业中,服务业行业的工资水平大多高于其他行业。2003年服务业平均工资达到11812元,比社会平均工资高4.7%。

    2.服务业内部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1)传统服务业通过运用现代科技和经营方式得到巩固和发展。

    ——运输邮电业发展迅速。2003年内蒙古运输邮电业增加值达216.76亿元,比2000年增长51%,年均增长14.7%,占服务业的比重达28.7%。2003年全区货运量50046万吨,比2000年增长12.1%。2003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108.55亿元,比2000年增长93%。全区每万人口中电话机数由2000年的872.11部,增加到2003年的1807.2部,增长1.07倍,新兴的移动电话用户和互联网络用户分别达到479.05万户和54.7万户,分别比2000年增长3.15倍和8.67倍。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180.79亿元,比2000年增长34%,年均增长10.2%;其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3.9%。2003年全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726.76亿元,比2000年增长50%,年均递增14.5%。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3年进出口总额完成31.14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52.9%,年平均递增15.2%;其中出口总额完成14.4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41%,年平均递增12.1%。全区实际利用外资额由2000年的54819万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66529万美元,增长21.4%。

    (2)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进入“十五”时期以来,内蒙古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服务、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区金融保险业的增加值27.84亿元,比2000增长10%,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7%。2003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90.98亿元,比2000年增长64.6%,年均递增18.1%;各项贷款余额1924.13亿元,比2000年增长43.5%,年均递增12.8%。保险事业不断壮大,服务领域逐步扩大。2003年全区中资保险公司业务保险金额达6244.53亿元,比2000年增长2.84倍,年均递增56.7%。

    ——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3年,全区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4.92亿元,比2000年增长33.4%,年均增长10%,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3%。全区施工房屋建筑面积由2000年的704万平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1179万平方米,增长67%。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居民由15.54平方米提高到18.34平方米;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7平方米提高到18.3平方米。

    ——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区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完成增加值75.83亿元,比2000年增长40%,年均递增11.9%,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4%和95.3%;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5.76万人,比2000年增长1.2倍,年均递增29.8%,民族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0%和87.5%,比2000年分别提高4.4个和6.1个百分点。

    ——社会服务业增长较快。2003年全区社会服务业完成增加值64.33亿元,比2000年增长33.8%,年均增长10.2%,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5%,已成我区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中新的增长点。

    ——休闲经济如约而至,旅游业蒸蒸日上。随着双休日的实行和一年之中三个长假,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推动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的亮点。2003年全区入境旅游人数41.36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994万人次,分别比2000年增加2.16万人次和259万人次;全区旅游总收入94.74亿元,比2000年增长1.21倍,年均增长30.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58倍。截至2003年底,全区星级饭店总数达到152个。

    3.服务业所有制结构有所改善

    “十五”时期以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数量快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发展壮大。私营个体经济从事的服务行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到2003年,全区私营个体从事服务业的企业户数达51.2万户,占全区私营个体企业总数的87%;私营个体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19.63万人,占全区私营个体企业从业人员比重的75%,占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3%。

    二、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尽管我区服务业在“十五”时期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总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改善,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

    我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尽管略高于全国水平,但从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服务业所占比例来看,2003年有25个省市区这一比例超过我区。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我区服务业所占比例也分别低于西藏(52%)、重庆(41.6%)、青海(41%)、陕西(39.4%)、广西(39.3%)、四川(37.8%)、云南(36.2%)、宁夏(35.8%)、新疆(35.6%)、贵州(35.3%)和甘肃(35.3%)等11个省市区,处于西部的倒数第1位。最近,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对2001年全国31个省市区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综合得分在40以下,服务业竞争力总体排名第25位,在西部排名第7位。其中,内蒙古在新兴服务业排名全国最后一名,得分只有第一位北京的7.34%;创新竞争力内蒙古也列最后一位;内蒙古服务业的管理竞争力排名第27位。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这主要表现为一是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商贸餐饮、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等两大行业的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的比重达52.6%。二是新兴服务业在我区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占服务业的份额较小。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12.3个、2.7个、2.2个和3.5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程度低。

