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副总裁史坦指出“只有真正了解了印度消费者,充分考虑到印度的软饮料产业、文化、消费习惯、语言和地理等各方面的因素,可口可乐才能获得成功。”
当可口可乐决定扩张进入印度时,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着巨大的机会。按购买力半价计算,印度是世界上第十三大经济体,并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印度的股市很活跃,股市价值占GDP的比例从1990年的12%上升到2001年的41%。印度有着1.8亿个家庭和2.9亿个有一定经济
实力的消费者———家庭月收入超过60美元。
在这些数据的鼓舞下,可口可乐毫不犹豫的闯进了印度,但它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抢夺市场份额的激烈斗争中。
复杂市场挑战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面临的挑战非常巨大:公司在印度的业务境况不佳,当地一家饮料公司的竞争力很强。可口可乐的第一项行动计划集中关注消费者行为:为什么人们不买可口可乐?史坦指出,“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糟糕,国情复杂,零售业处于分割状态,印度只有500万个零售点,而且大多是‘妈妈爸爸店’。其中200万个在城市,300万个在农村,有组织的零售形式比如超市仅占总销售额的2%。40%的城市零售点每天的营业额还不到20美元。”
更让人头疼的是,印度有史以来就是一个消费热情不高的国家,巧克力(3400万消费者)、番茄酱(2500万消费者)和冰淇淋(8100万消费者)等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量很低。在印度,可口可乐被视作一种奢侈品,只在特殊场合消费,不像咖啡、茶和水在家庭消费。此外,价格对印度消费者而言也很重要,物美价廉的商品最受欢迎。
此外,印度人的品牌意识很淡。买冰镇饮料时,很多消费者都不会指定某一品牌。而且,印度的冰镇饮料也不像在美国那样能随处买到,只有15%的零售点卖软饮料。另外,软饮料有着高度的季节性,超过一半的消费集中在3月到6月。
同时,可口可乐在制定市场战略时要考虑到整个印度。印度有4000个城市,65万个村庄,16种官方语言和超过1650种方言,印度汇集了所有的主要宗教,居民有印度教信徒、穆斯林、基督教徒和锡克教教徒。另外,印度的意识形态、文化多元化,各个地区的衣着、饮食都不相同。城乡差距很大,70%的印度人生活在农村,只有4%的人住在6个顶级城市。“然而这4%的消费者代表了印度27%的购买力。”
“冰凉”广告初战告捷
尽管印度的情况很复杂,但可口可乐公司很快就发现,印度有巨大的消费潜力。首先,印度人都非常热爱足球和电影,每年印度公司花费5000万到7500万美元用于赞助足球联赛,2003年亚洲杯更是出资1亿美元。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影产业,有着1.3万家电影院,每年有700部长片和900部短片上映,约有1300万印度人每天都要看电影。
了解到这些后,可口可乐把市场战略重点放在“冰凉”的概念上,把它和印度狂热的电影文化联系起来。可口可乐公司聘请了一位印度最红的明星在电视上做了一系列广告,将可口可乐的品牌定位为“冰镇饮料”。这位巨星穿本土服装,用本土语言通过电视向印度的每一个地区传递着“Thanda”(印度语冷的意思)的概念。这个商业广告讲的是无论送给巨星什么饮料,他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表情,直到给了他可口可乐,结束的时候,屏幕下方出现的是“冰凉就是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强调该饮料5卢比一罐,实行全印度统一零售价。
“上山下乡”运动
电视广告让可口可乐大获全胜,在此基础上,可口可乐又开始加强物流系统,以保证在印度各地都能买到冰镇可口可乐。公司以优惠价格(市场价的60%)向零售商提供冰箱,并通过和花旗银行合作,为零售商购买设备提供贷款。此举实现了多方共赢———零售商、花旗银行和可口可乐。为了预防经常性的停电,可口可乐还向农村的零售商提供了冰盒。可口可乐公司鼓励经销商开发乡村市场,要求他们把产品送到最低一级的零售商,如槟榔店、小吃店、甘蔗汁摊位和修理店。
最后,可口可乐将目标放在乡村地区的流通渠道和运输上面,它使用了大量的“Jugaad”。Jugaad是北印度的俚语,指的是一种介于拖拉机和手推车之间的噪音很大的交通工具,但它成本很低,基本没有保养费用,能自如地行驶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是农村地区完美的运输工具。
史坦说,这些措施的效果“就像变魔术”,印度可口可乐的消费群迅速壮大。2年之内,可口可乐在印度就扭亏为盈。admin(来源:金羊网)
|