    一是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低。首先表现为垄断过度,竞争不足。服务业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服务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目前除商业、餐饮业、运输业中的公路运输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以外,金融、保险、电讯、运输中的铁路和航空运输、教育、卫生、文化、信息媒体,还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的状态,对非国有资本和外资的限制尤其严格。其次,服务业投资基本上以国家为主。由于市场限制经营,一些本来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服务领域,都被当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此外,服务业经济成分单一。绝大多数行业国有企业仍占据主体地位,甚至绝对主体地位,其比例大大高于工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服务业领域远未形成。最后,服务业多数产品的价格由政府指定和管理,市场决定的能力差。二是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低。企业办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服务和保障体系;大多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自我服务的生活保障体系。目前,除食品、衣着、耐用消费品、住房等基本实行商品化外,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尚未完全走上商品化轨道,从而制约了消费结构的转变,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

    (四)服务业发展在产业的高度化、规模化、专业化等方面还表现出明显不足。

    一是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国内银行业发展亟待进一步加强;金融业产出占全区GDP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2.3个百分点以上。二是现代物流业在社会化、专业化方面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自主品牌的大型跨地区、跨行业龙头物流企业还很缺乏。三是服务业的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旅游和会展业在完善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方面需要进一步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提升能级。四是在知识服务业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促进包括文化教育卫生、律师服务、会计服务、广告服务等行业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合作,特别是与国际体系接轨,不断提高内蒙古服务业的水平。

    (五)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低。

    截至2003年末有登记外商投资的服务业企业共233户,占全区外商登记企业的25.2%,投资总额达12.02亿美元,占全区全部外商投资总额的31%。目前,我区服务业的44个大行业中,除交通、商贸、住宿和餐饮、房地产、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卫生、文化、科技服务和社会服务等9主要行业外,其它行业均没有外商投资。

    三、2005年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

    (一)发展趋势分析

    2004年前三季度,内蒙古经济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和国民经济在各方面有利因素综合作用下,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分析经济发展的各产业外部环境和中央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全年经济增长将呈现高开平走的发展态势,全年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19%左右。从服务业来看,受消费和投资内需双重强劲拉动作用,再加上去年“非典”疫情造成一定的低基数,其增速将会高于去年,预计全年服务业增长13%左右,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展望2005年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形势,通过对服务业增长的各种条件和环境分析,我们预测服务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如下: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左右。主要原因:从需求角度看,投资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增速有所减缓,但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对包括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2005年“十五”计划内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因此,投资需求仍是拉动服务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住房、汽车、家庭装饰和旅游等的消费需求不断升温;进出口需求的前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进口关税将进一步下调,入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会逐步显现,同时,受降低出口退税率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2005年出口预期增长幅度将不会高于上年。上述判断主要基于:

    1.有利因素依然不少

    一是从产业发展看,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因素较多。2004年自治区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和发展规划,国家将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建设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会得到不断优化;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交通运输能力、邮电通信能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小城镇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明显增加,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还有去年“非典”疫情造成的服务业低基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2004年同期服务业的加快增长。

    二是经济增长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创新,摒弃某些限制经济发展的理念、打破落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束缚,同时也会有利于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刺激市场力量和民营经济的加快发展,都将有利于保持内蒙古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趋好,为我国和全区出口的较快增长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日本、欧盟经济有复苏迹象,同时我国周边的俄罗斯、印度、东南亚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经济增长也在加快。

    2.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内蒙古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充分估计2005年服务业发展有利条件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城乡就业压力增大、煤电运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压力增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等。今年10月29日,央行九年之后首次调息。虽然国家目的在于改善宏观调控,限制部分投资相对过热的行业,但是,调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可能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健康的轨道,另一方面,对于刚刚持续升温的消费需求,也会有定负面影响,有可能对个人贷款消费增加成本负担,预期消费有可能延缓。

    (二)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及对策建议

    1.服务业发展应该把握的重点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要求工业增长不仅仅是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适应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和服务业支持的稳定增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区经济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不会中断。工业化的过程往往也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步提高的过程。工业部门的发展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工业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服务业特别是现代中介产业的支持。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业也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正确选择。

    ——加强金融保险创新,拓展金融保险市场,进一步提升金融保险业在全区经济中的地位。一是要积极探索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发展道路,健全内蒙古金融业的市场体系。金融衍生产品包括期货、期权、互换等多种品种。这些业务与国内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活动相比还不够活跃和成熟。这也是内蒙古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所在。推动区域性地方金融行业的合并重组,达到增强经营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区域内地方金融保险业共荣共强的发展目的。

    ——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一是要加快“大通关”建设,进一步整合海关、商检、货运、代理、财税、银行等各个环节,形成高效、畅通的通关链。二是要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园区与港口、机场、内陆重要交通枢纽相连的综合运输体系,有效减少综合运输成本。三是要通过强化资本运作和体制创新,打破行业分割,积极打造具有自主品牌的大型跨地区、跨行业龙头物流企业,把握物流市场的主动权。

    ——抓住举办“昭君文化节”、“内蒙古那达慕节”等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经贸共同发展,特别是发展大旅游和大会展,打造知名品牌的旅游和会展业。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和会展的设施。要结合城市化建设,着力新建和改建一批具有国内较高水准和鲜明民族风格的旅游、会展的精品设施。二是积极借助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发展,积极发展富有内蒙古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以及赛马、射箭、博克等草原风情旅游项目。三是要加强与国际会展集团的合作水平,抓紧建设呼市、包头两地大型会展中心,不断吸引国际重大会展落户内蒙古,以促进全区会展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创新体制,转变观念,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通常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一是要吸收高级优秀专业人才,加强创新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优秀创新服务人才队伍。二是要加强专业服务中心的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创办技术创新急需的各类专业服务中心,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2.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5年是全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争取全年经济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实现服务业保持较快的增长,总量有明显增加,为在“十一五”时期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奠定基础,成为支撑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抓好当前服务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既要充分肯定服务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坚定信心,又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保持服务业持续快速增长。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切实贯彻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加快服务业各项政策措施,提出以下调控建议:

    (1)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与适度经济增长的关系,力争保持内蒙古服务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和自治区推出的加快服务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较多的难得机遇,特别是全区上下迸发出前所未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4年全区服务业增长率将成为自1992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尽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针对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等问题,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全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运行质量的提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由于全区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改变,特别是国际资本和产业仍在加速向内地转移,这对内蒙古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重大机遇,极为难得,不容错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进一步发展的大好形势,及时消除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防止大起大落。

    (2)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拉动全区服务业快速发展。内蒙古服务业总量还不够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投入不足是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因素。合理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符合全区整体经济发展战略要求。一是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用足国家信贷政策,保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准入条件、有竞争力、经济效益看好的服务业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二是要依靠大开放来引进大企业,加快自治区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和重点行业的建设,使其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性审批事项,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坎和市场主体的创业成本;努力改善发展的软、硬条件,依靠资源和环境从国内外市场上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

    (3)加快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发展,增强服务业增长的活力。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列入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并在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一要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准入领域和准入条件,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要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人才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流动,积极支持非公有制服务业做大做强;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非公有制服务业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服务企业以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四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财税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为非公有制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力的金融、财税支持;五要摒弃不合理的制度规定,严格依法行政,切实保护非公有制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积极贯彻落实内蒙古出台的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60条优惠政策,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真正落实税费减免政策;要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与增加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取消各种限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积极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性消费。

    (5)进一步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重视解决城镇就业问题。要进一步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按时足额收缴和发放。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网络体系,建设好基层劳动和社会保障平台,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依法规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内蒙古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